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案例分析 >
无助的母亲!ABC理性情绪理论在家庭辅导个案中的运用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4-07-15 16:21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名字叫“柳峤”(化名),以下简称阿峤。

    女,40岁,与先生、两个女儿同住。先生外出工作,早出晚归。

    案主为全职妈妈,主要在家料理家务。大女儿16岁,患有抑郁症,目前休学在家。小女儿13岁,就读初一。

    (二)飘摇不定的心

    当孩子确诊为抑郁症后,案主的心就如同风雨中的船飘摇不定,有时候担忧自己的话语加剧了孩子的抑郁情绪,有时候又不能理解孩子无法上学一事从而引发家庭冲突。

    在担忧,自责,愧疚,迷茫,无助等不同情绪的冲击下,案主的心宛如一条在暴风中航行的船忽上忽下,飘摇不定。

    在不安稳的状态下,案主所看到的一切都带着悲观的滤镜,认为生活是无望的,家人也是让自己痛苦的。

    (三)薄弱的家庭支持
 
    案主所在的家庭中,丈夫与案主心灵交流较少,而丈夫管教女儿也多是粗暴而直接。

    案主的原生家庭中,案主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他人照料,无暇顾及案主的心情,因而案主也从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支持。

    与此同时,因案主学历不高,案主常常不懂得如何与两个孩子做一些正向沟通,大女儿也会因抑郁症引发更多的情绪与她争吵。

    案主常感在家庭中,自己是在苦苦支撑,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看到自己的难过。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预估

    1、案主曾在年轻时患有强迫症,现已没有持续就诊服药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案主与大女儿争吵时会揭开彼此最痛的伤口进行攻击,还会忍不住不断干涉女儿的生活行为。

    她也因女儿曾经说过的一句:“我有今天都是你害的!”深深伤透了她的心,从而不断钻牛角尖一样病态地去思考是不是自己造就了女儿现在的模样。

    2、案主因家庭支持薄弱,内心烦闷无家人可倾述。案主会选择找身边的好友倾述心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家中的所有事情,这一点也让女儿生厌,认为妈妈口无遮挡地把家中所有事情告诉外人,也损害了她的隐私,母女关系恶劣。

    3、案主因长期处在无支持,多争吵的家庭环境中,再加上自己成长方式。她看待一切都是悲观的,认为生活没有希望,自己没学历也不懂得管教女儿,家庭生活非常糟糕,而家人也都是狠心不管她的死活。

    4、案主在大女儿患有抑郁症后,她在家日常沟通交流的方式成为了引发女儿情绪的导火索。案主和丈夫,女儿开始了不停歇的争吵和互相责怪,家庭关系日益变差。

    (二)需求分析

    1、做好案主与案主女儿的课题分离

    案主曾在年轻时患有强迫症,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也有一点强迫。面对已经16岁的大女儿,案主依旧忍不住不断去干涉女儿的日常生活,从收拾房间到要求她去丢垃圾,从叮嘱女儿洗自己贴身衣物到要求女儿按时到兴趣班报到。

    在不断的行为干涉以及无边界感地干扰女儿的世界,两个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

    社工需要帮助案主了解在女儿的年龄段的青少年心理特点,让她了解女儿现阶段的需求,而不是案主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女儿身上,从而控制女儿成为自己内心想要的模样。

    2、学习排解情绪的方法

    案主不太懂得如何排解内心的烦闷,除了找人倾述别无他法,也因无保留的倾述导致女儿认为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而有所不满。

    社工需帮助案主了解情绪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排解的,学习一些既不侵犯家人隐私也能够帮助自己排解情绪的办法。

    3、把负面解释风格转变成正面解释风格

    案主对生活中的一切都采用负面的解释,认为生活没希望,无人可以支持到她,自己没有能力去过好现在的生活,常觉得非常痛苦。社工需帮助案主把负面解释风格转变成正面解释风格,看到生活中积极阳光的部分,把自己的内心支撑起来。

