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耀西骑楼民国风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4-04-14 11:32
    四年来第一次在家居住这么长的时间,却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除了上医院,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中,鲜有到外面走走,在各大医院奔波的途中,看到了东坑的许多变化与新楼的崛起,更看到许多原本一些颇具特色的古旧房子被拆除重建成千篇一律的楼房,都市的特点是越发的显现了,但总觉得少了一分属于东坑旧有的那种韵味,心里多少有点失落的情绪在其中。

    耀西街与笔者所居住的沙塘街也就只隔了一条短短的正兴街,早在十多年前便在计划拆除改造,直到笔者寄居东城之前还未动工,时光如白驹过隙地,转眼已经离家四年有余,是再也没有到过耀西街,春节前的某天,为避开早上的市场人流车流,借道耀西街到银行办事才再次的看到久违的它,本以为这四年间,它已经被改造之风“刮”成平地,没想到它仍然静静地存在着,除了偶而一两间房子被改建为两三层的小洋楼,其他的还保留着原来的骑楼式风格,尽管在现代人越来越重的戒备心理下,以杂物堵塞了外廊,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于骑楼外廊下自由通行,可它的基本原貌还是保留着,徜徉其中,笔者仿若回到了童年时,也仿若看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骑楼外廊里摆满了鱼肉果蔬等农副产品,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挤满了提着菜篮子的各家主妇的身影。

    “卖身节”发源地的东坑村,古来就是农商产品集散地,虽然东坑镇没有像常平、大朗那样的墟期,可东坑村却是天天有早市,各式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早市就设在了正兴、耀西这两条拐角相连的街道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坑人民并没有什么贫富的差距,故而小洋楼这样的建筑是少之又少,正兴与耀西街的房子几乎清一色是民国时期所建、家家户户廊柱相连的骑楼,商品被摆放于各家门前,一米余宽的外廊连延贯通,延伸整条街道,无论买卖双方都无惧风雨酷阳,甚是方便自由。

    九十年代起,随着供销、东坑百顺市场等相继建成,耀西街早市也渐渐地式微,当富裕起来的人们另辟地方建起高楼搬离,它更是被慢慢地冷落,曾经畅通一条街的外廊亦被杂物或干脆用红砖砌墙堵塞起来,出租给来东坑做买卖的新莞人,要不就只留一两个不舍故园的老人在此守护着,没了旧日的热闹与辉煌,乍眼下甚至看不出,它曾经是代表着一时建筑风尚的骑楼。

    骑楼最先是由英国人首先发明并且建造于印度一个叫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的地方,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ouveranda。它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是一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从最初的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骑楼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1932年,东莞人刘纪文任广州市长,在当时主持广东事务的陈济棠(主粤政时间为1929-1936年)的支持下,将这种建筑风格引进广州。时任东莞县县长兼明伦堂副会长的陈达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与刘纪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来,他自然地把广州的“骑楼”建筑“借回”东莞,大兴建设。从民国19年(1930年)开始规划,但因种种原因,直到1931年,才正式下令拆街巷建马路,莞城大西路骑楼即始建于那个时候,如今大西路骑楼也是近半数被人为拆除,尽显荒凉之貌。记忆中,东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耀西、正兴、乐然三条街道都是这样的骑楼建筑风格,九十年代中期,乐然街改造,将五九年大水后才兴建起来的骑楼尽数拆除,重新规划兴建,外廊相连、邻里互通的骑楼风貌彻底在乐然街消失,正兴街也有许多房子被主人推倒重建成小洋楼,只有耀西街还保有较多的骑楼。

    东坑的骑楼与莞城的骑楼是有点区别的,大西路的骑楼都是高高的二或三层的楼房,外廊用的是水泥,柱子外观也比较大方美观,东坑的骑楼比较矮,房顶是普通木瓦结构,说是两层,其实也就是用质朴的杉木板搭出来的一个阁楼,一个小木格窗户及几片明瓦就是所有的光线来源,支撑外廊的柱子亦是青砖所垒砌;搭阁楼的木板一直延伸出外廊,常常会发生你在某个骑楼底下买东西,头顶却传来阁楼中人咚咚的走路声,说不定在那阁楼缝隙中,会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你和货主的讨价还价,如果你是一位妙龄少女或青年才俊,还有可能会被那双藏于阁楼之上的眼睛相中,进而托媒而来也不一定,那种感觉是否很奇妙?耀西街上有没有发生过阁楼相中意中人的事笔者不知道,可是在父辈中,倒是有流传着一个耀西街少女阁楼上笑戏补香炉男子,最后佳偶天成的故事。

    据说在民国时期,东坑青年男子中曾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在耀西街住着一位农活女红都超棒的绝色少女,此女求亲者众,其父母却没有为她应下任何一户人家,只因为少女曾于观音像前立誓,若非自己亲许之人,是宁愿出家也不嫁;如此要求于当时是相当大胆的,加之那传说中的美貌,令不少男子有事没事到耀西街闲逛,想要一睹美人风采。一位到东坑访友的石碣袁姓男子也被此说法弄得心痒痒的,想要去亲眼目睹一下这位传说中的美女究竟有多绝色,有鉴于朋友多次在耀西街闲逛而未得会美人面的教训,袁姓男子心想着得有一个由头引得美人出现才会不枉此行,可什么样的由头才能一举成功呢?正屹自思量,忽听得门外传来“磨绞剪铲刀”(磨刀)的阵阵吆喝声,袁姓男子灵机一动,有了,就装成修补东西的挑货郎!如此一来,既可提高见美人的成功率,也避免了无故在街上闲逛的尴尬,真可谓一举两得,堪妙堪妙!说干就干,袁姓男子向朋友借得一根扁担、两个萝筐,再戴上自家的竹帽子,伪装成一名修补破烂的挑货郎后,便兴冲冲地直奔耀西街而来。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