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停用]教育之窗 > 习作欣赏 >
一部值得推荐的本土作品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1-09-26 11:50

    ——读周秀英诗集《岁月如歌》 

    周秀英老师的诗集《岁月如歌》出版了,可喜可贺。正如镇委书记黄为国在序言中所说,喜闻周秀英老师出版诗集十分高兴和感动,“高兴的是这本诗集不仅是她个人思想的汇集,也是东坑淳朴的民俗民风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沉淀,更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精神的体现,为东坑镇文明传承增添了光彩。感动的是周老师虽然89岁的高龄,仍然不忘教育事业,不辞劳苦地创作诗歌,用自己的感悟去教育下一代,那份良苦用心着实让人感动。”事实上,周秀英的诗歌创作代表了东坑的一脉书香,该书的出版助推了东坑镇诗歌创作的繁荣,对于我们建设文化名镇很有启发意义。 

    在《东坑》报工作期间,我多次听说过周秀英老师的事迹,那是她退休后退而不休,在家门口挂着小黑板免费辅导一些好学的学生,持续了十多年,还用部分退休金资助奖励学生和残疾人,她献身教育的精神使人感动。通过翻阅报纸合订本,我还看到了很多相关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报道记录了时任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对她的赞誉:“周老师这种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持久关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虽然周秀英老师已离开教室,离开学校这么长时间,但仍然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精神确实可嘉。”周秀英老师出生于东莞市常平镇,是清末秀才张铭恩的外孙女,其外公张铭恩曾留下许多佳作,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亭岗八咏》,如今正在修复的亭岗文化公园“八亭”与“八景”就是以这组诗作为蓝本的,可见其影响之深远。随着对她了解的深入,渐渐地我知道了更多与她有关的事情,周秀英老师不但对教育工作怀着巨大的热情,而且对诗歌写作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也许受她外祖父的影响,她始终是一个虔诚的诗歌爱好者,一直坚持进行诗歌创作,至今依然坚持不懈。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与她有一些书信来往,周秀英老师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我常不时收到她的诗稿,有时仅一个星期内就托人送几次稿件来,使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勤奋好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她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痴迷。

    诗集《岁月如歌》选编了周秀英老师几十年来的诗歌作品近300首,诗歌语言简洁生动,细细品味不难读懂周老师对生活的从容、对命运的坚强。她的诗歌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从不同侧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些诗往往是她真情的流露,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感动。据周秀英老师自述,她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经历坎坷,其丈夫在革命时期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负责宣传工作,解放后曾任广州某党报编辑,对革命作出过较大贡献。1957年“肃反”,其夫被莫须有的罪名开除党藉,下放广州岑头农场劳动,直至 1986年才得以平反昭雪。周老师的丈夫于1960年去世,她以诗歌记下了这一切,如组诗《祭亡夫刘方行》中写道:“我拿粉笔君爬格,一在天涯一在乡。两地分居情惨惨,一朝团聚乐洋洋。出生入死闹革命,全意全心为国昌。‘五七’风云多幻变,斗争批判又登场。”“开除下放岑头场,负屈含冤暗自伤。日日肩挑改脑袋,时时批判写文章。廿载功劳成泡影,毕生精力赴黄梁。积劳成疾辞阳世,儿幼家贫苦断肠。”“雨后云开见太阳,含冤昭雪卅年长。夫君昔日多灾难,儿女今天幸健康。汝在九泉应暝目,我留人世扫愁肠。晚晴温饱堪安慰,望受妻儿一柱香。”虽然这段黑白颠倒的历史曾使她惊惧与痛苦,但她最终能从容应对,并不改对共产党的忠诚,正如她在诗中说“正确领导共产党,披荆斩棘永向前”,她对党始终充满了信赖,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些诗质朴无华,却感情真挚,读后使人心情沉重,催人反思,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周秀英老师以诗性的目光洞穿苦难,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是对苦难人生的很好的超越。

