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印 迹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04-06 10:34

    流年的风,徐徐地吹过。记忆中的先祖们早已在岁月的时光中化为了尘埃,唯有他们的血脉,像一条大河,奔腾不息,淌出无数溪细泉流,纵横交织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向着未来逶迤。

中进大堂横匾“爱著堂”,是纪念立村创始人讳爱可仁公。

宗祠笠同依旧保持原貌,笠同三进。

祠堂的木雕讲述了一个个旧时的故事

中进大堂里还悬挂着祖辈们的功业

    而依旧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祠堂,就仿若一枚枚独特的钤印,印鉴着每条河脉的源头走向,标注着每个村庄群落的姓氏,就如角社村的苏氏祠堂一样,当仁不让地成为宗族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凝聚家族的重要场所,成为了供生命栖居灵魂落脚。

有着四百余人历史的苏氏祠堂,是角社村人最神圣的地方。

    角社苏氏宗祠位于我镇角社村。根据历代传说,始建明朝末年,于清朝年代扩建维修,又于民国十九年庚午岁再现光彩,历史有四百余年,角社苏族立村创始人名爱号可仁,是苏东坡第八代孙子。于元朝泰定帝年间由番禺韦涌南边坊迁来角社建村,迄今六百七十余年。 

阳光照射下的祠堂仿佛是穿梭在时空里的历史人物

    宗祠坐北向南,前后三进,两个天井,均有东西两侧走廊。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上横额刻有“苏氏宗祠”,大门楹联“金莲世泽,玉局家声”。这副楹联是北宋王朝给太始祖苏东坡的恩赐。 

    角社村为弘杨“金莲世泽”,振兴“玉局家声”,苏氏子孙自愿捐资130多万。于2001年重修宗祠、笠同、围门水步。宗祠笠同依旧保持原貌,笠同三进,头进横额,楹联依旧,梁顶安坐郭子仪祝寿瓷公同原一样。中进大堂横匾“爱著堂”,是纪念立村创始人讳爱可仁公。“爱著堂”也按原样梁顶上的花鸟兽脊原是坭作现改为陶瓷。后进是神牌座位及拜堂,按原样东坡公两父子座在正中,左右陈列两个灯笼,写上“朝议大夫”四个字,是纪念东坡父子的官职。两个天井、三进十五步级及门口全用福建安溪红岩石砌上,宗祠、笠同十一副楹联的内容是苏氏溯源,苏族郡称,祖辈功业,学士恩宠。

    宗祠中进及笠同中厅摘录晚香堂“苏贴”及学书范本苏书和中国古代画家辞典苏轼画,用山西黑石刻上苏轼手迹书、画、词、章。其中,苏轼书有醉翁亭记、腾王阁诗序、养生论、花蕊夫人宫词共2731字,苏轼赋有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赤壁怀古、过南华寺、妙高台、黄州寒食诗、寓居合江楼等十六篇,苏轼画七幅,给后人学习鉴赏。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