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古树、宗祠、老井、昏鸦(2)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3-03-28 11:02

    宗祠梁、枋上精美绝伦的木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依然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人的智慧与生存法则。祠青砖灰瓦之间,精美的木雕依旧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清扫历史的尘埃,拨开烟云。

    祠堂,作为一种古老的氏族民俗文化,在时间这个酵母的孕育下,散发着每个氏族独有的私密气息,沾染着每个时代固有的文化特征。从帝王权贵的专利到流入布衣百姓,从群体到个人,宗祠文化漂流而下,丝丝缕缕间,内化成一种精神的图腾。宗祠的兴衰暗衬着氏族发展的跌宕起伏、隐喻着时代的辉煌与苍凉。在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之下,原本肃穆威严的宗祠逐渐生动充盈起来,一砖一瓦一笔一划之间,无不弥漫着丝丝艺术的气息。浮雕、镂雕、国画、隶书、草书、唐诗宋词,它们汇聚一起,在祠堂的肌肤上轻舞飞扬,每一个生动的表情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这些旧日执行宗族法规,举行礼仪活动,热闹威严无比的宗祠,而今静静地矗立在村落深处。然而梁、枋上精美绝伦的木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依然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古人的智慧与生存法则。

    再往前走,循着寥落的人迹,在凤大村,于小巷口处便能清晰地看见一口古井寂静地卧着,有几个农妇正在井边汲水。一拨游人散落在古井四周,一瓢清凉的井水在他们中间左右传递着。

    在未接通自来水之前,凤大村的老小每天都会挑着水桶,来这里汲水。古井遇天旱而不而不竭,遇大雨而不浊,冬暖夏凉,清冽可口。相比于旧时的欢声笑语,古井仿佛一个留守在家的老人,显得寂寥孤独了许多。虽然如此,但村里每天仍有三两个人挑担而来,蹲在井边,汲取清冽甘甜的井水。年幼的孩子在井旁打闹嬉戏,年长的则蹲在古井旁默默不语,像是在回忆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偶尔眼睛一亮,嘴角荡漾出丝丝笑容来,忍不住跟跟在屁股后面儿孙讲诉一番关于旧时在老井边打水的故事。在凤大村,许多年逾古稀的人对古井心怀深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每天用吃着这口井里的水。斯人已去,井水长流。古井,这口明嘉庆年间挖建而成的老井,仿若一个时光老人,静躺在村庄深处,看世事变幻。

    在小巷深处的院落里、古井边游走,久居城市的我们容易想起尘封的过往。那些温润的时光浮现在脑海里依然如此清晰可辨,在斜阳的暖照下衍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年幼的我们在热度渐显的初夏,把一个个西瓜放进竹篮里,然后沉到井水深处,等再次提上来时,墨绿的西瓜身上便冒着层层凉意。晚饭后,睡在父亲的躺椅上,在夜色里,能看见月光倒映在井水深处,随着水波微微荡漾着。

    一口古井,如陷阱般,轻易间我们就掉了进去。把一颗石块投进记忆的这口井里,便会依着记忆的频率激荡出心灵的火花,或深或浅,或浓或淡,因人而异。在喧嚣的都市,古井是一个精神符号,亦是一首乡村文明的挽歌。在古井旁,手伸进水里,丝丝凉意从手指间攀爬而上,像是闻到了旧时光的气息,凉凉的,那么温润却又那么忧伤。古井是温馨的也是怀旧的,它轻易间就让我们深陷在记忆的漩涡里而无法自拔。

    在东坑,这样上了年纪的古井还有几处,比如井美村的沙井。时光回到1860年,举人谢荩臣见徘徊多日,一飘水下肚,顿觉神清气爽,便生了挖井的念头。“道长人远须停步,井美泉甘且共尝”,说的便是沙井井水的清冽甘甜。百年沙井,而今井水依然清澈如昨,不时有人前来打水回家煮饭泡茶。一笔一砚,一文阁一沙井,沙井头便由此而生。笔砚成墨,在古代,墨宝已成为文化贵族的象征。由沙井可窥古代科举文化的深入民心。

    趁着人群渐散,我趴在古井边,把一颗久握在手的石块投进去。石块缓缓沉入水中,清浅的水花微微溅起,层层涟漪荡漾开来。转瞬,石块便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无影无踪,唯有微弱的回音在耳边沉浮。我想着自己也似一颗小小的石头,投在岁月的这口井里,激荡不起任何波澜,而后便悄无声息地沉入井底。

    夕阳西下,古树上几只鸟儿扑腾着翅膀,在枝桠间跳跃着鸣唱,古井旁响起哗哗的水声,农妇正汲水淘米洗菜,几只母鸡悠闲地在草丛里啄食着,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的这首《中隐》可谓道尽隐者文化的精髓,中隐虽是上好的境界,然半隐于山半隐于市之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生存法则,可入山林亦可入朝市,寸步之间,即为人生退进之间难得的转换。

    东坑镇各个秀美宁静的村落位居闹市之后,可谓半隐于山的绝佳选之处。古树、老井、昏鸦,涂抹出一副优美的乡村山水画。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