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今日看点 > 新闻热点 >
与周边镇街利益分享联动发展“扩容版”松山湖呼之欲出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6-09-22 10:18
    看着眼前崭新的办公、研发、生产区域以及生活配套大楼,佳禾电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跃华喜上眉梢,项目超前竣工、投产指日可待。2013年,佳禾电声科技在松山湖建立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公司的增资扩产项目在石排镇落地,并成为该镇的8个市重大项目之一。
  
    近日,《东莞市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像佳禾电声科技这样企业总部与生产经营基地跨镇街(园区)分设的重大产业项目,镇街将与总部所在的松山湖共同分享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增加值、进出口额等指标。而在松山湖(生态园)的孵化器成长起来、转而到其他镇街投资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松山湖(生态园)也可以与镇街共享“奶酪”。

    制订该《办法》的东莞市委政研室经济科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松山湖(生态园)与周边镇联动发展的合作开发模式的创新,突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产业项目布局,既有利于松山湖创新资源的辐射,也将推动周边镇为企业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办法》将创新驱动主题贯穿在各地区、各领域,通过推进分工松山湖的创新成果可以加快外溢到其他地区,进而使整个东莞镇街(园区)在同等水平上获得先进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9月,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殷焕明在一次公开活动中透露了松山湖(生态园)由103平方公里拓展为400平方公里的设想。在解决了利益分配瓶颈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扩容版”的松山湖呼之欲出。

    1 松山湖与周边融合已成趋势

    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从动工建设开始,就一直牵动着400米外的大朗犀牛陂村民们的心。为了引入华为的人流与配套企业,犀牛陂村正在修建接驳松山湖环湖路的佛凹一街,并将于明年建成使用。届时,从华为终端上龙大高速,只需要五六公里路程,大大提高华为的运输速度。

    被松山湖完全包围的寮步镇牛杨村,也正在与松山湖商洽合作,计划将牛杨的桦城厂房通过三旧改造成综合市场项目,租给松山湖控股公司作为园区的生活与商业的配套。

    凫山是寮步对接松山湖的核心区域,这里俨然已成为松山湖的“后花园”。厂房被松山湖相关配套企业抢租一空,租金高达11元—13元/平方米。万科和中惠地产进驻,备受松山湖企业的高管青睐。出租房也住满了在松山湖工作的员工。每天早晚,一辆辆大巴在凫山和松山湖之间来回接送员工。

    借力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的名片,寮步还推动了凫山金山湖(松山湖)和石龙坑(松山湖)两个产业配套服务区的开发建设,吸引松山湖高新区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层次人才进驻。其中,整合1000亩土地建设的凫山金山湖(松山湖)产业服务区已有意向引进投资近30亿元,打造集科技研发、商业办公、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科工贸”配套服务区。

   大朗镇更是明确提出了“松朗一体化”的口号,欲打造松朗科技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区和东莞未来科学中心区,并加快发展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材料检测等关联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扩容版”的松山湖呼之欲出。

    从地理版图上看更为直观:从松山湖新城路的最南端出发,往北行驶26公里是与其统筹发展的生态园。这里有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生态园)国家高新区,有世界级水平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有华为机器、华为终端总部、中集集团、新能源、宇龙通讯、生益科技、易事特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还有20多家与国内顶级高校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全长26公里的创新廊道,辐射覆盖面积达到580平方公里,集聚了东莞市区域内最丰富的创新生产因素。

    东莞市的“十三五”规划中详细阐述了这条“创新轴”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并计划统筹松山湖(生态园)核心园区,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以及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石龙等9个镇,规划建设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

    其实,松山湖诞生之初便与周边镇街有着天然联系。2001年,东莞市从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分别征地,组建成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高新区。到2012年,松山湖可用的产业用地已不足7平方公里。2015年,松山湖与占地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合并,实现横跨寮步、东坑、茶山、石排、横沥及企石等6镇。

    今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的2015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显示,松山湖位列全国第29位、全省地级市第一位。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殷焕明颇为自豪地表示,松山湖的使命就是科技创新,并且已具备技术创造的能力、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能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并结合周边镇区的传统产业,实现它们的技术领先性和高成长性。

