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寻求地域力量:当下东莞书画发展现状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4-06-03 11:13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文化延续。东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昌明,是文明遐迩的岭南文化古邑。自唐宋以来,人才辈出,人文蔚起。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书画艺术在时代的激扬澄清中得到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引起国内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书画事业的全面繁荣,往往以书画精品力作的涌现为标志;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靠文艺精品说话。目前,东莞城市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呼唤艺术精品的诞生。东莞要实现岭南文化精品名城战略,必须沐浴时代风雨,扎根民族沃土,锻造出既有历史传承力、现实感召力,在全省有张扬力、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标识性书画艺术精品。

    客观理性而论,当前东莞书画艺术进入新的发展兴盛期,既是群星璀璨枝繁叶茂的繁荣时代,也是一个缺乏领军人物的时代。就书画方面而言,其领军人物应是艺术道德和美术专业的引领者,是个人魅力与整体素质的聚合者,是文化艺术形象宣传的“精神标杆”式人物。但是,目前东莞书画界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能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取得卓越成就、享有较高行业美誉度的成功艺术家确实凤毛麟角。即便在东莞历史上,除了张敬修、容庚、邓尔雅外,其他人物名家恐怕都有点差强人意了。东莞书画界相对成果显赫、人才辈出的广东全省的美术创作来说,显得比较沉寂。就笔者目力所及,总的而言,东莞书画的崛起遭遇诸多局限:一是当今缺乏在全国深有影响的大家,东莞书画精神缺乏一种地域的凝聚力和群体的号召力;二是诸多书画作者生存环境还不甚理想,许多中青年书家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特别是地域书风的探究之中,一流的艺术智慧被分流,现有的创作研究队伍还稍显薄弱。三是东莞的整个书画氛围小圈子多,个体户多,兵团作战实力不强,创作力量比较涣散,难成艺术流派气候。

    就书法创作而言,本世纪以来,东莞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创作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如周汉标、詹少彤、颜奕端、熊曦、黄敬人、韩红、小舟等,在全国书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东莞作者在全国性书法大展中也屡有获奖,但同江浙、中原部分同等城市那种连续的、群体性的优势相比,则相形见拙。当然,这与当下书法发展趋势、与全国书法审美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与全国性的流行书风的转换也有关系。毕竟,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奖和入选,仍然是目前衡量一个省、市书法作者水平高低的一个参照系。从事业上讲,东莞的书画作者自我素养的修炼不够,在纯艺术境界的探索呈现许多短板软肋,很多所谓已经“成名成家”的书家好像不是很关心获奖和不获奖、入选与不入选的问题,而是其他功利性的东西。从产业上看,东莞的书画家能卖字卖画的不多,能靠书画维持生存的更是少得可怜,东莞有诸多书画家在各种宣传平台上显赫标注的市场价也未必是成交价,大多沦为书画家自我做秀自我陶醉的娱乐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书画作者对书法创作坚守的热情,这一现象,也应证了经济学和艺术理论界所指呈的“恶性循环空间”的存在可能。东莞现留在书坛画坛上坚持创作的主要是体制内尚有余力的公职人员和退休赋闲在家消磨光阴的闲散人士为主。东莞艺术市场环境发育亟待完善,收藏市场外热内冷,社会力量能把资金放在书画上作为投资渠道的不是很多。(作者:胡磊)
来源:《东坑》报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