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故园梦回:门前的那条河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09-08-24 10:15

    我常常想起故乡门前的那条河。

    在记忆中,河水如一匹透明的绸缎,总是静静地流淌着,并不深,也不湍激,而河床却很宽,沙砾和卵石占据了河床的一大半。爷爷说,以前河面很窄,下大雨的时候洪水总是冲溃河堤,淹没了稻田,后来人们就给河道留下宽敞的面积,为两岸筑上牢固的堤坝,河流与稻田,就再也没有发生冲突的事了。农历的六七月份,正是二季禾稻快速飞长的时节,在家乡,有时天空常常一二十天不下雨,农人们都要上河里去拦水灌稻田。在清晨,我总看见一队本村的叔叔、伯伯们卸下自家大门的门板,然后带上干稻草和锄头铁锹等农具,走过村巷,走过田野,一直向河边走去。小孩子们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飞跑着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河里。大人们在水中铲沙围坝,我们就在水里嬉戏耍闹,捉鱼虾,摸螃蟹,双脚浸泡在早晨的河水里,清凉清凉的。

    河堤的一侧,是连接村镇到县城的公路,学校就在河流的上游,有好几年的时光里,我经常走在河堤的公路上,逆着河流的方向去上学。一路上,看见了沿河的几个小村庄,女人们总蹲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捣衣浣纱,洗菜涮锅,相互交流着各自琐碎的家事,走在这一段河堤上,永不感到单调和寂寞,总能听到各处种种的欢乐和烦忧。河滩上,常有带着草帽的老人在放牧山羊,唱着山歌,也有提着长长的竹竿放鸭子的,那一大群松花鸭唧唧咯咯地在河里觅食凫水,半里外就能听到它们恣肆的喧哗声。也时常看见棕黑的水牛在河边吃草和泅水,水牛把脑袋浸入水中,只露出两支弯弯的犄角,一会儿猛地抬起头,喷出四溅的水沫。在河流的拐弯处,因水流长年累月的侵蚀,空旷的沙滩又拓大了很多,有位邻村的老人在这里开辟了一片瓜园,沙滩上种出的瓜特别的甜,在炎炎的夏日,人们常卷起裤腿,淌过河水到那老人的瓜棚去买瓜消暑。

    放寒假的时候,也正是农村人砍柴积薪的时候,大概是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和村中的小伙伴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山上砍柴,帮衬家务。山就在河流的源头处,站在门前就能清晰地望见,但得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沿着河堤一直向上游走,走过镇上的公路,河堤越来越窄,河流也越来越小,而河水也愈走愈见清澈,小鱼小虾也越来越少,随着河床的崎岖起伏,水流的淙淙声,继而丁丁咚咚的带音乐感的水响声就在山谷里欢唱起来了。走到山的脚下,蓦然才发觉,那宽阔的河流,原来是由那千沟万壑很不起眼的条条细流组合而成的。半山岩石的缝隙间,正汩汩地冒出泉水,汇成一坑晶茔的水潭,或是一道明澈的小溪,然后涓涓地向山下流去,明净的水在干净的石板上流淌,这里没有一丝的污染。担柴下山时,擦去额上的汗珠,走到山涧边掬一捧泉水喝下,感到口腹甜丝丝的,大自然的清新之感顿时沁入了心脾。

    在这几座山下,这条河边生长了十几年,心底里总是时不时地萌生了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这条河的下游是什么地方,它流向哪里?一直是我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的一个神密的迷。初中毕业的那个秋季,作了一些简单的准备后,我开始了一次沿着河流方向的远行。河堤上长满了浓密的野竹和杂树,可以遮挡住秋初热辣的阳光,我骑着自行车向河流的下游驶去,一路上,只觉得河面越来越在扩大,河水也渐渐地加深了,好几处河中有人在撑着笺子摆渡。我来到了一处临河而成的镇甸,这地方叫青石,店铺很多,远比我十几年来所居住的村庄热闹繁华,街道两傍行人很多,我第一次见到了众多陌生的面孔。当时有家录像馆正在放香港影片,那高吭的喊杀声整条街道都能听到。我看到开店的小商小贩把很多脏的东西和生活垃圾向河里倾倒,那河水就没有上游的那么干净了,时不时有一两个红色的或黑色的胶袋浮在水中,向下流去。

    一路上走走歇歇,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我终于走到了这条河流的尽头,在一处更大的市镇边郊,宽阔的河流汇入了更为壮观的长江怀抱,成为长江的一部分,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暮蔼中,站在河流与长江的交汇处,看到这一大片暗黄色的江水漭漭地奔向远方,奔向天际,渐渐地消逝在天的尽头,一时感慨不己,不禁看得痴了,久久不能离去。

    去年回到故乡,我来到河边,河水清澈依旧,却不见了往日的累累砾石和黄沙,询问村人后才得知,现在家乡人们的住房一改以往的土木砖瓦结构,开始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对河沙的需求大增,往日无用的砾石河沙,现在成了房屋建筑的抢手货,有各处的车辆小心翼翼地开到河中来挖掘装载。现在,如茵的青草与河水为伴,整个河床里青翠一片,时常有白鹤从远处飞来觅食,点缀其间,离开故乡十多年,门前的河流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本文作者:邓新军,为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打工作家)

来源:《东坑》周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