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东坑民俗风(3)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12-13 16:43

    演变中的传承

    1949年那一个金秋十月,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的那一声庄严宣告,除了宣告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亦在宣告着女人命运的彻底改变,新中国中的女人不再是无才便是德,她们和男人一样享有上学读书的权利,同时也享有主宰自己婚姻的自由。解放前夕,在哭嫁歌儿和花轿颠簸中出嫁的女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相隔不过几年的工夫,和自己一起在“妹间”长大的妹妹们出嫁时,不仅不需要在那狭窄的阁楼上住一个月,不需要做嫁衣、学唱哭嫁歌,还可以在出嫁前与未来的丈夫有几次面对面的交流,出嫁时,无须要经历抢亲时的“激战”、“黎手传尸”的屈辱,更不必坐在花轿中忍受轿夫故意而为之的颠簸;她们结婚时,都是带着一丝喜悦与羞涩,和未婚夫走进照相馆中照一张合影,完了并肩到政府设立的婚姻登记机关领回一张证明着两人夫妻关系的结婚证书便算完成了人生大事,除了那一场父母操持的婚宴,是再也找不到传统婚俗的影子。

    时光荫荏,在解放前出嫁的女人,她们生下的孩子不知不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和父母辈截然不同,这一代人不再奉行父母之命,也不再需要媒灼之言,人生的伴侣都是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居多,少数自己找不到对象的,也只是通过亲朋的介绍而成就一段姻缘,专职的媒人和主管着红白喜事的“二难”在悄然不觉中被时代所淘汰。同时,中国也在悄然地掀起一股“文化革命”巨大浪潮,“破四旧,立四新”,也把解放以来唯一保存着的婚宴给破了,新人们结婚,穿着最朴实的衣服、手拿着《毛主席语录》,到婚姻登记机关宣读几句语录,拿回一张证书,女方提一个只装着日常衣服的箱子跟着丈夫回家,一切仪式便算完成。看着儿女这婚结得简单,女人不免心里纳闷,怎么为人生大事办个婚宴热闹一下也成旧封建了呢?这一代女人对儿女婚事的遗憾,直到她们的孙辈们长大成家时,才得到了补偿。

    文革结束了,在哭嫁歌中出嫁的女人们家里的第三代也长大成人;此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被压抑了许久的人们也在婚嫁方式上开放起来,重新选择以传统的方式为儿女操办婚嫁大事;二难,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职业,也被曾经的从业者从新拾起。

    互换“八字”是繁琐婚俗礼仪的第一步。“八字”,即新人双方的农历出生年、月、日、时,也就是换年庚,东坑人习惯称之为“换八字”。取得对方的“八字”后,双方的家长都会去找“盲佬”(盲人算命从业者)屈指掐算两人命运是否相配和选两个黄道吉日,一个用于婚姻登记用,另一个用于迎娶;定好日子,女方随即着人送来彩礼的清单,礼单上除礼金外,还有布匹、首饰、礼饼甚至是送嫁婆吃的宴席多少等要求,可说是事无巨细皆列入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彩礼不仅要红纸黑字地写着,还得要眼见为实,彩礼确定下来后,新娘和母亲、奶奶便会上门验证所要的首饰、布匹等是否真的已经准备妥当;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其实也是当时大环境所迫成,其时虽说已经开始改革开放,沿用了几十年的布证、肉证等渐渐地被时代所淘汰,可是自建国以来,整个东坑只有供销社一间百货店可以买布料这个现状还是没有完全改变,而且这店里所卖的布料少有更新,如今说来可能青年人会觉得是个笑话,那时的母亲,从儿子十岁开始,只要百货店里有新货到,便会把布料给买下来存着,不然,等儿子谈论婚嫁时,便会无彩礼给女方,首饰倒是省心得多,因为那时也没有卖首饰的地方,全都是祖传下来的,有什么就给什么。礼金是女方父母唯一可以得到的彩礼,这礼金也得分两次交付,先交大部分,东坑人称之为“落订”(即影视剧中所说的过文定),余下小部分在“净厨”时放于银盒中交给女家。“落订”后,无论男家还是女家都得准备派礼饼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嫁女与娶媳妇的礼饼是不相同的,嫁女派送的是“松沙饼”(即如今所说的合桃酥)与红、白绫饼,而娶媳妇则派送“大白饼”(即通常说的光酥饼),娶与嫁的礼饼那时有着严格的区别,断断不能弄错,否则便会成为乡亲邻里的笑话。礼饼买回来后,奶奶将礼饼以六十二或八十二个不等的数量(送多少礼饼要视家境或喜好而定)一个一个地整齐叠放在纸箱子之中,(嫁女的礼饼上还得放上红头绳)然后招呼着儿子媳妇骑自行车一家一家地往亲戚家送,打发完儿子媳妇后,自己也提着装满礼饼的竹篮子,给宗亲与要好的乡亲送去一双,派送礼饼的同时,一并告诉接受礼饼人婚礼举行的日期。

    东坑人的礼饼不是一种普通的馈赠,而是相当于请柬,接到礼饼的人是得送礼的(娶媳妇的,宗亲无须送礼,婚礼当天帮忙喜宴事宜即可)。结婚送礼,嫁与娶在东坑也有不同的叫法,送给新郎家的叫送礼,送给新娘家的则叫“送手巾”。派送过礼饼后,作为新人的父母忙着准备着婚礼上的用品或嫁妆,而奶奶则在每一个适宜于送礼的好日子里坐镇家中,等候着前来送礼的乡邻,其时大家的生活都不算富裕,所送的礼品也都是些玻璃杯、热水瓶等实用的东西,若办喜事的人家人缘好,往往一场婚礼下来,收到的这些用品够一家人用上半辈子。收到礼品,坐镇的奶奶一边高兴地道谢并邀请对方婚宴当天务必到场,一边麻利地送上一双礼饼作为回礼,嫁女的还多回两颗糖果与一小截的红头绳。新郎家在忙碌着即将到来的婚礼婚宴,收到礼饼的新郎家亲戚也不清闲,主妇们都忙着四出购买一幅可以拿得出手的“锦帐”;“锦帐”,其实就是一块布料。男家亲戚去喝喜酒得要“担旦”,这“旦”包含一幅右上角缝着红纸,上书贺某某新翁之喜且署落款的“锦帐”、两瓶酒、两包红纸包着的瓜角(又叫瓜条,即糖冬瓜)两包烟、一只大肥鹅(新郎外婆的“旦”里是一只用于婚礼当天拜神用的大公鸡,若无外婆,则由舅舅代理)。如果说,烟酒这些东西受礼的二难会混放在一起,分不出是谁家所送可以随便点,这“锦帐”可是要在婚礼当天被悬挂在喜堂之上的,关乎自己的脸面,一点也马虎不得。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