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抚今追昔塔子头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04-30 10:23

    文/周晓雪    

    东坑镇有三条李姓的村,分别是坑美、塔岗与塔子头,而现今塔岗与塔子头是同属于一条行政村。据说,这三条村本是兄弟,只是繁衍壮大了,故而分围(东坑人惯将小村落称之为围)而居,而中国人祠堂情结的使然,这些围都各自建了家祠,因而,虽然塔岗与塔子头都在同一个行政村内,却在一条路上有着塔岗东门祠堂与塔子头西门祠堂这样的奇观出现。子头,子之头者也,顾名思义,西门的塔子头祠堂是当年分支时的哥哥所建,是东坑的李姓之尊长者。虽则一直听闻一条路上两个祠堂的奇观,却并没有亲眼所见,暮春时节,笔者终于去一探了究竟。

    东门祠堂就在塔岗的村口处,倒是容易找得很,但西门祠堂,就得下了一番的功夫才能一睹其芳容了;自东门而入,穿越一条曲折蔓延的旧围村道,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躲于不显眼处的塔子头围门。据说昔日的东坑每一条村都有一个围门,但经过岁月与战火的摧残,许多都毁了,现有的围门都是近年重建的,可是这塔子头围门却是旧的,也许是东坑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一道旧围门了;围门两层高,除了下面的大门,上面还有一个小门,这样的建筑风格,称之为奎楼,大门上有一副对联:犹龙世胄,射虎家声。塔子头的人说,这对联说的是他们的祖先——西汉神射飞将军李广。
  
    匈奴似虎入萧关,骁将出征度雁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匈奴似虎寇雁门,骁将戍边征战急。 
    戈壁拼杀先士卒,飞将独夺胡马骑。
    神箭穿石畏千里,云中北平贼远离。
    卫青去病胜漠北,李广无功偃旌旗。
  
  以上都是古代诗人描写神射飞将军李广的诗句,李广乃西汉时期的名将,骁勇擅射,曾于被擒执行五马分尸之刑时,突然一跃而起射杀匈奴主将而被匈奴人惊为飞天将军,此后数年都因为惧怕李广之威而不敢进犯,故而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说。塔子头人自称是李广的后人,自李唐时期才从咸阳辗转经由南雄珠玑巷迁徙而到东坑塔子头等地定居,因而才会有此对联来标榜李氏子孙的身价。在围门的两侧,分别种有一棵细叶榕,这也是村落的一种惯例,因为榕树多榕子,种于围门前就是初到此地的定居者祈望自己姓氏一族此后繁衍壮盛,多子多福之意;两棵榕树枝叶交缠,合成把一绿色巨伞,给围门前一片偌大的荫凉,这也是有寓意的,也就是民谚里所说的:大树遮荫遮土地,也祈遮到我门楣。这遮荫,就是庇荫之意,祈祷祖先庇护自己这一分支。听说,在这榕树的前面曾经是有一条河流的,只是现在都已经被填平了,倒是在曾经的河堤之上,还保留着一棵现在并不多见的桑树与蓖麻,其时,一位妇女正在采摘桑叶,让人在那一瞬间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看见了百年前那风吹树动,水清鱼欢的和谐之景。

    穿过围门,便是塔子头的祠堂了,乍然一看,和别的祠堂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这里的老支书却说,这祠堂曾经是非常风光的。他曾经雕梁画栋,屋檐底下有着八米长的雕刻画,分别雕刻着代表着福寿安康及子孙繁荣的牛、马、兔、梅花鹿、寿桃及诩诩如生的男女小人儿的画像;他曾经气派不凡,除了屋脊两旁那代表着官家后裔的高高锅耳,屋顶上还曾经有着两只一米多高寓意着子孙后代皆可独占鳌头鳌鱼塑像及前中后六只对称的黑色小鳌鱼塑像,门前还有代表着李汉梁、李文颜父子同登科的八支旗杆。那旗杆十米高,五十分粗,是用上等的杉木涂上一层又一层的桐油做成,李氏族人为防白蚁驻食及旗杆倒下,还挖了深坑,并在坑里倒入麻油,还用麻石彻了一米多高的旗墩子保护着这八杆旗杆。然而,一切的风光与荣耀都烟销云散,十年文革,把这一切都摧毁了,旗杆倒了,雕梁画栋砸了,鳌鱼塑像也没了,想必这一切,无论是他们曾经战功赫赫的先祖李广,还是父子同是举人但却同样淡泊名利而安于家乡教育后人的李汉梁父子都不曾会想到的。面对着这样的一场酷劫,李氏族人纵然心痛也是无可奈何,看到代表着家族先人荣耀的旗杆被割断,老支书昔年能够做的,也就是偷偷花一百块钱买回一小截收藏起来,聊为纪念而已。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宗亲血缘的民族,而祠堂就是这种宗亲血缘的载体,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家里生了男孩儿,必定要回到故里祠堂,把男孩儿的名字写到族谱上,而且一个姓氏的族人,是家家户户都保留着一本族谱的;既是祠堂承载着血缘宗亲的联系纽带,修缮祠堂就成了这一姓氏的子孙后代所义不容辞的职责,李氏自然也不例外。当文革的风烟已靖后,一九八八年,塔子头的李氏族人,无论是家乡的还是外出的,不管是海内的还是海外的,都涌跃集资,重修祠堂,而且按着当年的样子,重塑了屋顶的两只鳌鱼像,只是不再是一米多高,而是变成了十厘米,昔年李汉梁父子居住的房子也被妥善的保留了下来,使后人有了一个缅怀的地方;文革中被烧毁的族谱也得到了重新收录,直到现在,塔子头的几位老人还在不唯余力的做着重修族谱这项工作,务求不让这维系血脉宗亲的纽带在自己这辈里被断了。眼前的祠堂便是一九八八年重修后的样子,只是,虽然经过了重修,却是再也没有了老支书所说的昔日的气派与辉煌,曾经一米多高,大口里可以供鸟儿造窝下蛋,让当年顽皮的老支书可以鳌鱼口里掏蛋的塑像,如今只有十厘米的微缩版,而且由原来的对称八只变成了只有两只,如今的孩童是注定没有爬到鳌鱼塑像里掏鸟蛋的福份了,就连昔年曾经高高飘扬在这一方天空下的、代表着李氏祠堂荣誉的八支旗杆也不复存在,只能成为了李氏族人口口相传的一个故事而已。

    大自然的风雨可以改变着山河的形状,而时代的潮流也注定改变着一些事物,唯有血缘宗亲是不可改变的文化传承,所以,无论时代是如何的变迁,祠堂还是一代代一辈辈地传承下来,屹立不倒,一如眼前的李氏宗祠,也许他不再有八支旗杆的荣耀,也不再有独占鳌头的辉煌,可是这祠堂却仍然存在着,并且在旁边建了一间食堂,每当李氏宗亲有婚宴嫁娶之事时,祠堂就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履行着他在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继续成为维系着海内外宗亲的纽带作用。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