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用联话传承文化与重述历史——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侧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1-01-06 14:54
    2020年12月29日上午,由东坑镇文联主办的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东坑镇文化大楼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文联创作部主任胡磊,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根胜,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协原主席詹谷丰,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杨星丽,武汉大学美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产系主任吴寒柳,《文化月刊》原执行主编、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毕中林,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中华对联网校原校长刘枫等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济济一堂,对《寒溪联话》创作展开探讨交流分享。作者还向镇、村图书馆(室)捐赠了《寒溪联话》《星空与镜子》等新书合计200余本。

    东坑镇委委员李志军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东坑镇文联主席高剑华主持。

    作者代表曾海津首先分享了创作这部著作的初衷及写作过程。他表示,我国古代《易经》有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思想。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周易的思想来看,平仄声、上下联之间、奇数字和偶联、古代和现代等都是阴阳关系的体现。曾海津介绍,受周易思维的启迪,这本书在内容上按八卦划分为村(社区)篇、文物古迹篇、民俗非遗篇、亭台楼榭篇、古代人物篇、现代人物篇、行业精英篇和古联赏识篇八个篇章,以包罗万象,全面立体地凸显东坑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下的人文精神风貌。同时,联话的联学思想又不局限于东坑本土,而具有超越地域的意义。

    据悉,最近《寒溪联话》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曾海津和刘枫共同创作的一部联话专著。全书以对联、释联加简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东坑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全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还有当代有代表性的行业精英等,立体地展现了东坑人文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本书的编纂,涉及东坑镇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主要取材于[崇祯][康熙][雍正][宣统][民国]五种版本的《东莞县志·人物篇》,还有《东坑镇志·人物篇》、各村的村志、族谱以及各种新闻报道等,收录时作了精心筛选,并补入了原镇志中没有收录的一些重要人物,目的是全面、求实、系统地记录历史,全方位地展现东坑人文精神,弘扬良风美俗,打造乡风文明。“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居今而知古,继往开来”,以实现“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本书的大致分工为:全书的基本素材和各楹联的“简介”部分曾海津编写;撰联方面,第一、四、六辑主要由曾海津负责;第二、三、五、七辑主要由刘枫负责。全书共收入新创作的对联187比,其中曾海津90比,刘枫97比,释联部分两人共同完成,最后由刘枫统一审定。中国作协会员、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和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杨星丽分别作序。

    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认为,《寒溪联话》是今年东莞文学的重要收获。一方面,这部作品延续了诗话、词话、联话的传统,把已显式微的联话写得丰沛饱满、细致生动,复兴了楹联艺术的活力。另一方面,它在叙事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是当下日益复杂的世界观的一种表现,也是最能体现重述历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探索。大家表示,《寒溪联话》的整个设计自始至终渗透了传统文化精神,颇具特色,有多种阅读的入口和途径,具有含蓄的神韵、叙事的魅力和人性的震撼力量。此外,这部作品具有文献价值、审美价值,有成为现代新联话经典之作的可能。

    陈玺:东坑的人文地图

    《寒溪联话》全书以对联、简介加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东坑的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了东坑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和当代的行业精英,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东坑的人文历史,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本书完全可作为中小学的本土人文历史教材,供孩子们诵读、细读,帮助他们了解东坑,获得精神和品格的滋养。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楹联及联话的文学文论形式,提高其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胡磊:文化地理与人文地域的互渗书写

    两位作家创作的《寒溪联话》,是其十余年来潜心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作品以南方小镇东莞东坑的民间故事传说为叙事个案,通过一个个有渊源可考的楹联故事,展现了一个富具人文底蕴和市井百态的世俗风情小镇。作品中的楹联故事传说都弥漫在浓厚民俗文化的氛围中娓娓道来渐次展开,故事中人物事件与地域人文的揭示关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岭南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的神秘与深邃。作品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笔法灵活,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记载了东坑的民间传说、姓氏源流、民间风俗、古镇风物、历史故事和现代盛景,可谓是一部东坑的民间文化史,指明了一条东坑人精神返乡的人文之路。这对东坑民间文化的发掘、保护和抢救,意义深远,功劳巨大,值得点赞。

    田根胜:既承古体又立新标,寄情风物重塑记忆

    东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寒溪联话》以撰联、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东坑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是既承古体,又立新标。一是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与传承优秀区域文化的使命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新的跨界的面向城市文化发掘与传播的新范式,对塑造东坑城市文化新形象是有利而且亟需的。二是这种尝试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叙述东坑历史、理解地方人文的手段,让地方成为某种审美对象,而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的对象。我想只有在理论上达到了这一点,艺术的创作与创造才可能有所跟进。城市发展产生独特的风物景观,风物是城市的文化场域,是城市文化的人文记忆。介绍城市人文历史的视角与手段很多,包括文学、漫话、影像等,绝大多数人往往会使用既有的知识训练和方法进入,曾海津、刘枫老师《寒溪联话》则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倾向。首先是东坑的历史风物寄托了很多情感的对象,在《寒溪联话》中,它不再是作为一种可以被普遍标准所度量的价值载体,它是一种艺术。所以,怎样通过对风物的发掘培育新的感受能力、新的审美与表达方式,我想这本书在成型之前是作者着重思考的主要问题。其次是风物在《寒溪联话》中的体现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风物,还包括市民的性格、知识、情感结构,乃至记忆等,是一种文化与意义的存在。同时,东坑的山川风物具有对人的心灵和感情的塑造功能,塑造新的感官与感受,也包括对未来、对超越地方性的集体心理的塑造。