    但土地瓶颈仍然是松山湖不可回避的问题。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一名知情人士介绍,松山湖新增的注册企业与日俱增,还有很多在这里发展了几年的优质企业,如今都逐渐进入产业化的快速爆发期,需要配备更多的土地、厂房资源来支撑其发展。可事实上,现在园区内的可用厂房已经十分稀缺,不仅租金逐年攀升,而且还经常满足不了企业的大面积需要。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直言,松山湖的面积有限,要获得周边镇区的支持就要将发展的利益与周边镇共享。

    此前,松山湖高新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松山湖和周边地区对于融合发展都有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有限的发展资源也倒逼融合发展。他提出,松山湖和周边镇应从单纯“园区经济”和“镇区经济”走向“地区经济”,形成一个具有区域辐射影响力的经济圈。
2 行政区域界线制约发展

    眼下,东坑镇十几家电子企业正在加足马力生产供货,为华为生产相应的配套产品。随着近年来华为在松山湖的迅猛发展,这些东坑的配套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初步估算年产值高达30亿元。东坑经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东坑将重点围绕通讯电子面向深圳实施产业招商,围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重点引进为松山湖华为做配套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当然,产业链如何布局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周边镇街而言,还有一笔详细的账要算。

    “东坑近年来城市和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如果再重复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留在东坑的税收等利好并不多,而相应的能耗,以及城市管理压力反倒会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东坑占地面积小,土地等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在环松山湖产业合作方面,东坑也力求精益求精,尽量多地提高相关企业在东坑的税收贡献。

    陈鸿宇分析,松山湖对整个东莞经济转型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也要看到目前制约东莞的瓶颈——区域发展不协调。他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东莞需要在内部实现跨镇街、园区之间的同等水平的产业共建。要实现这一路径,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贯穿于各地区、各领域,并解决好由此产生的各种利益分享的问题。

    松山湖作为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具有先行先试、自创区、国家科技资源投放等政策优势,对企业而言无疑意味着极大的吸引力。但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一定程度上也对周边镇街构成了虹吸效应。

    去年5月,盛元中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总部以及工厂从南城整体搬迁到松山湖。董事长邱远生表示,企业将上市作为近期发展的目标,松山湖的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以及高效的办事效率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另外,他看中松山湖高新区在全国都有知名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和软实力。

    佳禾电声科技决定增资扩产时,曾一度想将新工厂也建在松山湖。得知这一消息后,上到石排镇政府下到村干部、村民都极力挽留,佳禾电声最终将新工厂留在石排。为了保证佳禾电声等重大项目顺利建设,石排镇专门制定《石排镇招商引资与重大项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重大办,领导亲自督导指挥、专人跟进狠抓落实。

    一名大朗镇的干部直言,伴随着松山湖作为国家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有将企业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搬迁进驻松山湖的想法,这样的选择对于企业往更高水平发展不无益处。

    但对于周边镇而言,这些企业往往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一旦企业总部搬迁到松山湖,企业原来所在的镇将因此每年丧失大量的税收,不仅当地政府不愿意,企业所在社区的老百姓也不答应。一旦听到有企业想把总部等搬迁到松山湖,所在镇都会派出多个部门、村(社区)负责人上门做工作,甚至镇委书记和镇长亲自出马。

    “松山湖吸纳了周边企业总部,被认为是‘挖墙脚’。镇对那些不能创造税收的工厂有情绪,服务、培育和支持力度欠缺。”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科负责人坦言,此前承接生产环节的镇街对企业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另一方面,松山湖对环保有较高要求。上述负责人介绍,这导致一些企业如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将产业研发、销售等环节放在松山湖,而将生产环节放在周边镇街。东莞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百大新能源,是一家专业生物质能源及EMC集成服务提供商,公司在松山湖只有两间办公室。

    东坑镇委书记张耀洪直言,这造成了税收留在松山湖,而承接生产环节的镇街除了土地收益外,没有其他收益,却要承担生产企业卫生环境、人员安全、治安安全等社会管理成本,这样的做法,难以充分调动周边镇街的积极性。
  
