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抗日先驱卢仲夫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09-12-22 11:12

卢仲夫烈士遗照

    》》仲夫其人

生于乱世爱国救亡 一生奋斗英年壮志

    卢仲夫(1913—1940),又名卢步云,东坑石狗前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在粤军陈济棠部队当文书。1933年初离开国民党军队,回东莞当小学教师,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7月参加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任“中青”东莞分盟组织委员,积极发展盟员,并参与组织东莞爱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一六”游行示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月,任中共东莞县工委委员。1938年4月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委员,兼任东坑区区委书记,领导大朗、东坑及石龙地下党工作。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的指示,率领黄家山和东坑的游击小组共28人12支枪,星夜赶到飞鹅村与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汇合,任整编后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小队长。

    1939年初,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任中队长。同年4月,该部队改编为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任第一中队中队长,参加了该大队第一次攻克宝安县城南头城的战斗。1940年春,率队东移海陆丰时,被国民党顽军以谈判为名扣押。同年9月14日,同何与成等几名干部在惠州西湖边的五眼桥被杀害,时年27岁。

    》》上下求索

细小聪颖品学兼优 远大理想照亮征程

    卢仲夫,又名卢步云,乳名榕仔,1913年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为其取名“步云”,意思是想儿子“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榕仔从小机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成绩优秀,1930年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莞中学,是东莞中学的高材生。由于他品学兼优,能歌善舞,交际能力好,活动能力强,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榕哥”。

    在东莞中学进步教师王士钊和李顺平的启发教育下,卢仲夫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学习英雄参加革命。1933年冬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卢仲夫与同班同学王鲁明、王炎三人携手登上铜岭,凭吊当年熊飞抗元的古战场,漫步榴花塔下,畅谈心曲。他们从熊飞抗元到袁崇焕抗清,从清廷勾结洋人屠杀爱国志士、镇压革命,谈到蒋介石的祸国殃民,倒行逆施,感到无比气愤。同学三人志同道合,对莞邑民族英雄熊飞和袁崇焕的民族正气感到自豪和振奋,同时,他们对共产党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远大理想在心中萌芽。

    1934年,在广州国民大学的陈健回莞召集进步青年卢仲夫、何与成、王鲁明等五人在厚街神仙水庙附近聚会,陈健向五人讲述了自己在广州组织“正路社”的情况,指出中国将要实现共产主义。当时,卢仲夫五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比较粗浅,但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身上。在陈健的影响下,卢仲夫成为了最早期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中青”)的成员之一。为寻求马列主义的真理,他们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家前途,探求抗日救国的方式方法。

    》》组织地方武装

为民办学聚拢人才 星星之火蓄势燎原

    中学毕业时,中国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为了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自觉革命,卢仲夫回到了东坑,办起第一间“东坑妇女文化补习学校”,介绍进步青年陈福媛等到该校任教,义务为东坑妇女补习文化知识,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卢仲夫也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在乡亲中秘密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引导青年积极向上。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全面侵华,激起有革命传统的东莞青年的极大愤慨,时任东莞中心县委委员的卢仲夫和何与成等,在莞城榜眼坊附近的袁督祠办起力行小学,多名县级以上领导都在那里挂名教书,成了县委的领导机关。学校还组织宣传队,从县城到乡村积极宣传、教唱革命歌曲,并在街头演戏,激起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7年10月,卢仲夫再次回到东坑,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组织发动东坑群众抗日救亡,介绍共产党员何思深和黄达民两位同志到和贵小学任教师,并由卢淦明、陈紫芝组成东坑党支部,仲夫亲任书记,大力发展党组织,领导东坑群众走上抗日救亡的前线。为了更好地抗击日寇,组织群众进行军事训练,卢仲夫亲自发动广英、和贵、多凤、女校等几所学校的师生进行军训,派教师卢淦明、卢贺芬、何思深、黄达民、陈福媛、陈紫芝等九人到莞城军事集训,结业后回东坑协助青年训练工作,还组织了一批进步人士参加在东坑的“大仙楼”和“不求天”村的秘密军事训练,为抗日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走向抗日前线

