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今日看点 > 新闻热点 >
东莞启用全国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7-07-20 09:32
    为推动区域空气净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质量,2017年,全国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在东莞茶山镇启用。7月19日,记者从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获悉,经监测,该试点案例在投入使用后,对周边区域性空气净化起到了较为明显作用,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50%。

    大气修复融入美丽村居建设

    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位于茶山镇孙屋村,该村临近茶山工业区,是典型的工业区和住宅区混合规划区域。此前,工厂排放的废气时常随风飘至处于下风向的居民区,引来附近居民的不断投诉,空气质量有待改善。

    2016年,结合美丽村居建设,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将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选址于此。7月19日,当记者来到孙屋村时,96根高约10米的喷洒管正在喷淋,形成的一道道水帘在烈日下显得颇为壮观。而旁边紧挨着的,正是孙屋村在市镇两级财政支持下正在加紧赶工的美丽村居建设示范点。

    “喷淋的水都来自旁边的集雨池,遇上下雨天时,这一区域的雨水都会利用坡度设计引流到池子里面,当监测系统发现空气质量显著变化时,就会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在吸收净化的同时,也通过雨水循环设计降低了运营成本。以这个试点为例,每年的运营费用估计在一两万元。”

    据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人邓杰帆介绍,针对空气中的SO2、NOX、PM10、PM2.5、VOCs和臭氧等污染物,试点区域分种植区和集水区,采用细叶榕、竹节树等超同化植物进行吸收,铺设矿物颗粒、喷洒微生物和酶制剂作辅助措施。

    当智能空气监测系统发现空气质量显著变坏时,会自动启动喷淋系统进行吸收净化,通过上述组合手段,改善该区域空气质量。

    从2017年6月29日对修复区进行的第一次实测数据来看,试点对周边区域大气修复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即使不启动应急的喷淋设施,修复效果也相当明显,特别是PM2.5的去除率为48.4%,而臭氧的去除率超过50%,当开启喷淋设施后,PM10的去除率由开启前的11.6%大幅增加到29.2%。

    邓杰帆特别指出,检测时,试点区域树木还不够高大茂盛,可以预见,日后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后,其修复效果会显著提升。

    试点经验可成全市示范样板

    据孙屋村党工委书记孙达畴介绍,占地约3700平方米的试点区域原本是块闲置空地,长期被人租用堆放吊塔、工业垃圾。如今重新利用起来作大气修复试点,不仅改善了村里面的空气质量,还种上树木,与美丽村居工程建设相结合,美化了村居环境,可谓一举两得。孙达畴透露,目前,就在试点区域旁边,该村正在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场,预计在8月底对外开放,届时,村里发展休闲旅游的绿色经济将有望迎来新增长点。

    邓杰帆表示,类似孙屋村这样的案例在东莞较为普遍。由于规划滞后等历史遗留问题,居民区附近都是各式各样的工厂,这样的场景一直是污染投诉的热点所在。他说,东莞市财政此次所支持开展的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在全国范围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具有重要探索价值。

    邓杰帆说,在孙屋村的试点经验,对资金投入、空间要求等并不高,可以成为全市的示范样板。东莞可以结合城市规划及建设,在更多典型区域尝试见缝插针,逐渐形成一个个带状绿色屏障,让大气污染物被就近吸收净化,无处扩散,从而助力全市大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