    4、学习换一种模式与家人相处

    案主在家中生活常以自己的要求来安排家庭事务,常常忽略其他家庭成员的想法,也不会以其他家庭成员想要的方式与她们沟通。

    长期以往,家庭中充满了争执和互相责怪,不利于营造一个温馨且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社工需帮助案主看到现在的状态,学习换一种模式与家人相处,调整家庭氛围。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1)帮助案主做好与女儿的课题分离,减少案主与女儿产生冲突的机会。也让案主明白自己想要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而不是与孩子的生活互相纠缠。

    (2)帮助案主了解情绪是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排解的,学习一些既不侵犯家人隐私也能够帮助自己排解情绪的办法。

    (3)帮助案主学习换一种模式与家人相处,而不是要求家人以自己想要的模样与自己相处。

    2、长期目标

    (1)帮助案主把对生活的负面解释风格转变成正面解释风格,看到生活中积极阳光的部分,为自己内心注入希望,从而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生活。

    (二)介入理论

    1、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具体应用:

    (1)案主对于目前的生活多加埋怨是源于自身的错误信念,认为生活是无望的,认为他人就是糟糕的且自己是无法改变的。社工将会帮助案主调整对于事件的看法,从而改善案主的消极情绪。

    (2)案主与女儿的冲突多因孩子患有抑郁症且不愿意上学引起的,案主没能看到女儿患有抑郁症时需要得到的支持,而是重点放在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焦虑感上。
这样行为也让案主形成了认为女儿是不想上学才拿抑郁症作为逃避戒口的错误信念。社工需要帮助案主看到现实的情况,重新解读事件来调节情绪。

    2、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的,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构建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

    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体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办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具体应用:

    (1)案主在生活中重心都偏向了孩子,在被家庭琐事和孩子情绪的反复折磨下,案主是不幸福的,也没有余力去关心自己。而案主自身的情绪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社工需要帮助案主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习一些方法去排解情绪,而并非一直围绕家庭打转折磨自己的内心。

    (2)案主与家人的争执多源于自己的负面解释风格,日常相处也多是埋怨和指责。社工将会通过积极心理学帮助案主看到家人的优点,积极地看待世界的办法,转变原来的负面解释风格成为正面解释风格。

    (三)介入步骤

    1、社工与案主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信任关系。

    2、通过ABC理性情绪理论帮助案主了解负面情绪的转变,从而学习自我觉察情绪来源。

    3、通过沙盘游戏治疗,帮助案主看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习排解情绪的方法。

    4、帮助案主通过日常的生活感受负面解释风格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学习正面解释风格。

    5、帮助案主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改善家庭关系。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介入早期

    1、了解需求,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社工与阿峤初次见面时,她是一个略有拘束的模样,神色憔悴,脸色蜡黄。首次的见面,并不需要社工进行多少引导,她便如练习了千百遍一样熟练地告诉社工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与女儿相处之间的痛苦。

    “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那些人(家人)在想什么!我真的想离开这个家庭一了百了,再也不用背负那么多东西!”她发出愤怒的呐喊。

    社工专注倾听她说的每一个字,对于她表达的情绪及时表达同理。

    社工的倾听和回应,让她不断有倾述的欲望,随着不断的积极回应,她感到与社工面谈是一件让她内心舒服的事情。而社工随着了解的信息增多也开始协助案主去梳理她需要去面对的事情:亲子沟通,自我情绪调节,家庭关系等等。

    2、理清情绪,原来我也需要被爱

    社工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的方法帮助案主看到自己情绪,在沙盘游戏中,社工发现引发案主产生剧烈的情绪起伏多是源于与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对家人提出生活习惯卫生要求后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社工除沙盘游戏治疗外还同步使用ABC理论帮助案主梳理在日常中引发她情绪爆发的事件,如事件A(孩子没有马上丢垃圾,而是第二天丢),结果C(案主与孩子因卫生习惯而起争执),实际上案主此刻的信念B是认为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下去以后就非常糟糕。

