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种子的力量——读《袁隆平的世界》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1-07-21 14:39
    一粒稻,一抔土,一株穗,一世功。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走了,留给世人无尽的哀恸与遗憾。巨匠长辞,音容宛在。

    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之际,为表达对袁老的深切怀念!我翻阅了陈启文先生撰写的《袁隆平的世界》一书,是一部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的人生奋斗、科学实践、精神追求为主要内容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该书展现了伟大科学家胸怀人民、热爱祖国、为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粮食问题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对于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俯身稻田,泥一生、水一身的科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的描述。作者把袁隆平先生置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大背景下,用朴素凝重的笔触,把他那颗“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初心,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由“少年意气”“袁隆平的梦”“追逐太阳的人”“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等章节组成,从人生、科研、精神等维度入手,真实还原了袁隆平先生的生活及科学探索的每个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刚满二十岁的袁隆平先生,背着行囊走进了位于重庆北碚的相辉学院,读农艺系。此前,从不干涉孩子想法的母亲,曾特地提醒他“学农很苦,当农民要下田干活儿,中国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农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农活儿”。可袁隆平先生,已然打定了主意,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长在旧社会,袁隆平先生目睹了太多的饥民饿死街头,觉得农业是造福人类的最直接方式,只有把庄稼种好了,多打粮食,才能让天下苍生吃饱肚子。此后,袁隆平先生从相辉学院转入西南农学院,成了著名水稻专家管相桓的嫡传弟子。

    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岁月,让袁隆平先生痛心疾首:“连种田的人都吃不饱,我们学农出身的人能说没有责任吗?”袁隆平先生认为,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天职。当时,有个老农恳切地对他说:“你是搞育种的,要是能培育一个亩产八百斤、一千斤的新品种,种一亩地相当于种了两亩,该多好啊!”袁隆平先生怦然心动,一辈子再也没忘记这句话。水稻,良种!这两个关键词加在一起,让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干什么了。

    多年的育种经历中,袁隆平先生,受到了山洪、地震、台风等考验。1970年1月5日凌晨,滇南突发大地震,袁隆平先生和助手光着膀子从屋里冲出来,可还没站稳,又钻进了摇摇晃晃的房子。屋里,有他们的种子,那可是命根子!刚才睡过的几张床被掉下来的砖瓦压垮了,幸运的是,装着种子的铁皮桶还在,虽然被震翻了,种子撒了一地,但只撒出来了一小半。袁隆平先生扑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把种子弄进桶里,又喊了一声快走,一个人提上一只桶奔了出去。那个漆黑的夜晚,他们在屋前守着种子,听震裂的石头在山坡上翻滚,一直待到天明。接下来的三个月,余震不断,袁隆平先生白天搞试验,晚上就睡在草席上。

    种种艰辛后的成功故事,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多年来,袁隆平先生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2020年11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了1500公斤!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一半,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为了这个朴实的梦想,袁隆平先生在泥泞的田地里,一走就是几十年,用粗糙的双手为人类捧出了绿色希望和金色收获。斯人虽逝,风范长存!袁隆平先生的家国情怀,融于每一粒稻米之中,“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隆平先生”!向袁隆平先生致敬!(文/王建强)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