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逸兴集》后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4-05-08 11:25
    兄弟俩的文集最终只能由我一个人来写序和后记,心中不免有些凄楚。我在前面代序中说过,哥哥逸江实际上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位引路人,但他不幸于2000年罹染沉疴,不仅瘫痪,而且失语,连坐在轮椅上口述文章也不可能了。每当我回乡省亲,看到哥哥被病魔折磨的痛苦样子,心中真是痛如刀绞,不知如何才能帮助他。我不禁深悔自己没有学医,没能成为妙手回春的神医高手;我也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让我自幼崇拜的哥哥,一个快乐开朗的聪明才子,陷入现在这样形同槁木、了无生趣的境地?噫吁戏,呜呼哀哉!晋人羊祜尝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造物弄人、世事多舛,大约就是如此罢!悲观者说,人不能与命争;积极的态度,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记得哥哥在患病初期,曾为即将落成的自家新屋起草过一副门联。原文我记不准确了,只记得经我稍加修改后的联句云:“逸士多磨,磨不尽英雄锐气;江山易改,改不了锦绣文章”。两句藏头,暗嵌“逸江”二字,我认为是概括了哥哥的一生经历和个性气质。他一生的心血,一生的追求,都给了文学,都溶入了他的一篇篇锦绣文章之中,他的生命,与文学同在!昔魏文帝曹丕《与王朗书》中有言:“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若著篇籍。”我想,以我一介书生所能做的,就是再给哥哥出一部文集,帮他在这个世界上,再留一点痕迹吧。

    哥哥以前发表过的作品很多,这次出版文集既然是纪念性的,只精选了他当年获过奖的一些代表作,以及他退休以后、发病之前写成,但还未及发表的文章。此外,作为追随哥哥走上文学之路的我这个弟弟,也趁机把自己的一些散文随笔续貂于后。既是向哥哥的一个汇报,也借以彰显我们兄弟俩献身文学的一世情缘。书名“逸兴集”,系取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诗句意。太白此诗写给宣州校书郎李云,是两位李姓宗亲把酒饯别的即兴之作。如今用到我兄弟二人的文集上,一则典出李氏,二来含我两兄弟名中的“逸”字,三也寓意我二人志趣相投——“俱怀逸兴”。但愿这本小书能寄托我兄弟“二人同心”的情怀,能给宗亲父老、乡邻师友一份献礼,也给有志于文学的青年后学一点激励和启迪。

    家父庆祺公生前酷爱文学,可惜生逢乱世,颠沛流离,难以施展才华。定居天津后,好不容易过上安生日子,可以在业余时间流连文艺、撰文译书,但又不幸英年早逝。所幸他的遗愿,能由我们兄弟来完成。书末附录收有父亲当年写的自传一篇,既为后人了解祖辈品德业绩,也聊以表达我兄弟对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哥哥长女杏欢之女邓颖芝去年考入东莞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我兄弟的事业终算有了继承人,欣慰之余,让她参与编辑我们的文集,并写一篇回忆外公的文章,以示我李家文缘后继有人也。今年清明期间,我回乡省亲祭祖,于本镇《东坑》报上读到东莞作协东坑分会副会长、原黄屋小学教导主任苏广明先生写的《我的老师李逸江》,情词恳切,催人泪下,现征得作者同意,一并收入附录之中。这里谨代表家兄,向苏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哥哥退休前供职的《东莞日报》社和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领导、编辑们为出版我们这本文集付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劳动,搜集到许多我以前不曾掌握的珍贵资料,在此谨致衷心的谢意!哥哥的长子、我的长侄禹斌自幼秉性忠厚,中年事业有成,为本书付梓慷慨解囊,全额赞助,其孝亲敬尊之心,令人感佩。特附记于此,以表为叔心情也。

    时2014年4月10日,广东东莞东坑塔岗久远堂李氏第26世传人李逸津记于天津仁爱濠景庄园。   (文/李逸津)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