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废窑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4-03-20 11:26
    废窑荒废了,如一口落地金钟,静静地呆在乐梅嘴,上面长满杂草。窑身四周的烟囱残断得高矮不一,窑顶不知是什么时候塌陷下去的,现已形成一个壑口,像急于在岁月中张口说话的嘴巴,面朝青天。二十多年过去了,村里人忙着进进出出,哪还有谁顾得上去听它的声音?所以年复一年,野草疯长。

    在一片肥沃的旱地,土质好,它位于村庄的东南端,前面有一条流淌不息的小河。也许是取水方便,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光着头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来到我们村,与村长谈着在建窑的事。

    我那时还是个放牛娃,不知道大人的心事,更不懂得什么理想。大人们干事,我凑着热闹,记得窑建好的时候,在鞭炮声的引诱下,我把牛绳往桩上一系,也去“参观”去了。我从倒“U”式的窑门里进去,在窑里看到了从未看过的窑壁和窑顶,后来也看到过砖坯是如何一块块地架满整个窑子。那时,我父亲是其中的一个烧窑工,他把整捆整捆的干柴往里塞,黝黑的脸炙烤得直冒汗珠,而刘叔还嫌火力不够,生怕砖烧不熟。

    每烧一窑砖,一连几天,窑身烟囱就不停地冒着浓烟。在我儿时的眼里,这个窑厂的经营就像我父亲烧得挺旺的柴火。二十多个工人不停地忙碌,制砖坯的制砖坯,烧窑的烧窑,连父亲都说:“买砖的人还得挂号呢。”但刘叔并不满足。后来我上了中学,在学校食宿,很少回去,偶尔从别人嘴里听到,刘叔的窑厂依旧那么火红,旁边取土的坑又增大了许多,心想:这下刘叔从心底也该慢慢地满足了吧……

    是不是一个地方只是一个渡口,我们都只能在它上面作短暂的停留?故乡,这个厚重而温暖的词,自从我考上大学之后,它就连同千层底的布鞋,万层暖的棉衣,一起被整齐地放进了我至今随身携带的行囊里。也许是儿时的记忆太深刻了,我离开故乡后,这么多年,刘叔的窑子依旧在我的脑海里显现得如此清晰。

    我大学毕业回去,听大伯说,刘叔手上有点积蓄,正想把窑厂扩建的时候,当年夏天,他得了一场急病,去世了,那时他的儿子尚小,就没有继承父亲的遗业。只因主人的不在,从那一刻起,窑房就开始荒废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让大伯唏嘘不已!

    这些年,我经历了异乡的风风雨雨,尽管在城里筑起了一个家,娶妻、生女,然而在时间的洪流里,我常常从心灵深处打捞着对故乡千丝万缕的思念。这时候我想起了刘叔的窑,想到它的荒废——乡村的版图上,那些质朴的炊烟,是否依旧在岁月的清波暖流里袅袅升起,并与村庄长相厮守呢?   (文 / 石泽丰)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