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今日看点 > 新闻热点 >
东莞首试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成效显 但资金匮乏、推广难等仍是“拦路虎”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7-02-15 09:19
    把剩饭剩菜转化成肥料,用于种植蔬果等,既可以美化社区坏境,蔬果收成后还可以反赠给社区居民做成菜品端上餐桌。日前,莞城兴塘社区邀请市民参与“惜食惠大家”厨余回收项目的网帖引发关注。

    记者获悉,自2016年3月起,东莞共有约10个村(社区)陆续启动厨余回收再生利用处理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厨余资源化处理制度,以科学的方式对厨余垃圾进行安全回收、合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社区园林绿化建设、有机蔬果种植等领域。

    历经多月实践探索,该项目在莞试点探索成效如何?是否具备可复制性?近期,记者走访多个试点村(社区)发现,试点村(社区)环境优美,厨余垃圾量逐渐减少,居民参与度逐步提高,项目建设初显成效,但也面临推广难、后劲欠动力等现实困境。

    举措 社区牵头居民参与

    各试点村(社区)的厨余回收项目通常是由村(社区)牵头,社工推动、志愿者协助、居民参与。居民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集中回收后,通过高温微生物降解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社区园林绿化建设、居民种植推广及有机实验基地的种植。

    大朗佛新社区每栋单元楼下,均设有一处回收站,专门回收居民们的厨余垃圾。每天早上,居民将自己家里装有厨余垃圾的小桶提到这里,再换一个干净的桶回家。工作人员每天则会定时到每栋单元楼下将这些垃圾回收到社区的“垃圾处理厂”,同时清理干净这些小桶,以便居民再次利用。

    项目开展前期,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调研,掌握居民对项目的态度,并通过组织各类社区亲子宣教娱乐活动、积分排行、蔬果回赠等方式营造氛围,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据佛新社区社工叶慧娴介绍,随着项目的推进,社区居民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截至2016年11月底,佛新社区共有142户居民参与,参与率达到58%,日均回收厨余垃圾约100公斤,产出有机肥料30公斤。截至2016年12月底,该社区共回收厨余垃圾2.73万公斤,转化为有机肥料6750公斤,回收有机蔬果350公斤。龙背岭村则每日约有60公斤厨余垃圾进行转化,产出有机肥料15公斤。

    而此前,村(社区)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则是集中堆埋或焚烧。据叶慧娴介绍,项目启动前,佛新社区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运送到垃圾压缩处理站,每月需要花费3万元左右做集中处理,处理不及时还容易产生恶臭,孳生蚊虫和老鼠等。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项目推进,居民节约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佛新社区减少了31%的厨余处理量,并减轻了不少的垃圾运输频率和保洁压力,同时更具环保意义。

    成效 很多试点社区变靓了

    2月8日下午,莞城兴塘社区工作人员妮谚和同事,再次来到莞城兴塘广场的有机肥种植蔬菜种植区,拿起锄头松土、拔草,打理蔬菜。在现场可以看到,种植区分为几小块,分给居民种植蔬菜。满园的生菜、辣椒、莴笋生长茂盛。

    自从兴塘社区实行厨余回收项目之后,妮谚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积极参与,经常带小朋友到种植区做农活,并让小朋友接触更多他们日常较少接触的事物。“小朋友都会很开心,经常要来这边。”妮谚说道。

    坐落在塘厦镇西北部的龙背岭村,村口不远处有一栋小屋,屋前鲜花环绕,院子里的各式蔬菜正在抽芽拔节,四周的竹编栅栏和穿梭其中的石子小径精巧别致。任谁也想不到,这里竟是个垃圾处理厂。“常常有人路过误以为这里是咖啡厅。”龙背岭村社工曾丽嫦告诉记者。

    “这后面原来是条臭水沟,后山的房子和果园几乎处于半荒废状态。”塘厦镇住建局副局长冯耀东指着龙背岭村厨余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后方说:“现在很多人来这边休闲度假,周边的餐馆和农家乐越开越多,后山的荔枝园到了采摘季节,也很热闹。村民想到这附近盖房子的都变多了”。

    佛新社区厨余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四周被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包围着,俨然一片“世外桃源”景象。

    困境 成本高企忧心项目难以为继

    然而,并不是每个村(社区)都能够达到佛新社区这样近六成的居民参与度。资金缺、人手少、居民环保意识弱、居住分散难宣教、项目持续走向不明晰等都是摆在各试点村(社区)面前的“拦路虎”。

    佛新社区目前有2名社工和1名垃圾处理工维持项目日常运作,龙背岭村则是由2名社工和2名菜农构成的4人小团队,人手均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冯耀东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设备购买需要20万元,使用期限约为10年;后续管理维护和员工薪资每年大概需要花费30万元。而产出的有机肥料因采用发酵降解技术,无添加剂,蔬果使用后成长周期会更长,且家家户户提供的厨余垃圾并不一致,每次产出的有机肥料营养各元素和比例也不尽相同。“无论是生产的有机肥料,还是后续种植出的蔬果,都很难市场化。”很多村(社区)无力支撑购置厨余降解设备、场地配套改造、后续维护等费用,项目推广受阻。

    近期,龙背岭村挂牌当地环保教育试验基地,并希望联动环保机构、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向文创领域发展。但冯耀东很担心,如果没有专项资金保障,相关组织大力推进,规划终将搁浅。

    此外,厨余收集在意识层面也面临较大考验。居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对将垃圾回收循环利用不“感冒”,配合度与参与度低。以龙背岭村为例,很多居民家里养有家禽,习惯了将剩饭剩菜作为饲料使用。

    曾丽嫦回忆起,刚在龙背岭村推行该项目时,居民因为了解较少,担心会给生活增添麻烦,非常抗拒。工作人员家家户户调研讲解后,才勉强说动20户家庭参与。

    ■声音

    期待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据东莞市城管局介绍,东莞目前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2万余吨,其中餐厨垃圾约3000吨。另有数据显示,东莞的生活垃圾正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这座城市应对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能力长期面临严峻挑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7年东莞“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郑金伙就为全市开展厨余收集及处理项目发声。

    郑金伙建言厨余设备购置可由市、镇、村三级按比例分配承担,或以“奖先促后,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拨款,加大政府财力投入,并对村(社区)进行一定比例补助。

    大半年来的探索,冯耀东总结出,“如何解决居民环保认知、垃圾自觉分类等问题仍是当务之急。”冯耀东期待,得到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搭建平台,营造氛围,项目才能越走越远。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