    反观多数松山湖企业,对到周边镇街投资或者增资扩产也并不热衷。上述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知情人士分析,企业一方面担心离开松山湖提升管理成本,享受不到与园区同样优质的政府服务,另一方面担心员工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福利水平下降,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陈鸿宇认为,此前东莞的产业转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路径,单纯引进外地的大项目可能落不了地,东莞本身缺少把外地科研成果引进的力量,需要一些高校来搞转化,需要从研发成果到加速器到孵化器到新型研发机构的助力,需要创投公司的入驻。他说,这个过程不是一个镇街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在顶层统筹之下跨镇街协同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分工的问题,有的地方专事研发成果的孵化,有的地方专事金融服务,有的地方专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需要靠创新和质量拉动。

   3 利益分享为企业创新松绑

    在陈鸿宇看来,《东莞市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试行办法》的出台,正是从顶层设计方面解决镇街园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有观察人士认为,《办法》释放出园镇融合、松山湖“扩容”的强烈信号。

    按照《办法》,纳入实施范围的区域合作发展项目主要包括两大类:孵化器成长企业跨区域投资的产业项目和总部设在松山湖(生态园)、生产经营基地设在其他镇街(园区)的项目。镇街和园区在区域合作发展项目所产生的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研发经费投入以及进出口额数据等方面,原则上将按50%:50%比例分享。

    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科负责人强调,《办法》的出台,并不是谁动了谁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使镇和园区的合作1+1>2,大家共同分享。

    他表示,这一政策将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将总部、研发环节落户到松山湖,将生产基地放在周边镇街。一方面企业可以享受到各种政策优惠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松山湖也可以以较少的土地、污染和社会管理成本吸纳企业进入。对于去年被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的松山湖(生态园)来说,今后在各项考核、评比中无疑将更具优势,也意味着新的机遇。

    这一政策已经点燃了周边镇的热情。“我们正加紧研究联动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寮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产业与创新资源布局发展引领、整合联动,提升产业、科技、人才、城市空间等资源的融合。

    大朗镇有关负责人认为,伴随着利益分享机制的落地,企业也能够按照符合其发展的最佳路径自主作出选择,最大限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松绑。对于松山湖而言,将有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聚集到园区,提升其作为区域创新领头羊的角色和作用。

    谈起未来的变化,他分析,除了存量企业的区域内部流动,利益分享机制对于松山湖的另一大利好在于促进了增量投资的安置解决。目前松山湖已经没有太多连片土地可以提供,结合新的政策红利,周边镇能够很好地承接松山湖的创新溢出效应,承接大型项目。

    目前,寮步镇已多次与松山湖协商,共同建立紧密型的联动招商机制,松山湖主导引进“效益高、辐射强”企业,形成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寮步承接产业辐射和项目扩散。企石、东坑等镇街也正计划进行园区与镇合作统筹招商。

    陈鸿宇建议,要更好地实现松山湖“扩容”,首要是努力打破思想的障碍,打破行政边界的束缚。其次,要有使跨区域合作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办法》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各种实施的方案和细节,形成双赢的格局,使镇街园区有动力、有愿望长久合作。另外,对于能够推进跨区域合作的项目和企业,各级政府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关注的是跨区域合作下政府公共服务的完善。佳禾电声科技负责人胡先生表示,希望政府能在鼓励科技创新、员工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

    上述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知情人士坦言,但如果要企业真正从内心和行动上都认可周边镇,愿意留在那里扎根,从目前来看,政府的优质服务还是要进一步提升,不断跟上、超越国内其他先进城市的地区,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形成大高新区集群的高地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规定,松山湖园区的总部企业在实施利益分享后,仍然与园区内其他企业一样,同等享受各类鼓励科技创新、员工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

    丁力认为,实现松山湖“扩容”要做到经济增长均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化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支配作用,鼓励包括人力、企业投资等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真正实现自由流动。均等化则是主导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他建议,镇街园区合作的利益还要进一步具体细化,需要分两步走:一是承认现在已有的利益,通过增量的改革把更多的地区市一级的财政向落后地区倾斜,争取把落后地区的人均公共财政基础水平拉到与发达地区相接近的水平;二是要把更多市级层面的财政资源向民生倾斜,使各区域的民众都能分享到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陈鸿宇建议,目前东莞内部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交通网络、信息平台等。目前各镇街园区是自成体系,跨区域发展必然会带来人员流动,随之而来的问题包括养老、教育等。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各个镇街还要加强软环境的改善,在社会治理水平、文明水平、生态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园区实现同等水平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