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联话亭岗“八亭八景”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03-12 14:54

    亭岗岭位于东坑西北部,是生态园大道进入东坑镇的门户。亭岗岭有七娘庙、缘觉庵等重要古迹,有七月初七“七姐诞”和八月十五“大金钟戏会”两大传统节日,聚集了释、道、儒三教文化元素。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亭岗岭独特的传统民俗和祈福文化,东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亭岗文化公园的建设,决定以“八亭八景”为主轴,以山顶修建“望江亭”为标志,修缮古寺庵庙,并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高举生态牌、传统牌和农耕牌,打造成集休闲健身、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进一步提升东坑的城市形象和魅力。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亭岗岭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尘埃落定。现就八个亭子的名字拟出二十付对联草稿,特刊登于此,就教于方家,旨在抛砖引玉,并供文人墨客泼墨挥毫,以弘扬人文精神。

    一、望江亭——神庙香烟

    [联语] 

              

    望眼高抬,十里新城铺画卷。
    江流远送,一方热土展芳华。

                

    望眼高抬,赏八方画卷;
    江潮远送,证千古风流。

    [说明]

    望江亭,也称“望江楼”、“望江阁”,为一座七层式八角楼。源于清代诗人张铭恩亭岗八咏之一《神庙香烟》,诗曰:“葛衣藜杖上亭岗,庙会中秋气候凉。演剧鼓箫闻角社,进香裙履过彭塘。满山酒馆连牌馆,彻夜灯光与月光。此是乡民行乐处,太平点缀也无妨。”该楼阁建于亭岗岭之巅,登临此吉祥宝地,举目四望,青山郁郁,江水浩淼,一镇风光尽收眼底,山、川、人、景、愿,融成一体,有如登临岳阳楼之感,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与其余七亭相呼应,为统一名称起见,故名“望江亭”。

    [析联]

    两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望江亭”为亭岗岭文化公园八亭之首,规划建筑体现了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建筑大师贝聿铭曾反复强调建筑要处理好三个关键,一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二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望江亭”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妥善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该亭萃取了“江南三大名楼”,即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的精华,还参考了普陀山万佛宝塔、杭州西湖雷峰塔、镇江焦山万佛塔、西藏日喀则万佛塔等成功的案例,体现了该亭策划者的远见和卓识。第一联,上联总的概括活力新城的画面,下联对热土东坑进行描绘,以“江流远送”衬托党委政府的磅礴大气和工作成效。第二联,上联写登临宝塔的观感,以“八方画卷”描绘东坑的美景,下联以“江潮远送”比兴,以“千古风流”概括东坑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也暗寓此亭的规划建设为千古流芳的大手笔。

    二、幽绿亭——半山小亭

    [联语] 

                 

    幽径走龙蛇,亭在半山宜对弈;
    绿荫摇翠黛,钟鸣落日好凭栏。 

                 

    幽处豁明眸,何妨对弈;
    绿荫摇翠黛,正好凭栏。

               

    曲径通幽,何妨对弈;
    绿荫滴翠,正好凭栏。

    [说明]

    本亭古代已有,清末诗人张铭恩所作亭岗八咏之一《半山小亭》记载:“半山亭在半山中,来往游人此憩踪。鸟语喧天弄弦管,树荫布地走蛇龙。最宜对弈消长夏,恰好凭栏纳晚风。古往僧归樵对语,寒松落日一声钟。”此次重建,根据村中老人的描述,同时参考峨眉山清音阁,设计成2层式的亭子。由于曲径探幽,游客行至半山,可见满眼绿色,秀色可餐,亭子宛然立于翠绿当中,园中的绿色更托显其雅逸的意境,故名幽绿亭。

    [析联]