    社工用不同的事件让案主看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形成的,而自己又是怎么负面地去看待这些引发情绪的事件。而这些情绪形成的背后也呈现出案主内心的需求:她期望自己在家中得到回应,为家庭的付出能够被看到,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要葬送自己的前程。

    当真实的内心需求被看到后,案主忍不住落泪。在家中,她一直默默为家庭付出,但是先生认为这是她全职主妇需要为家庭承担的工作,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则不认可她的行为作风。这些评判的话语常让她感到自己无能,一无是处,也会产生攻击自我的行为。

    社工先帮助她在面对家庭冲突中要学会“积极暂停”,离开现场和暂停与对方的争执,避免冲突进一步加剧,而确实需要处理这件冲突的事情则需要等待自己情绪平稳后再与对方进行沟通。

    另一方面,患有抑郁症的大女儿目前在接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情绪波动较大,而案主习惯以照料幼儿的方式去照料家人,甚至干涉到其他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

    社工帮助案主了解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特性会有自我意识高涨的特点,该阶段她们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满足家人对自己的要求,更期望获得尊重,渴望独立同时也会追求自由。

    而案主的过度干涉恰好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的需求产生冲突,这也意味着长期下去只会导致彼此关系恶化。“把属于孩子应该承受的自然后果还给她,允许孩子试错而非一味包办和制止。而你需要看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先把自己的内心照顾好。”社工看着案主的眼睛缓缓地告诉她。

    最后社工给她布置了课后作业,学习与女儿进行课题分离,减少对孩子的干预。

    (二)介入中期

    1、彷徨不安,我们需要彼此信任

    在案主学习与女儿进行课题分离时,她曾接连受挫。在一次见面中,她愤怒找到社工并表达课题分离并没有用,认为社工不知道她的女儿如果不被干涉到底有多糟糕。

    那一次的见面中,社工安静地看着她用言语愤怒地描述女儿不讲究个人卫生的行为,激动地表达如果不持续干预她简直无可救药。

    在得知案主没能够坚持执行课题分离后,社工用平稳的声线告知案主,课题分离是案主减少与女儿产生冲突的首要学习点,而女儿没有清洗自己的个人衣服,没有衣服穿的人是女儿不是她,案主急迫地在女儿即将要承受自然后果时以愤怒的表达方式干预女儿马上作出改变,对于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社工表示如果案主不能够坚持下去,将不会看到任何的改变。

    社工稳稳地接住了案主爆发出来的情绪,还帮助她把事件拆解去看到自己和女儿在事件中演绎的角色后,案主慢慢地唤醒了理智,低声喃喃:“是啊,又不是我没有衣服穿,我到底为什么会那么急呢?”

    在后续,案主不断在内心彷徨不安和控制自己中飘摇,直到不断地摔跤和重新站起来后。

    案主终于向社工报喜了,她说最近一个月与女儿基本没有争执了,而且很多事情她也都放开了,现在她和女儿相处起来都舒服了很多。她也发现了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不应该事事追在后面叮嘱,而孩子对于处理事情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过往都是自己太着急了。

    2、排解情绪,给情绪一根定海神针

    随着面谈的次数增加,社工开始帮助案主看到自己过往是怎样去处理情绪的。案主面对家人和遇到的事情多采取负面的滤镜去看待一切,埋怨和指责萦绕在身边。

    除了找到好友倾述外,社工使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教案主记录“感恩三件事”去打开自己的内心感受。

    随着案主学习积极记录每天感恩三件事,学习记录正面日记后,她惊喜发现原来自己每一天还有那么多好的事情发生,生活也并非每一刻都是黑暗的。

    她的情绪得到了调整后,也更有耐心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的争执越来越少,甚至还尝试与孩子结伴出去逛街吃喝玩乐。这一切的变化都让她在见到社工时开始脸上带笑,精神面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三)介入后期