模范壮丁集结成队 轰轰烈烈开赴战场

    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后,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日军长驱入侵。东莞中心县委在莞城召开紧急会议,组成“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要求各地党支部把掌握的武装带到大岭山军事集训。16日,卢仲夫马上集结黄家山、东坑、大朗三个支部武装,将张申、陈怡(卢仲夫的爱人)、曾玲等13人从黄家山带到东坑,并向东坑、大朗两个支部党员传达中心县委关于武装集结的紧急决议,命令党员迅速行动。

    东坑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是与卢仲夫同志多年来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仲夫夫妻俩为干部和群众做了很好的表率:夫妻俩都是模范壮丁队员,自带枪参加部队,卢仲夫使用的二十响制驳壳枪,是他的爱人陈怡变卖了自己出嫁时的全部首饰换来的;夫妻俩一心为国,坚决抗日,为了参加革命,把未满周岁的孩子交给年老多病的母亲抚养。他们的积极行动,在革命队伍中引起了巨大的回响,赢得了一片赞扬和效仿。

    19日,黄家山、东坑两支队伍在卢仲夫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第一次联欢晚会,会上卢仲夫代表中心县委正式宣布:“莞城的模范壮丁队为第一队;黄家山、东坑、大朗的模范壮丁队为第二队……。”会后,第二队与大朗叶镜源的武装小队会合后,立即奔赴大岭山与第一队会合,并由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统一指挥,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游击战争。王作尧对大家在家乡沦陷之际积极参加“老模”,特别是东坑和大朗的同志主动打击日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战争中发展壮大

 同甘共苦情同手足 惩恶除奸士气激扬

    1939年1月,王作尧和卢仲夫率领的部队和张如等中心县委率领的大队人马,在樟阁村白花洞会合后,集合全县武装到清溪苦草洞整训,把模范壮丁队改称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不久,又取得了“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部第四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的合法番号,简称“二大”。王作尧任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的队长是卢仲夫。

    中队长卢仲夫平易近人,经常和战士打成一片,关系情同兄弟,但对战士们的军事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每天天未亮就要起床跑步、爬山,7点半准时出操。他身先士卒,不怕流汗,练投弹、瞄准,指导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对班排的进攻和防御进行实战训练,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战斗集体。卢仲夫中队配备了两挺机枪,战士们视如至宝,中队迅速组成了两个机枪班,挑选身强力壮的战士罗米、材冲当射手。战士们诙谐地说:“人家称仲夫中队勇如猛虎,现在有了机枪,可谓如虎添翼了。”另一方面,部队加紧训练,步枪声、机枪声划破宁静的天空,战士们喝彩阵阵,笑语欢声,情绪高涨,士气旺盛。

    开始时,卢仲夫中队只有100人,后来不断发展壮大,以新的战斗姿态踏上征途:铲除伪政权,惩办汉奸;袭击茶山日军据点,深入宝太、宝深沿线积极打击日伪军;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迫使日伪军龟缩在据点。1939年11月,日寇抽调兵力进攻粤北,“二大”抓住机遇,卢仲夫中队挺进宝安县南头外围,对南头敌人不断袭击,封锁南头,断绝敌人的粮食供应,守城日寇被迫由海上逃走。卢仲夫中队直插蛇口,何与成中队开进南头,1940年1月1日,卢仲夫中队和何与成中队一举收复南头。这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军在广东地区首次成功解放县城,人们奔走相告,慰劳劳苦功高的部队战士。

    》》到群众中去

团结百姓齐心抗日 凝聚力量并肩作战

    中队有个炊事班,负责中队队员、驻队机关人员及交通联络员的伙食。有一次,中队做饭需要到老百姓那里去借锅,起初老百姓不愿意借,炊事班的喜嫂急得直想哭,后来她向老百姓宣传抗日的道理,又帮他们做家务,终于感动了老百姓,并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卢仲夫的教导下,喜嫂工作积极,常为病号开“小灶”,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何妈”。“何妈”有时煮大锅饭,时有砂、谷、米“三合一”,急得团团转,中队长卢仲夫关心地鼓励她:“艰苦的日子还长着呢?请炊事班的同志不要难过。”部队有时举行联欢会,村里的群众都来看热闹,场地燃起烟火,又跳又唱,欢声笑语不断。

