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闲云书语:书房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08-09-16 14:13

    看着“书房”二字,总在想着它的确切涵义,是藏书之处呢;还是读书之所?于是翻开《辞海》查寻,让我惊奇的是《辞海》竟未收此词组。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终于找到它,意为读书写字之房间。这恰好是本人所希望得到的解释。只所以产生查阅“书房”这一词的冲动,是因为现在许多人都将其看成是放书的场所了。大家都这样做了,倒让我产生了疑惑。看来书房已渐渐的失去了它的本义。因为现在人们都将其视为放书之地了,成为显示自己学问的工具了。于是,我们看到许多所为的成功之士已 将书房作为一种装饰,来点缀他们空洞的头脑。一排排的书架上,整齐地放着一层层的精装本的书籍。这种气势大概只能起到一点孤芳自赏的作用。与书房的本意已离得很远了。

    一般的国人对书房的敬重的态度使得书房产生了一股矫气。书房为学者的一种专用场所,专供他们读书,写作之用。渐渐的就形成了读书写作只能在书房里进行。在书房中读书写作的确有一种气氛,有一股情调。于是这些学者也乐于装饰他们的学习场所,书籍自然是其中的主角,将自己所喜爱的书籍约入房中如将一位好友永久的请入家中,于是这位忠诚的友人总是静静的栖于书架上。在默默地等待着与主人的约会,它从来不会因主人的失约而生气,也不会因主人与其它书本的频频而嫉妒。但这种忠诚也很少能感动主人。书房主人所收藏的书籍往往能将主人的爱好与兴趣暴露无疑。其实藏书应是极为隐私的事,但现在人们却都乐于将自己的爱好公布于世,与求与知音的相遇。所以书房中的书籍无疑是主人的一张名片。于是,文雅的主人往往都乐于给自己的书房取一斋名,这一斋名必能充分体现主人的雅兴与对生活的理解,于是从斋名中人们又一次发现的主人的隐私。学者的这种雅兴,这种格调将读书与写作演绎成了书房中的个人行为。一但脱离了书房,读书与写作就无法达成了。这种对书房的包装,使得书房只属于少数文雅之士的所属了,从表面上看,这是对书房的一种敬重,而实际上却是阻止了读书写作行为的普及化与大众化。这真好也是现代许多所为的成功之士乐于用书房来装饰其空虚灵魂的原困之所在。一旦书房成为装饰门面的道具,它就多了一丝虚假的成份,一旦书房成为了只供少数学者的专用场所,那么,它也成为了天间的一朵孤云,只有观赏的价值了。

    与国人相比西人却不将书房当一回事,所以在英语中书房的名称也是从英语的动词“study”中借用过来,study作为名词的书房的确有点敷衍,似乎他们对读书之所并不当成一种重要的事情来看待,或许他们只认定读书的方式。由于没有特定的书房,所以客厅,车库,厨房都成了他们的书房,房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了放书的场所,自然,房中的每一个场所都成为了读书的地方,的这种看似对书籍不敬,却使得读书成了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行为了,无意之间,将读书演绎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这种方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于西人的这种读书观念,可样使得他们不但将读书的范围只限定于房中,于是,在草地上,在咖啡厅中,在河旁,人们都能看到他们读书的身影。

    书桌自然是另外一个主要的部份,书桌上总是放着主人随时需要的工具书,或是刚刚在读的书籍。这些案头上的书则展示了主人当前的兴趣。笔与纸是桌上必备的工具,作为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与纸尽管有所演变,但终得以幸存。在电脑得以普及的今天,有人早就宣称人类将要告别笔与纸,而进入无纸的状态,而我却不愿看到这一时代的到来。因为在无纸的世界中,不但只是书桌上缺几张供书写的纸的问题,而是意味着书架上放着的不再是一排排极有诗意的书籍了,只需在书桌上放几张光盘就可以称之为书房了。在那个冷漠的书房是读书与写作,大概是没有多少诗意而言了,写作的灵感也会随之而干枯。所以,一些聪明的学者只是将电脑放在一则,作为一种工具,一个点缀。

    书桌上的灯大概是每一位书房主人都极为注重的一个道具,每当夜色降临,主人打开书桌上的台灯,在一束光柱下,主人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柱光下,逗留在打开的书本中。随着台灯的光柱,主人的思绪游弋于书中所显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但只限于台光之内,而是穿越时空,任凭灯光下的主角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漫游。灯光不但创造了一种氛围,更特出了灯光下的主人,如同舞台上,灯光下主角的一个造型,一次亮像。没有灯光的舞台,就没有气氛,没有重点。在灯光下的主人才是书房真正的主角,此时书架上所有的书籍都成了观众,书房主人的风采在灯光下推向了极致。可见,我们的确没有理由去忽视灯光的作用。

    书房中的书架与书桌的确是书房主人的一张面孔,当86年的《读书》杂志的封二中发表了国内许多学者书房的照片时,许多读者在这一年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一个窥视着,一拿到这年的每期《读书》时,首先翻到的必定是封二,欣赏一番大学者的书房,这种窥视情结决不像现在的追星类那种的纵众心里,而是怀着一种宗敬的心情来欣赏的。望着这些学者的书房的照片,心中猜测着他们的藏书内容,对着书桌上的一张张纸片,心中都想知道上面到底都写着什么。现在想来,那时的心里的确有点不正常。那组照片的取景大概都只限于书架与书桌。或许摄影者认为这二者再能反映出书房主人的个性与风采。而隐去书房主人的创意应是极为成功的。许多读者从这组照片中,终于发现大学者不一定都拥有丰富的藏书的,座拥书城也并非学者所刻意追求的。季羡林先生与戈宝权先生的藏书大概能称得上丰厚之外,其它的书房大概也不能从量上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了,或许这与文革刚结束有一定的关系。而零乱是其共同的特征,巴金先生的书架上书尤其放得乱七八糟。而书架放点小摆设大概是学者都乐于做的,于是在吴祖光先生和许国璋先生的书架上我们都能发现这一雅兴。书桌的零乱状态大概足以说明主人正处于学习与工作的状态。萧乾与丁聪的书桌大概可以称之为这一类的典型了。而书架与书桌的零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有序则是它的本质,因为任何一位书房的主人在这种零乱的状态中都知道每一本书所放的位置。这些学者的书房看来也不是很大,但必有灵性。因为其中不但有书香,也有主人的思绪和与友人交谈的话语弥漫在书房的空间。可见,屋不在大,有书则灵的说法,还是有几份道理的。

    零乱而有灵性为书房之本性。 2002/5/23于闲云斋


 

来源:闲闲书话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