    1、修复自我,收获亲子相处的喜悦

    随着案主坚持进行正向情绪记录,她还不断学习怎么和青春期的女儿相处。

    在一次面谈中,她笑着与社工分享自己与女儿开启了说走就走的电动车一日游。那一天都给了她们非常美妙的体验,而过往她并不支持孩子吃外面的食物,现在她还会打包一杯柠檬茶,请女儿吃螺蛳粉。这些改变都给她们家庭注入了一次又一次的快乐。女儿对于妈妈的变化非常欣喜。

    随着案主情绪得到调整,她也跟随社工学习一些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方法,尝试以尊重平等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尝试接纳孩子们喜欢的二次元,尝试吃喝孩子们喜欢的食物。慢慢地,她开始感觉自己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妈妈,而丈夫和孩子也更愿意与现在的她相处。

    “我现在已经很少跟孩子吵架了,我如果情绪不好还会走出去自己逛街哄自己开心。想想当初那样绝望,我都觉得那段日子很黑暗。但是幸好,现在我都走过来了。”案主笑着与社工分享自己的蜕变。

    如今的她在自己的努力下已经逐渐脱离过往捆绑自己的情绪枷锁,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喜悦。

    五、专业反思

    (一)建立信任关系,打开心扉

    在个案工作中,比起专业手法和介入模式,社工与案主的信任关系更为重要。在前期建立关系时,社工便发现案主自我疏导情绪更倾向用倾述的方法,因而在建立关系时,社工多使用共情,同理的方法让案主可以尽情表达。

    同时在案主与女儿的纠葛中,案主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但是社工为避免触发案主内心的防御机制也没有在建立关系的阶段挑出。随着案主的充分倾述,她逐渐感受到社工并不会如同别人一样不耐烦,也不会粗暴地打断她说话。

    在一次次被同理,情绪被看到后,案主与社工的信任关系越来越强。

    (二)制定符合案主的服务计划

    在制定案主的服务计划时,社工发现案主不仅存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需要修复,非正式支持系统也是薄弱的,且案主面对生活多以负面解释风格进行解释,这也导致了案主经常会怨天尤人,对家人诸多埋怨。若要案主能够获得持续幸福的能力,不仅仅需要修复与家人的关系,最核心的是调整案主面对事件的解读方式以及转变为正向解释风格。

    针对案主的状况,社工先帮助案主做好与孩子的课题分离,避免产生更多的冲突。

    后续再帮助案主学习照顾自己的情绪,并同步学习做正向记录来调整对于事物的一些感受性。

    随着案主情绪好转,她也有了更多的耐心与孩子相处,也慢慢学习用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女儿,而并非过往幼儿式的照料。

    (三)关怀接纳以及稳住专业立场

    在个案辅导的过程中,案主也曾因为没能坚持做好课题分离导致新一轮的情绪纠葛。也因为这样的情绪纠葛,案主气冲冲过来以责问的口吻表达这样的方法并没有用。

    社工采取关怀和接纳的方式去稳稳接住案主的情绪,看到她的情绪,接纳她在执行方法时遇到的挫败。

    同时社工最重要是稳住自己的专业立场,不被案主的情绪带跑。社工最后以平稳的声线带着案主重新梳理所遇到的事情,分析她和女儿在事件中的角色和不同的看法,最终帮助案主看到了课题分离的重要性。

    而后续案主也从与女儿进行课题分离的过程中获益,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自己内心的自由,也让女儿放下了被捆绑的枷锁,修复彼此的关系。

    现在案主的情绪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笑容也多了许多,和女儿的关系也在不断磨合-修复中。放下情绪和干预枷锁的案主,也如同拨开层层迷雾一样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真正意义上学会了与自己,与家人的相处。
来源:社工客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