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走进校园 >
东坑第一小学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08-01-28 18:28
    东坑第一小学座落在东坑镇文阁路中段,校园占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校园建设整齐规范,教学区、运动区、生活设施分布合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办公设备、文娱体育设施、安全设施一应俱全,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校园环境

    东坑第一小学实施“以生为本、注重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打造“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学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师德塑造和业务培训双管齐下,致力为师生搭建提升发展能力的平台,一大批素质优良的青年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东坑第一小学先后荣获“东莞市创建美丽校园先进单位”、“东莞市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单位”、“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和“东莞市巾帼文明岗”等光荣称号。

    延伸阅读:

    多凤•第一及其风采   (作者:谢彭钦)

    多凤和第一都是东坑镇井美村文昌阁下一所公立小学的校名。多凤,何为多凤?第一,又何称第一呢?就说多凤其芳名,也曾使我狼狈不堪。说出来,也好笑,竟是井美村一位农村肥大嫂使我读懂了井美“多凤”这二个字。十多年前,我在井美小学工作,一天,我刚走出校门,一位在学校门前紫荆树下摆卖的肥大嫂,礼貌地用手势抖住了我。她的手指着学校牌楼上多凤学校这四个字说:“先生,学校叫多凤,为什么不叫多龙呢?”我说:“大嫂,我听老一辈的人讲,多凤是来自《成语考》中一句话,叫‘灵运子孙多是凤’,我还怕她不明白,补充说,多凤是希望子孙个个读书有成,个个是人才,个个是凤凰。”大嫂接着我的话却问:“灵运子孙多是凤,为什么多是凤?尽是凤,多龙不好吗?灵运子孙多是龙才对呀,为什么呢?因为龙是男,凤是女呀,你说呢,先生。”我被问哑了,吱吱唔唔,脸红红的离开了肥大嫂,我知道,肥大嫂不坏,她不是有意刁难我,她为人是很好的。此时此刻,我不骂她,却骂起自己来,自己的学校,自己学校的校名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含含糊糊,经不起一问。作为老师,应有点人文历史知识,何况是天天工作的学校芳名。肥大嫂一问却提醒了我,俗语云,“先生最怕问杂字。”我怕有第二个肥大嫂,第三个瘦大嫂……

    多凤 确实是个美丽的芳名

    何为多凤呢?于是,我读书、查字。我记起毛泽东说过:“不懂不要装懂,学问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在资料中,我才开始知道多凤的凤字是这么的多姿多采。在信仰文化中,中国人一直把龙、凤、龟、麟尊为世间“四灵”之圣物。只要它出现,其灵气征兆万事吉祥。(时下,君不见人们饲养的金钱龟,在交易中一只龟仔就三万元。这就是龟的灵气。何况信仰中的龙、凤、麒麟,那看不见的神物,其价值又岂只用连城作为单价来计算的。)在“四灵”中,龙居首,凤的地位次于龙,位居第二。可见,凤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龙是至尊的,一提到龙,就想到凤,所以,就有龙凤呈祥的说法,民间庆典大事,都舞龙舞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与凤不单是人们心目中灵物,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它们还是人们尊敬、崇拜的称号。比如把天子比喻为龙,把博学多才、俊秀、非同凡响的杰出人物比喻为龙、为凤。《三国演义》就把孔明比喻为龙,把庞统比喻为凤。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龙与凤在是比喻非同凡响的杰出人才。

    “凤”字不是女性,而是男性。字典与词典都这样解释了“凤”:“古代传说中,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词典是最有权威的,可知,凤,并不代表女,凤凰象征着吉祥。喜欢看大戏的人,都知道大戏的曲牌有《凤求凰》一曲。也有《三凤求凰》的戏名,其内容都是爱情故事,内容都是文武生向花旦求婚,男的向女的求爱。由于“凤”是象征祥瑞,比喻姿貌俊秀、博学多才。人是爱美的,美丽,谁不欢喜呢?特别是女孩子,更爱美。当父母的,生了个女孩、该给她起个美丽的名字,“凤”是最漂亮不过的了。凤字太美了,民间上男的取名用凤,女的也争着用凤。

    井美村为什么命名多凤小学

    井美村把学校命名多凤小学,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依据的,其意义确也深刻。

    体现了井美村人尊崇先祖,志在宏扬谢氏遗风。井美村是姓谢的,千百年来,谢氏家族历来尊崇“凤”字,这与它光辉的历史有关。这,还得从谢氏尊崇先祖说起。谢氏家族,无不以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为荣。原来,在历史上的东晋时代,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就是谢氏一门指挥作战的,朝廷派谢安,谢玄,谢石,谢琰统兵八万,在淝水大败秦兵一百万,创造了军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皇上龙颜大悦,封谢安、谢玄、谢石,谢琰为公,公是个官阶,是朝廷上最高的官地位。从此,谢氏一门四公,官居一吕,鼎贵无比。