    前两联以“鹤顶格”嵌入亭名,第三联以“碎锦格”嵌入亭名。该亭参考了峨眉山清音阁等成功的案例,萃取其精华,并融入佛教文化、农耕文化元素,挂落采用农耕文化标识。第一联,上联用“走龙蛇”形容幽径的形态,并指出这个半山小亭是下棋的好地方。下联以“绿荫摇翠黛”写出山间的美景。翠黛: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染料)画眉,故称美人之眉为“翠黛”,泛指美人。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晚际遇雨》诗之二:“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唐代大词人孙光宪《思越人》也有“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惆怅遥天横渌水,鸳鸯对对飞起”之句,这里既可以理解为丽人也可以理解为如美女之眉一般的树木翠绿的枝叶。“凭栏”意为身倚栏杆,凭栏的人一般都是有心事,有的沉思,有的是盼望远方的人归来,所以在诗歌中常会用来表示忧愁、思念、独自沉思等意。文言文中也常见这意象,通常用来表达思念故国、故乡、亲人的思想感情。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岳飞《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罗贯中著《三国演义》空城计一节中也有“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之句。下联以“钟鸣落日好凭栏”再现了古代亭岗岭的美丽景致,既有声音效果又有视觉效果,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唤起读者无限的憧憬和幽思。第二、三联其实是第一联的缩写,语句更加洗练,读来使人联想起白居易《北亭卧》中“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无氓”之诗句,“对弈”与“凭栏”凸显了该亭策划者博大的胸怀和雅逸的心境。

    三、跫然亭——仙人脚迹

    [联语]

                 

    跫自耳边来,遗履紫霞留雪迹;
    然如心上印,凝妆玉女耸云鬟。

                 

    跫自耳边来,紫霞雪迹;
    然如心上印,玉女云鬟。

                 

    跫音耳畔闻,遗履紫霞留雪迹;
    然炬心头亮,凝妆玉女耸云鬟。

                 

    跫音耳畔闻,紫霞雪迹;
    然炬心头亮,玉女云鬟。

    [说明]

    本亭源于清末诗人张铭恩写的亭岗八咏之一《仙人脚迹》,诗曰:“亭岗自昔号名山,中有神仙日往还。石上巨人留雪迹,峰巅玉女耸云鬟。一拳鸿印形凹凸,五趾蜗缘色驳班。疑是紫霞遗履后,支筇跣足到人间。”足音跫然,因山中自然有一“五趾蜗缘色驳班”石,周边绿树葱郁,正如诗中所云“中有神仙日往还”,仙气氤氲,似仙人在山间嬉戏,传出跫跫足音,仿佛喜悦中无意留下了足迹,故名跫然亭。亭子与仙人撑着竹竿光着脚的意境相应,不但建立了空间的意义,还延伸了它的表达,给人想象的余味。

    [析联]

    四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参考了卧仙亭、醉仙亭、醉翁亭等成功案例,吸收各道家仙山亭子的优点,并融入道教文化元素,亭柱清瘦,挂落采用道教标识,给人仙风道骨和神秘之感。对联与该亭相呼应。第一联,上联用“遗履紫霞留雪迹”写出了亭岗岭的传说和仙迹,跫,据《辞海》注: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下联,结合亭岗峰巅的秀色以“凝妆玉女耸云环”引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联意是:脚步声自耳边传来,就如乘着紫霞而行的仙人遗落了鞋后踏雪留下脚迹;这足印就像印在心上一样,仰望亭岗的峰顶,使人联想起盛装仙女高耸的乌黑的秀发。第二联其实是第一联的缩写。第三联,上联以“跫音耳畔闻”入笔,再现了“遗履紫霞留雪迹”意境。下联,“然炬”,指已点燃的火炬,《宋史•礼志七》:“将行礼,然炬相属。”联的意思是心头如有火炬照亮,回望亭岗的峰顶,使人联想起盛装仙女高耸的发髻。第四联为第三联的缩写。 

    四、醉石亭——佛庵瑞石

    [联语]

               一

    醉里寻僧,月圆同赴三生约;
    石中隐瑞,意笃相投百岁缘。

               二

    醉里寻僧,践三生盟约;
    石中隐瑞,知百世因缘。

    [说明]

    此亭源于清代诗人张铭恩亭岗八咏之一《佛庵瑞石》,诗曰:“不踏亭岗四十年,今朝忽到寺门前。寻僧一路浑忘倦,与石三生旧有缘。米芾见时应下拜,女祸炼石尚留传。为顽为瑞呼都可,莫遇秦皇受挞鞭。”该亭位于瑞石庵遗迹处,诚如诗中所说,佛庵旁之瑞石,“米芾见时应下拜,女祸炼石尚留传”,如此瑞石,当然令人心醉神迷,乐而忘返,故亭名“醉石”。诗句借用秦始皇“鞭石成桥”的典故,《汉书•艺文类聚》卷七十九灵异部下有记载,传说秦始皇想要造一座桥,以过海观看日出处。当时有神人以鞭打石头入海相助,石头皆流血。此亭建在古寺遗迹附近,以纪念已经不复存在的瑞石寺。

