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第九本学术文集《逸心集》后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3-03-08 10:39
    这又是一本可出可不出的书。自2022年春我的《逸心集》一书编成付梓,当时的想法就是从此搁笔了。但文人积习难改,闲呆了几天就以“解闷”为由,每天译一两个小时的俄文资料作为“娱乐”,也只有在这时,才感到气定神闲,心情舒畅。于是每天继续翻译和写作,只是没有任务压力,不慌不忙,优哉游哉,不让自己累着。到年底,不知不觉竟又译出了两篇汉字20多万字的俄罗斯最新汉学研究博士论文(尼基京娜的《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小说“人物圈”的演变》和斯捷任斯卡娅的《刘勰文学思想的范畴》)。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接受国家教委出国语言培训,一位60年代留学苏联的老留学生向我们传授经验,说留学要注意查阅苏联国家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博士答辩论文。因为那是最新的学术成果,有助于我们迎头赶上,追踪国际先进学术水平。我这些年从事中俄文学交流研究,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原则,也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这些最新的国外研究资料,是国内学术界最关心,对中国最有现实意义的;译介这样的论著,也最受国内学术刊物欢迎,比较容易发表。有了译文,下一步自然要有译者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点评,于是梳理思考,形成自己的论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我又先后写出了《俄罗斯青年汉学家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小说“人物圈”的演进》(已收入《逸心集》)、《当代俄罗斯“龙学”研究的新成果——评Л.В.斯捷任斯卡娅的〈文心雕龙〉研究》两篇论文,加起来有将近4万字。虽说已有学术刊物答应发表,但散见于学报期刊,总不如收入文集便于检索和查找,于是又动了编辑成书的念头。

    出书,总要凑个十几万字才好。这时翻检电脑里库存的文档,发现以前结集出书时被遗忘的文稿还真有不少。甚至我在《逸心集》一书中自己编辑的个人《学术著作总目》,也有失录。这时想到,难怪许多大作家身后总有被研究者挖掘出来的“佚文”。我非大作家,但几十年的笔耕,也多少有几百万字的文稿。早年没有电脑储存,不少文章全是稿纸书写。有些载有自己文章的刊物,没有上挂“中国知网”,在网上检索也查不到,甚至连标题都没有显示,单凭头脑记忆,难免有遗漏。这样一搜罗,又找出十几篇文章,凑上十几万字,可以出书了,这样就有了现在这本《逸风集》。

    我在2014年曾与家兄李逸江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说散文集《逸兴集》(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我的个人文集《逸津集》《逸思集》和《逸心集》,由此形成了“逸”字书名系列。现在这本《逸风集》,其“逸风”一语,系出自清代诗人张玉纶的诗句:“绰有逸风常脱帽,略无暇日爱衔杯”,说的是他个性飘逸洒脱,不受冠带拘束,又好每日以饮酒为乐,与我可谓“心有戚戚焉”,于是用为书名。书中收录文章16篇,略分为三辑:“文学评论”5篇,前两篇是我早年指导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生合写的文学论文。后边一篇是自己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一些核心问题的思考。《费德林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问题》一文虽系外国学者的评论,但他谈的是中国文学史的编纂问题;最后一篇《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系我为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甜园文学社社员创作的文集写的总序,一并列入文学评论辑中。“文化外播”收录9篇,其中《当代俄罗斯“龙学”研究的新成果——评Л.В.斯捷任斯卡娅的〈文心雕龙〉研究》是我最新写成的一篇论文,还没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他各篇,虽都已经发表,但或是网上检索不到,或是没有收录到我以前出版的文集,读者查找仍不方便,故在此予以重刊。第三辑“俄著汉译”,收录三篇以前翻译但没有发表过的俄文资料,供有需要的学术同仁和读者参考。

    本书收录文章的重点在中俄文学关系研究,我自上世纪90年代涉足这一领域,迄今已逾30年。今翻检旧作,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幕幕当年游走于各大书肆图书馆,拜师访友,直至出国到俄罗斯实地考察的情景。个中甘苦艰辛,只有亲历者方能体味。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机遇有不同,不要用别人的成功标准苛求自己。只要我确实努力了,付出了,哪怕在社会和他人看来,你的成绩可能微不足道,不能给予相应的名衔和嘉奖,但你完全可以自重自得,自己欣赏自己一生中饶有兴味的故事和高光时刻。到俄罗斯留学和从事中俄文学关系研究,是我自认为此生唯一值得向人“炫耀”的事迹。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自己5年前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我与中俄文学关系研究》,作为本书代序刊于卷首。希望我当年的奋斗经历和治学经验,能对年轻的后生学子,有所启迪和借鉴。

    以前我出版的几本文集,均请学界友人或自己的学生做序和跋,如今出版这本不知是不是此生最后一本书,且属于搜寻库底勉强攒成的文集,自己先没有了新奇激动的兴致,更不想给师友门人添麻烦。姑且写下如上一篇后记,说明出书原委和结构安排,我想也就够了。

    我的故乡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文联中年作家曾海津先生,多年来协助我编书出书,付出很多辛劳。天津市著名篆刻家毕恭先生为本书封底治印,我早年的学生,现任天津市第二中学德育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兼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青年书法家魏暑临君为本书题签,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文 / 李逸津)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