    对于国民党的降兵,卢仲夫耐心教育,放手使用。中队里有四名国民党撤走时留下的“散兵”,是老兵,个人军事技术和实战经验丰富,但他们的作风与中队战士格格不入。在仲夫同志的耐心教育和亲切关怀下,四名“散兵”对中队逐渐加深了解,认识到中队里都是一心抗日救亡的热血青年,并渐渐融合在一起,和队员们一起并肩战斗。

    》》遭人暗算

以谈判为名行扣押之实 战士们在狱中互勉互励

    1940年4月中旬,王作尧带领“二大”要东移海陆丰,在莲花山遭到顽军凌团的包围袭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突出重围。战斗中卢仲夫中队转移到斜嶂山的黄沙坑,顽军凌团尾追而至。仲夫中队迅速占领半山的有利地形,封锁顽军前进的通道,王作尧率领大队人马撤上斜嶂山,控制有利地形,准备突围。顽军在战斗中未能消灭“二大”,竟然采取了欺骗的手法,假装约“二大”谈判。根据东江军委高谭会议的精神,“二大”同意谈判,但王作尧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让队员重上抗日前线;第二,指定地点让队员整理休息;第三,国军首先退兵以示诚意。顽军代表表示可以考虑,但要回去请示。天黑后,王作尧率队撤到十公里外的有利地形,卢仲夫、何与成率领部队留下掩护并继续谈判。在蒙蒙细雨中,卢仲夫、何与成布置好留守阵地后,带着中队干部、战士40多人,毅然走向顽军的谈判地。不料,顽军竟然背信弃义,在黄沙坑扣押了卢仲夫、何与成等人,并经赤石将这些人押往惠州。

    在惠州的国民党监狱里,卢仲夫勉励大家要坚定信心,团结一致,互相关心,爱护身体,出狱继续抗日。狱中人多床少,仲夫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争着睡床下,把床位让给有病的战士。有的同志接到家属送来的食物,在放风时与战友分享,同时,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被扣押的战士,但均未有成功。

    》》英勇就义

五眼桥枪声 且为忠魂舞

    1940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下午,卢仲夫、何与成、罗尧、罗振辉、叶镜源五人,被国民党顽军押解至惠州西湖边的五眼桥,沿途高呼:“抗日无罪!”“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胜利万岁!”激动人心的口号在西湖上空回荡。面对刽子手的枪口,卢仲夫他们大义凛然,“砰!砰……”的枪声在五眼桥响起,卢仲夫、何与成、罗尧、罗振辉、叶镜源英勇就义。五眼桥枪声且为忠魂舞,烈士的忠魂永在,浩气长存!

    卢仲夫牺牲的消息传到中队,同志悲忿异常,深切怀念自己的好队长。消息传到东坑,人们哀恸之声震天动地。卢仲夫为抗日立下大功,是东坑人民心目中的抗日大英雄。卢仲夫倒下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为了继承先烈的遗志,路西县委以仲夫英名,命名组建“仲夫队”, “仲夫队”活跃在广九铁路沿线。当时,常平是敌人的一个密集据点,“仲夫队”曾夜袭驻常平墟伍贞祥当铺的警察大队,不发一枪,生俘该队的大队长,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手枪百余支。此外,“仲夫队”还两次化装潜入常平墟,解决了两个联防队,手枪组在敌人营房生擒日寇宪兵队长山本少佐和他的翻译官。当时,东纵的《前进报》用了一篇风趣的文章《打常平实在平常》记录了“仲夫队”的英雄战绩。

    为了纪念烈士,时任中心县委委员、卢仲夫的好同学王鲁明为战友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为国为民英豪本色;无邪无畏烈士高风。”卢仲夫的骸骨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运回东坑,骸归故里,崇葬在东坑村围仔岭最高处,面朝惠州方向,“要亲眼看看抗日战争的胜利,看那蒋家王朝的灭亡”!清明时节,尹林平、杨康华、王鲁明、王河等省委领导曾多次前往围仔岭拜祭,深切怀念这位好战友,好领导。抗日英雄卢仲夫同志,东坑人民永远怀念您!(文/卢惠田  卢浩和)

来源:《东坑》周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