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黄梅韵里忆当年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0-07-16 09:23

    父亲在电话中说,乡下老家村里的文化中心落成,县里的黄梅剧团送戏下乡,村书记打电话约他回乡去看戏。父亲说,“其实,我们村子原先唱黄梅戏是很有名的”。说这话时,我听得出来,父亲那溢于言表的自豪,当然还有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放下电话,我的心里也像长了翅膀,飞回到飘散着黄梅戏婉转悠扬唱腔的故乡。

    我们村子是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兴起唱黄梅戏的,听老辈们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是村里唱黄梅戏的第一个高潮期。我的父亲也在村剧团里做过,他出演的是《八仙过海》里的白云龙之类的小配角,再就是蹲在台下隐蔽处,为台上的演员提念台词,因为那时识字的人不多,演员的台词靠的是一句句跟师傅念着背会,有些演员在演出的过程中,会突然忘词,有个人在台下小声地提醒一下,就不会砸场。就是这样的一段戏缘,使父亲对黄梅戏有了特别的喜爱,以至他老来,非常开心地以黄梅戏为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戏迷父亲》的散文来记叙其事。但我的大舅和姨母那时则是剧团和台柱子,大舅正年轻,演小生,扮相好,唱功也了得。姨母年龄小,人活泼,演青衣。在黄梅戏《白蛇传》里,大舅演的就是许仙,姨母演小青。据父亲说,那时湖对岸大山里的浩山、乔亭、柳墅,都专门下帖子来请我们村剧团去他们那里演戏。村里盖老大队部的木料,就是剧团用唱戏跟山里人换来的,没花一分钱。

    但那时村里黄梅戏的辉煌我是没见过的,即使是见过,也一点印象没有,因为到我记事,“文革”风暴到了,剧团唱的是戏全被批为“封资修毒草”,剧团一夜间就解散了,剧团的演出服装都是描龙绣凤的,当然不能留了,烧的烧,撕的撕。

    村子里黄梅戏那一段风风光光的日子,顷刻间成了人人忌谈的话题。即使是我大舅那样原来的当红演员,对黄梅戏也是讳莫如深,我从没听到他在自己家里或是在我家哼唱过黄梅戏。即使他喝多了些酒,有人怂恿他来几句,他也是金口不开。

    “文革”中期,八个样板戏盛行的时候,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徽的安庆市,有人选择其中一些戏改编成黄梅戏的唱腔。或许是为了搞宣传的需要吧,我们村里,那时叫生产大队,重新组织起一个黄梅戏班子,从安庆请来一个叶师傅教戏,第一出戏演的是《沙家滨》。

    原先的老演员只有几个人进了这新的戏班子。这时的戏班子演员都是新一辈的人,他们就在大队的大礼堂里排练。我家住在大队部附近,十来岁的孩子最爱看是热闹,演员练功时,自然是少不了我的好奇和惊羡的眼光。看他们翻空心筋头、打老虎罩,那架势,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虎虎有生气的。那时是直疑他们有盖世武功的。

    我的大姐那时在戏里演新四军的女兵,她有一把用木头雕刻成的驳壳枪,漆着蓝黑色的油漆。她不排练时,把驳壳枪带回家,我都求她让他插在裤腰带上向小伙伴们臭美一下。有一次,在与小伙伴“打仗”中贴身肉搏,不知怎么地,竟然将驳壳枪的枪管碰断了,吓得不得了,后来是父亲请村里的木匠照样子重雕了一把,才没耽误大姐的演出。
    戏排好了,第一场演出是在冬天,就在大队部前的空地上。

    有人在地上挖洞栽好柱子,再用长长的大杉木横绑着做横梁,在横梁上铺上木板,挂上幕布,戏台就搭好了,再挂上汽灯,照得四下通明。

    一个大队十几个自然村的人都涌来看戏。我们家住在附近,我们小孩子当然是早早地就端着木凳去占位,我们家则是抬着取暖的火桶去霸位的。

    那第一场演出的场面,现在已是模糊不清了,只是记得几个主要演员。

    演指导员的,先后有三个人。第一个人演了没多久,因为在端午节前去江边大闸撒网捕鱼,失足落水。换了我的一个远房表哥演郭建光。记得换人后的一场演出,当郭建光上场时,原先那个演员家的亲人们都哭着一团。再后来,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演过郭指导员。

    演胡传魁的是我的表叔。我不知道那时人们是按什么标准选择演员的,反正我觉得表叔演那胡司令还真是很有派头的,村里的人后来叫他竟不叫原名,直呼胡司令或是老胡。表叔也颇有些胡司令的气派,有时喝了些酒讲话,出口多是“老子”开头,别人也不当回事,就那么听着,仿佛真是在听胡司令讲话。

    演刁德一参谋长的那位,在戏台上很有些阴阳怪腔的,嘴里叼个烟嘴,吐着烟圈,那时,很让我们小孩子羡慕。要知道,那时香烟可不好买,但他总是能抽上免费的烟的,尽管有时是很便宜的“海鸟”牌或是“劳动”牌。

    还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春来茶馆”那四个毛笔字,是当时被批斗的一个地主写的,那个“春”字,是上面三个“十”字,中间一个“人”字,底下一个“日”字,我们那时哪知道这是“春”字的异体字,只觉得这个地主是不是在搞什么鬼?不过那字写得还确实漂亮。现在再想一想,那时人们敢让一个地主为演出写字,怕也是吃了豹子胆啊。他就不怕被戴上立场问题的帽子么?

    村里戏班子演的第二出戏是《红灯记》。正月初几里演出,李玉和被押上刑场,演员身上的铁链用的是系牛的铁链子,抖起来“哗啦啦”地响。演磨刀人的是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他带着村里口音的一声喊“磨剪子呛菜刀哇”,被我们调皮淘气的小孩们学会了,以后在表示对他的不满时,就在背地里用这句喊代替他,更有胆子大的在当面也敢这样叫上一两声。演鸠山的就是演刁德一的那位,鸠山是个光头,他不想剃光头,就用了一个猪的尿泡洗净了扣在头上,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玩得很,以至于很多小孩子在家里杀年猪时,也把猪尿泡戴在头上到处招摇。

    这个唱样板戏的黄梅戏班子也红火了几年,同样曾受到山里的人们邀请,坐着拖拉机去山里演出,还曾跟公社文艺宣传队唱的黄梅戏搞过类似于比赛的演出,结果是我们大队的戏班子唱得好些,一下子名声更响了。黄梅戏的调子让我们村里的空气与别的村子有了不同的色彩。

    而如今,在一个曾盛行黄梅戏的村子里,村民要欣赏黄梅戏,只能是请外面的剧团,这出“戏”的味道,不知该如何去品?

    我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