    谢灵运是康乐公谢玄之后,文武全才,并擅诗词赋,其中,尤善于田园山水,其情韵不亚于陶渊明。谢灵运与陶渊明是同时,又是齐名,人称陶谢。后人把谢灵运尊为“山水派祖师”。谢灵运是儿子谢凤,文辞横溢。《世说新语》载:“晋武帝看后,掩卷赞叹:‘子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王帝对谢凤的评价,惊动四座,影响朝野。于是,“凤毛麟角,起凤腾蛟”;“庭生宝树,世济凤毛”等好词好句,应运而生,后来,才有了“灵运子孙多是凤”之句(《成语考》)。明、清两代,科举场中,社会上常用凤字来唱好在科举场上春风及第的举人进士。比如,“龙池日暖,凤阁云开。”以及“已闻凤穴开丹桂,又向龙池钓六鳌。”等等。井美村,把学校命名为多凤小学,一是尊崇宗祖,把“庭生宝树,世济凤毛”宏扬光大,二是渴望本村代出人才,跃龙门、登凤阁,光宗耀祖。写到这里,要回答多凤的问题已经回答了。

    多凤 是东坑历史上首先开办的第一所小学

    自宋朝开始,东莞县已成立了学官(儒学),是政府公办。但其生员只招秀才。还有书院,社学也是公办的,都是是要通过县级考试,考取了秀才,才有资格入读公办的学官、书院等。这都是当时科举制度所规定的硬件。所以,农村中大多数贫苦人家的子弟就很难进入学官的门槛。只好在家祠上读读卜卜斋,认识几个字。

    清朝光绪末年,欧美列强的枪炮惊醒了腐朽的满清王朝,洋文化相继地涌进了中国,闭塞的王朝此时才清醒过来,国力是如此虚弱,国家是如此落后。在爱国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在国人的怒吼下,清政府不得不改革教育制度。

    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廷颁布废会试(考进士),废乡试(考举人),废院试(考秀才),取消了科举制度,实行兴学校,走教育强国之路。

    东莞人对教育一向是重视的。在清政府颁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东莞县内很多乡贤,有识之士,在本地上已掀起了兴办学校的风气。比如,东莞中学开办于1902年(《东莞中学志》),石排云岗乡于1904年就成立了“县立第十六国民学校”(东莞县志载:光绪三十年二月开办)。 

    东坑,乃弹丸之地,要大山没大山,要大水没大水,历史上科场及第者也没有什么人物,屈着指头去数、进士、举人翏翏无几。东坑一直受经济的束缚、受文化思想的束缚。废科举、兴学校是教育强国之路。而东坑走兴办学校之路也比莞邑其它地方迟来了有二十年。

    1925年,井美村乡贤谢雨川(谢阳光父亲)在草塘一带享有声誉,是个思想开放的人,他见莞邑很多地方都开办学校,于是他把儿子谢晓东送到桥头大雕小学读书,他认为学点洋文化比在农村家祠读私塾好得多,能增长知识,能打开眼界。大雕小学又名大禾小学。是名噪莞邑的“莫家拳”所在地。谁知谢晓东入了大禾小学不到半年,却遭到桥头黑势力的绑架,原来,小晓东让人查出了他是东坑草塘谢雨川的大少,是一只肥蟹。谢雨川得到儿子被绑架的消息,忍着心痛,用十条金条托人把小晓东换了回来。后来,谢晓东不敢在乡村读书,干脆去广州求学。1926年,他考入了省立三中,后又在知行中学。1928年秋,他参加广州起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牺牲时,他是广州区共青团执行委书记,年仅十七岁。

    谢晓东在大雕读书被绑架,在广州求学为革命连性命也丢了。细想起来,都是本地方落后,谢雨川这样想着。本村如果有了学校,孩子们就可以进学校读书,不用在家祠读落后的卜卜斋。于是,他萌发了在村中兴办学校和搞活本村经济的念头。一,是要办一间小学,让村民子弟进学校读书,不读卜卜斋。二,集资兴建“公平楼”开展商贸经营。多凤小学和公平楼二个项目就是这个时候建设起来的。先说办学校,谢雨川在本村有财力,有信义,在他的策划下,得到井美三大房的当权派响应和支持。1929年秋,井美村第一间小学,也是东坑第一间小学办起来了。但是,由于村中三大房的利益关系,学校的用地,课室和活动场所只限于井美关帝庙后院的侧厢和有盛祖公祠的地方,因为关帝庙,存盛祖公祠是全村的公有财产,另外二间公祠不属全村,只属某房。暂不能公用。谢雨川等乡贤,明知学校用地不够,也只好见一步行一步。学校办起来了,学生读书热情高涨,加上各房都用公款支持本房子弟读书,学生也多了起来,课室不够了,活动场地太窄了。于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扩大课室,后来发展到拆毁关帝、菩萨等过激行为。村中当权派面对一班学生软硬兼施,经过一翻折腾,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也在谢雨川等乡贤调解下,终于接受学生的要求,把紧挨着的二间公祠也用来做课室。在此同时,谢雨川等乡贤对村民更一步宣传办学校兴教育的重要性,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下。村民认识了办学的重大意义,于是在祖偿中出钱兴建学校校门,筑学校围墙,在校园中栽绿树,在庭院中种花木,还扩建篮球场等。为了使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乡贤们倡议下,成立了多凤小学教育基金会(有石碑为证),那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0日)。校门是洋式的,课室是古式的。特别是那几间公祠,古香古色,其砖、其木、其瓦,用料上乘、梁、柱、墙、瓦顶,无一不精工。且设计幽雅,入其门,就见花坛小筑,曲径廊迴,红花瘦竹,画苑雕墙。这建于康熙年代的古公祠,雍容大体的地方,成了学生的课室。