    詹谷丰: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

    《寒溪联话》是东莞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是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文学创作的新收获。楹联的历史漫长,作这一种对偶性的文学,它是民间最具有实用性的形式。它内容的丰富性,可以说无所不包。一个作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涉及楹联创作,但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楹联却或隐或显地进入到他的文本内部,影响他的创作。东坑是一处楹联的家园。所有的祠堂和景点,都有前人的智慧和手迹。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将身边熟悉的文物、人物,作为楹联的表现对象。他们创作楹联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会在时光中体现价值。

    杨星丽: 一部有开拓性的新联话佳作

    首先,《寒溪联话》的编排体例有很多优点,如联语和简介分开,为我们呈现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织与对话。极具艺术特色的有韵的、对偶的联语和无韵的散性的简介叙写构成一种结构和语言上的张力。释联部分单独化,则是对联语在艺术特色上的解析、品赏和评价,仍然属于艺术世界的一部分。再如分类法。受易学思维影响全书分八辑,与八卦相呼应,形成一个圆融稳妥的结构。其次,联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书第八辑对古联的搜集整理和赏析体现了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前七辑是编写者独立创作而成,具有审美价值。两位老师参考了很多史书、地方史料文献、儒道释的诸种典籍,真正是于万千字句中凝为珠玑。不但结撰为精妙可颂的联,而且运用了多种句型,句法上融汇了其诗词曲赋文的多种技艺。如散文句法与诗句法的结合,也有词曲句法的特征。而且,内容上言之有物、包罗万象,具有深厚的思想和精神,借用梁章钜《楹联丛话》陈继昌序中的一句话来评价:“须弥自成其高,芥子不隘于纳。”更重要的是本书联语成功地嵌入各种名字,且使用多种楹联格法,属于自己命题,自己应制,却不见斧凿之痕,真是有的放矢,矢不虚发。格律上,平仄和谐,用了古音的声调。粤语中保留了很多入声字,保留了唐代语音的许多特征,两位老师不但用古音来创作对联,还在析联部分加以评注非常难得。联语制作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何况是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古今多方面的佳联,能为研究联语文学积聚材料,提高楹联创作和赏析水平。再者,联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是简介部分,内容广博。本书则涉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借鉴西方文论的术语,其与纯艺术的联语形成了文学外部和文学内部的对话关系。联语并非雕虫小技、小术,因为艺术世界能反映丰富巨大的社会内容,故不仅仅是小技,而是通向了“道”,是名副其实的地域文化地图。联话简介部分除了本身包含的意义量大之外,还可以生发出很多新的课题,比如东坑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地方文学史的研究和落实,文化研究上建筑、饮食文化等。本书对古联话进行了拓展和创新,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新联话力作,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这一体裁的沉着发挥,其价值可用龚联寿先生《联话丛编》前言中语“发扬流派,沾溉联坛”来概括。

    吴寒柳:放置在文学史、思想史的历史视域之中的文学观照

    这次新书首发除了《寒溪联话》之外,其实还包括曾海津的2019年东莞文学院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结项成果文学评论集《星空与镜子》(团结出版社),只是其低调的个性使然,本次研讨会没有重点提及。在此我谈谈他的《星空与镜子》。首先,从捍卫文学的合法性方面来谈。柏拉图所引发的“诗与哲学”之争,到后来的“模仿说”“表现说”等等理论,其实都是在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学与真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文学批评的任务、文学批评家的任务,首要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其实并不容易,既需要有对文字的机敏、对情感的直觉、对文学所烛照出的社会问题的洞察,同时也需要面对如何在纷杂的文学现象中把握到文学发展命脉的课题。此外,还需要在理论与感悟之间寻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作为一个文艺批评的学习者来说,感觉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而曾老师的文学批评,既有一种对文字很好的感受力、对文学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有较广阔的文学理论视野。更为重要的是,曾老师能将具体文学文本所反映出的问题,放置在文学史,甚至是思想史的历史视域之中来阐发其价值与意义。这实际上就是在回答文学与真理,又是何种程度上在表现真理的问题。其次,从文学意义的生产实践方面来看,《星空与镜子》这本关于东莞文学艺术的评论集,起到了一个非常充分的介绍、导览、启示的文学批评的功能,这对促进东莞文学艺术的发展,形成创作与批评的良好互动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寒溪联话》作者简介

    曾海津,笔名蕴辉,1976年出生于广东阳春,现居东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作家、《寒溪潮》杂志主编。已出版文学理论专著《叙事的悖论》,文学评论集《审美的焦虑》《内部的风景》《隐秘的对话》《重回诗歌本身》《星空与镜子》,诗集《空巢》,报告文学集《南方纪事》,长篇报告文学《崛起之路》,散文集《时光隐者》等12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和东莞市文化东莞专项资金扶持,作品集《隐秘的对话》被省作协列入“广东中青年优秀作家文丛”。2017年荣获东莞市第六届荷花文学奖年度文艺评论奖。

    刘枫,笔名榴斋,1960年生,江西彭泽县人,祖籍湖北大冶,现居东莞南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东莞作协南城分会常务副会长,《南城文艺》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身边的风景》《行走的风景》,对联集《联话南城历史名人》《榴斋联语》《初中语文每课一联》《流风联韵》《枫韵集》等,寓言集《我用你的眼睛看他》(与人合著),随笔记《前言后语集》。曾长期担任对联专业网站《中华国粹网》副站长和中华对联网校校长,担任过各级征联大赛评委和网络联赛主评委。
(文 / 谢楼风)
来源:《东坑》报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