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彭屋 水云边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10-15 10:53
      ——走进农耕时代的东坑之彭屋

      我们东莞文化发现之旅来到古韵流美的东坑。虽然参加过两届东坑“卖身节”的活动,但真正走进东坑古村落,还要从彭屋说起。

      2012年4月3日,我们来到了朋友彭蕙霞女士的家乡——彭屋。行走彭屋必然要寻一个极为熟悉乡土人文地理的人,这自然首推彭灿晃老先生。彭先生今年高寿九十又四,彭蕙霞女士的阿公(莞语,爷爷)。

      彭先生虽然年高,精神依然矍铄,十分健谈,我们简单寒喧后,旋即开始行走彭屋,期待更多的精彩和意想不到。

      彭氏大宗祠

      我们由彭屋大围新村向旧围出发,沿途左为依依青山,绿树环合,野花杂然,偶有泥砖房几座,岌岌可危,右为埔田,油油菜蔬,畦畦稼穑,或新芽初发,或迎风漫舞,或搭棚垒架,一派田园风光,欣欣向荣••••••

      远眺,但见寒溪河水滔滔,川流不息,流淌着彭屋人八百年立围的历史渊源,沉淀着彭氏在寒溪河畔开基拓土的八百年守望••••••

      漫转山弯,右为两株百年古榕,根深叶藏,硕大如盖,昭示着立围的历史。东莞人建村立围之初,总会在村头村尾植榕树,既可在炎热天气为村民撑一把绿伞,又可使村里空气环境得以净化,可谓村落的天然氧吧。我们长期行走古村落,养成一个习惯,寻古村,先觅榕树,要知立村时间,一定先瞧榕树树龄。 

      榕树之下,土鸡散走。榕树之旁有彭屋农贸市场,多为早市,中午时多已散去,一位头带凉帽的农家大嫂正在摆卖从自家菜地采摘的小白菜,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思。市场背后为中心塘,水光浩淼,远远的村落隐隐,水雾缭绕,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塘边芒果树环绕,香浸古村……

      市场之下,右仍为塘,过塘则为一山。远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眼前一老伯安坐在塘边的栏河上闭目养神。彭灿晃先生手指青山笑言:“这就是‘马腰山’。”

      池塘边上的马腰岭,细看中间起伏的地方,是否似马背上的马鞍呢?

      我们仔细望去,心中有些疑惑:“并不太像马呢!”

      “山的形状就像一匹马,”随行的彭蕙霞女士微微一笑,指着马山提示我们,“看,这里是马头,那边是马尾,中间起伏的地方就是马鞍。现在山上的树都长高了,挡住了视线,以前可像了!”

      “原来如此。”我们也若有所思地应着。

      “我们村里人都把此山称为‘马腰山’,《村志》上叫马腰岭,小时候我们经常到山上玩,”彭女士说起马腰山就雀跃起来,“阿公为大宗祠撰写对联时,就用‘马腰山’入联。”

      彭女士说起马腰山就雀跃起来。

      “左拱天马右带江堂构擅一方之形胜;远祖彭城近宗琥珀螽斯衍百代之云礽,”彭先生朗朗有声,脱口即出,“此联中天马,即为马山。江,为寒溪河。”

      说话间,我们站在彭屋大围的南门口。彭先生向我们介绍道:“彭屋原来有一条围墙将村子全部围在里面,墙壁高近2米,都为双阳青砖砌就,有南、北、东、西四门。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南门头,也是彭屋大围的正门。”  (文 / 巨野子木 醉红颜)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