    [析联]

    两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的设计参考了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的古典亭子,萃取了其中精华。亭顶参考西藏密宗佛教舍利塔的风格,挂落融入佛教文化元素,对联与亭的意境紧密相联。第一联,上联用“醉里寻僧”入笔,以“月圆同赴三生约”表达对瑞石寺的向往和神奇因缘。“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佛家认为因果看三世,不能论一生,每个人都有“前生”、“今生”和“来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三生盟约源于“三生石”典故,典出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相传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泽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泽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泽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现在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泽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对联借“三生约”这典故写出醉石亭背后隐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下联以“石中隐瑞”、“百岁缘”写出瑞石神奇,这种意境,经过不断渲染,更增添了瑞石的几分神秘,无形中也提高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披上了一层浓重的传奇色彩。第二联实际是第一联的缩写。

    五、文秀亭——黄氏书楼

    [联语] 

               一

    文如北海,昔日书楼曾读易;
    秀比东山,今人亭榭乐谈天。

                  二

    文气涌书楼,曾经读易;
    秀风陶胜景,正好谈天。

            三

    文涌书楼堪读易;
    秀笼胜景好吟诗。

    [说明]

    本亭源于张铭恩古诗亭岗八咏之一《黄氏书楼》,诗曰:“黄叟书楼昔筑成,楼中几净也窗明。酒樽北海联朋辈,丝竹东山悦性情。无事焚香朝读易,有时燃烛夜谈兵。於今断壁寒蛩咽,尤胜当年咕哔声。”《黄氏族谱》载:“黄石印,又名黄天胤,道士,黄屋村人,他素来有大志,熟读兵书,精通策略,生于明代,因见袁崇祯遭崇祯冤杀,无心出仕,蛰伏乡间,以诗酒自娱,隐居亭岗岭。”黄隐士在黄氏书楼中捧书钻研,独善其身。其精神激励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虽书院已经不复存在,立此亭以记之,亭前寒溪河水流淙淙,正似琅琅书声,引发游人思古之幽情,故名文秀亭。

    [析联]

    三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参考终南山的名亭、河北省邯郸市隐士亭等的设计,融入隐士文化元素,挂落采用隐士文化风格。第一联,上联用“文如北海”记录了书楼和书楼主人的深厚文化背景,下联以“秀比东山”形容亭岗岭人文景致之美,“今人亭榭乐谈天”意思是新建的这个纪念书楼的亭子,是人们谈天的好去处,也容易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第二联为第一联的缩写。第三联,以“文涌书楼”写出了古书楼的文气之盛,“堪”作“可以”解,易即《易经》,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源头,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巨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说,该书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为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在书楼读易不但再现了昔日黄隐士心怀天下的风采,这个意象也增添了书楼的文化厚度。下联,“笼”为笼罗、包罗的意思,“秀笼胜景好吟诗”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该亭的景致之美。 

    六、慈恩亭——难人古墓

    [联语]

               一

    慈发衷肠,荒草斜阳萌旧感;
    恩铭肺腑,难人古墓伴新亭。

            二

    慈发衷肠萌旧感;
    恩铭肺腑立新亭。

    [说明]

    本亭源于张铭恩古诗亭岗八咏之一《难人古墓》,诗曰:“阴风飒飒卷骷髅,荒草斜阳土一丘。乱世做人身命贱,名山为鬼地方幽。年年野祭逢时节,夜夜磷飞作火球。国难未平增感喟,郊原白骨有谁收。”《东莞县志》记载:“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石印有智略,时隐居亭岗,云灿及丁、彭、黄姓推为谋主。石印令三姓毕婚嫁,均粮食筑呰栅。万荣拥众至,预伏壮丁三千于美人照镜下,而自与云灿接战彭塘桥,自表至末互有杀伤,灿佯退,贼追之,伏发,贼打挫,退营亭岗。窥视两月余,乃请入乡议和。粮食火药将罄,石印以米覆糠,以粉丸锅灰,分晒屋上,纵令观,万荣遂解围。去时,相从避乱者,众乡不容,在外被杀二千余人。贼去后,丛葬亭岗,俗名曰‘难人坟’。” 以上是难人古墓的来历,亭名原叫“白骨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对难人古墓,正可寄怀幽思,念先人之恩,珍惜当今太平和谐,故本次重建易名为慈恩亭。