    从诗歌风格而言,周秀英老师诗歌创作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集《岁月如歌》真实记录了东坑几十年来的变化,可谓一部地方的“诗史”,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周秀英的诗比较好地传承了东坑的历史文化。如《咏亭岗》中,周秀英写道:“亭岗自古是名山,春日寻芳到此间。古庙丹枫依旧在,草房泥屋换新颜。”“一群学子进山来,访胜寻芳并野饮。笑语歌声烟袅袅,菜汤当酒共干杯。”“亭岗庙会人如蚁,信女添香结伴来。神棍巫婆生意旺,乘机诈骗发横财。”周老师不但描绘了亭岗岭的真实情况,同时对一些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她个人的深刻的思考。在《东银雅集》中,她写道:“风和日暖故人来,欢叙东银共举杯。席上论诗抒己见,推敲舍取共商裁。寄情诗句可怡神,兴到吟哦达旦明。搜索枯肠仍觉乐,诗成粗浅感温馨。新龄不愧老诗翁,即席吟诗快且工。诗句达观豪放感,苍松虽老绿葱葱。”周秀英老师对东坑文人雅集用诗作了记录。可贵的是周秀英老师的诗很有哲理性,诗集中不乏教育人的好诗,对东坑镇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如《我要说的话》:“生前应尽孝,死后化成灰。洒向绿世界,变成沃土坯。树高林茂密,花好蝶常来。葬礼应从简,花钱万不该。不请巫婆不转材,三香三叩也应该。来时空手归空手,但愿儿孙枝叶开。”“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周老师还提出了“生前尽孝”、“葬礼从简”等光辉思想。再如《诫与勉》等都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佳作:“当官切莫学贪婪,为了财多变巨贪。享受虽丰多弊病,不如廉洁过平生。”“为人求学要贪婪,要得真知必要贪。付出虽多穷也乐,多才多艺献人寰。”诗中道出了为官、为商和为人之道,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文如其人,周秀英老师为人极好,对身边有困难的人都给予无私的关怀,至少据我所知她每月都给一个困难的残疾文学青年卢巧玲提供资助,体现了她博爱的胸怀。东坑老教师苏广明在《周秀英老师印象》中写道:“周秀英老师很重情义,这种感情在她的诗中随处可见。怀念童年,怀念兄弟,怀念亲人的句子占了很多篇幅。常看到周秀英老师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抱着柔弱之躯,到《桥头访友》,到《雁田访友》。同事有恙,友人去世,无不牵动她的情感。为同事的健康高兴,为友人的离去洒泪,那份真挚令人跟着开怀,那份伤感令人心碎。”苏广明的分析是很中肯的,在《岁月如歌》中,比如《悼伯祥宗弟》、《悼东明》、《寄杨宝霖老师》、《寄雪轩诗翁》、《悼伯祥宗弟》、《赠创成医师》、《次韵鲁绍诗丈游隐贤山庄有感》等都是或怀想故人或与友人的互相酬唱之作,写得诚恳感人。

    尽管周秀英老师的诗有很多优点,同时在充分肯定他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感觉到《岁月如歌》这部诗集还有某些不平衡之处。倘若她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能够做到使诗的内涵更深刻一些,意象组合更自然一些,题材更丰富一些,形式更新颖一些,语言更凝练一些,将会更好。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意象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既可造成诗旨的多义,又能造成诗境的朦胧。如杜甫《蜀相》一诗,其中颔联写祠内景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由六个意象组合而成,使得诗旨产生多义。这首诗曾引起了很多人争论,仇兆鳌认为是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萧涤非则认为:“诗人的意图,正是要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好的春景如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如果理解为‘荒凉’,便不能起到这种反衬作用。”而马茂元反驳说:“其实,仇氏所谓‘荒凉’,非关景物本身,指的是‘祠庙荒凉’;而所谓‘祠庙荒凉’,是就环境气氛而言的,亦非谓颓垣断壁,残破不堪也”,认为萧涤非“对仇说倒是一种误解”。可见,意象具有传情达意的重要功能,而连接“意象”的词也具有消解感情指向性的作用,从而造成诗旨的朦胧与多义,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作为一首真正的好诗的显著特征。

    镇委书记黄为国在序言中进一步指出:“生活如水,岁月如歌。我们的生活就像水一样清纯、平静,而我们的岁月,因为有了诗歌,而变得美妙、清甜。在东坑镇‘十二五’即将扬帆启航的时刻,周秀英老师出版的诗集《岁月如歌》恰逢其时,藉此书出版之际,希望大家深入品读周老师的诗,从中汲取营养,共同建设幸福新东坑,同时也祝愿周老师健康长寿,诗情不减,诗心长存,在未来的岁月里,给我们留下更多、更深的刻痕!”从某种意义而言,周秀英老师的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坑老一辈诗歌作者的创作水平。我也同样祝愿周秀英老师继续发挥余热,为文化名镇建设添砖加瓦,为经济社会转型作出新的贡献。并希望她从源头、本质、深处着手,剔除伪抒情,直抵真相,通过诗歌找回生命的本源,给我们提供更多元的诗意的审美空间。(作者:曾海津)

    (《岁月如歌》,周秀英著,2011年10月出版,由镇委书记黄为国作序)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