    多凤小学立在文昌阁下,前后左右绿树成荫,特别几棵古榕,树上百雀争鸣,书声伴着鸟声,确是一块读书的好地方。多凤小学的建成,加上管理有方法,学校很快就被县教育局评为模范学校,年过 86岁的老前辈这样地说。

    多凤 也名第一 确实写了很多第一

    多凤小学,1929年成立,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也历尽风雨,几易校名。

    1951年,多凤小学改为草塘乡完全小学。

    1954年,新门楼、小塘村的学生都来读书,学生有350多人,师资鼎盛,学生活跃。

    1964年,改名为井美小学(新门楼,小塘的学生都回村学校读书)。

    19968年,井美村干部,乘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形势,把古庙、公祠一齐拆掉,兴建一所当时被称为先进的、标准的小学。(常有外地人来参观)

    1981年,被县教育局命名为公社中心小学。

    2003年,东坑镇实行联合办学,因学校教育场所太小(只有七亩),不能成为中心小学,改名为第一小学。
我有时也会想,镇府命名为第一小学,这“第一小”是值得寻味的。“第一小”是个校名,但在其它意义上,这所学校写了不少“第一”的字眼。

    它是东坑历史上首先开办的第一所小学。

    东坑地方,游击老区的第一代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战士谢阳光、赵学、谢勉修等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

    1957年,草塘完全小学华业班,这班学生由黄润林老师、谢润洪老师执教,22名考生、20名考上了寮步中学, 优秀的升学率在县教育局堪称第一。

    在中国体坛上,1960年开始名噪碧池,后来在亚运会被誉为“亚洲一堵墙”的谢润深,是在1954年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

    1970年,井美小学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校园规划建设成为全县学习榜样,莞邑农村学校频频有人来参观。

    1981年,井美小学被命名为公社中心小学。

    1983年,全县中心小学校长,集中我中心小学,学习中心小学校长李叠容普教工作的经验,其时,东坑的学前教育成为惠阳地区一品牌。

    2004年,东莞市松山湖初中面向全市招生,第一小学只有三个名额,李晃瑜校长派了三名小学生到松山湖参加考试,三人参考,三人以高分被录取,录取率达100%,市教研室的同志说:“这个成绩在全市是排第一的。”昔日中考状元今日北大才子的刘子鹏曾在多凤小学就读过。

    据悉,镇府在整合教育资源,实行第二次联合办学时,对第一小学进行了教育环境的整治,努力使这所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小学更上一层楼。传闻,镇府还恢复了“多凤小学”的芳名,可见多凤情缘深厚。多凤,它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东坑教育的发展,它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重视和支持,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的薰陶,离不开乡贤、善长仁翁以及群众的渴望和鞭策,离不开全体教师兢兢业业,共同奋斗。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井美村教育基金会的颁奖会议。近年来,由香港同胞谢景全、谢惠开、谢亮禧、谢钖暖、谢金诚、谢庆祥等倡议下,带头捐款,玉成教育基金储蓄会。井美村用教育基金去扶助贫困学生,用教育基金去奖励学生,这种重视教育的方法大受村民欢迎。颁奖会上,镇府领导,教育基金董事长,村支部书记分别讲了话。勉励今年考上大学的学子要继续努力学习,特别要求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成为有用之才。据悉,井美村今年考上大学的本科生有30人。井美村后起之秀,人才济济。会上,我见到了从香港回来参加会议的教育基金董事、理事,他们小时候是在多凤小学读书的。颁奖会上,喜气洋洋,特别是考上大学的学子,春风满面,那得意神情使我联想到美丽的、展翅高飞的凤凰。我真为他们有锦绣前程感到高兴。感叹之余,高兴之下,突然来了诗兴。以《多凤》为题,试用平声歌韵,写成诗一首,作为祝福,表示情牵。诗如下:

          多凤
    凤兮飞起报登科,
    多凤丛林百鸟歌。
    若问今秋魁几许, 
    京华传捷凤多多。  

来源:东坑广电站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