    [析联]

    两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参考了苏州拙政园笠亭、江苏镇江北固亭等名亭的构造方式,创造性地采用仿生的手法把柱子做成竹子骨骼形状,以象征气节,挂落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儒家忠贞报国等特质以及英雄主义的元素。上联以“慈发衷肠”入笔,“荒草斜阳萌旧感”以自然环境衬托心境,表达凭吊古坟的感受,下联以“恩铭肺腑”概述对昔日英雄和当今太平盛世的感恩,也写出了立亭的本意,“难人古墓伴新亭”写出了时代的变迁和尘世的无常,给人丰富的联想。联语再现了无常的生命状态,佛家认为与恒常相对的就是无常,这是一种有生灭现相的状态,事实上世间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缘起则生,缘尽则灭,无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还是人事变迁,乃至一粒微尘,均应作如是观。第二联为第一联的缩写。

    七、馨月亭——堤畔画船

    [联语]

               一

    馨气舒心,十里风轻芳树绿;
    月华惬意,一轮光满碧波柔。

            二

    馨风扑面山添绿;
    月魄当空水更柔。

    [说明]

    本亭源于张铭恩古诗亭岗八咏之一《堤畔画船》:“山麓盈盈一水通,画船齐泊岸西东。中天飞出一轮月,大野吹来万里风。旗帜远遮芳树绿,灯笼低映碧波红。游归夜静推篷卧,一曲霓裳到枕中。”寒溪河畔,安静而舒适,静听山中草动,抬头赏月,月如一叶轻舟,漂流在浩瀚的夜空,淡的云轻轻的从月边飘过,亭岗公园丛丛绿树,月似挂在树梢,留下斑驳的树影,朦胧如梦幻,古老的故事仿佛在耳畔萦绕,故本亭名为馨月亭。

    [析联]

    两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采用抽象、象征等手法,在船与画方面做文章,与堤畔画船意象融合,挂落采用浪漫的风格,融入国画、油画、雕塑等美学元素。对联与亭的意境水乳相融,上联用“馨气”、“十里风轻芳”写出了亭岗夜色的美好意境,下联以“月华”、“一轮光满碧波柔”描述馨月亭以及周围的美好意境,给人联翩的遐想。第二联为第一联的缩写。馨,《说文解字》曰:“馨,香之远闻者也。”馨风指散布很远的香气,月魄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街西池馆》诗中,也有“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之句,章炳麟《四感论》:“又观月魄与海水者,终日折旋,而今月之明,不能加于古月;今潮之盛,不能过于古潮。安得所谓进化者。”联意是馨香的气息扑面吹来,山显得更加翠绿;皓月当空,月光如流水,显得更柔和。对联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八、本草亭——山岗药草

    [联语]

               一

    本质元关,物性相宜延寿域;
    草根效应,神农妙合驻春颜。

            二

    本性相宜延寿域;
    草根妙合驻春颜。

    [说明]

    本亭名源于张铭恩古诗亭岗八咏之一《山岗药草》:“凡草拈来当紫芝,世人迷信本堪嗤。山灵默佑都无据,物性相宜或有之。萱草忘忧堂以北,菖蒲延寿水之湄。离离遍岭皆灵药,功效神奇那得知。”亭岗是众人公认一座仙山,“凡草拈来当紫芝”,这也是众人的心目中地位的佐证。“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是中草药的另一种说法,在当今现代化的大潮中,亭岗岭的药草也逐渐减少,立此亭旨在纪念和保护亭岗岭的中草药文化,故名本草亭。

    [析联]

    两联均以“鹤顶格”嵌入亭名。该亭融入国际建筑大师赖特崇尚自然和简洁的建筑观,参考仿生的构造方式,柱子做树枝形状,挂落采用药草的形状,融入医家文化元素,创造充满着动态有机建筑空间,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内在的律动。上联以“本质元关”写中医“标本兼治”以及中药的延寿作用,下联以“草根效应”写亭岗岭的山岗药草不但有治病功效,还可以让人青春常驻,深入挖掘了亭岗岭中草药文化的底蕴。第二联为第一联的缩写,更加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该亭构思的缘起,同时也通过合理的想象延伸和丰富了其内涵。  (作者:蕴辉)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