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和时间赛跑 为历史补课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06-21 10:10

    李仲球:只想为四百年木鱼歌保留几缕血脉

    6月9日,东坑镇木鱼歌代表传承人李仲球,在广东省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启动仪式上,获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成为东莞市唯一摘取该项荣誉的非遗传承人。20日,记者从东坑文化站获悉,东坑镇目前正为李仲球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木鱼歌代表传承人李仲球获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

    喜事连连,李仲球只是轻轻一笑,随即眉头深锁——传承了四百载的木鱼歌,曾经在莞邑盛极一时,却遭遇了数十年的“断层”,袅袅莞音几成绝响。如今,木鱼歌艺人日渐老迈,木鱼歌唱本踪迹难寻,木鱼歌音韵再难复听……

    再多的荣耀也难掩老人心伤。和时间赛跑,尽可能积攒一批“种子”,为木鱼歌保留几缕血脉,让四百年草根文化得以延续下去。李仲球说,这才是传承人最大的心愿。

    知音难觅 “鱼”儿孤独挣扎

    木鱼歌又称盲佬歌,昔日唱此歌者多是盲艺人故此得名,起源于明末清初,讫今已流传400多年。

    时至今日,在东莞细村市场等市场摊档,仍有木鱼歌录音带待售的身影,证明了这项草根艺术仍在本土挣扎求存。重新唤醒木鱼歌,这是李仲球等老一辈艺人心底的渴望。

    2005年,李仲球作了第一次尝试。在当年全市老年人艺术节上,东坑镇节目《旧曲新词唱卖身》,让木鱼歌声时隔30年再次响起。没料到,这竟是一场“独角戏”。“无论我唱得多卖力,台下观众打麻将的打麻将,说话的说话,根本就无人捧场。”李仲球感到一丝失落。

    不忍相信木鱼歌已失去市场,老人又在黄屋村搭台唱戏,走街过巷呼朋引友大肆宣传,现场好不容易聚集了一点人气。不过,与其说人们是为木鱼歌而来,倒不如说是同情这位痴心不改的老人。

    只有在敬老院,李仲球才能找到木鱼歌的“知音”。每当他在敬老院唱起木鱼歌,那里的老人都会听得很入神,甚至还跟着他轻声哼唱。

    俗话说如鱼得水。上了岸的“鱼”还怎么挣扎求存?莫非四百年木鱼歌真的要寿终正寝了么?这些问题就像无数蚂蚁在啃食他的灵魂,无边的孤独如阴云一样压在老人心头上。

    弟子千人 得真传者无一

    一次无意的举动使事情有了转机,让李仲球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时候,李仲球还在东坑中学教物理。“有一天,语文老师找到我,叫我替他上一节文化课,讲一下木鱼歌。”热心肠的他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这堂课竟大受好评,木鱼歌独特的魅力,加上老人生动有趣的讲解,学生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2007年,退休后的李仲球又回到东坑中学,开始教初一的学生唱木鱼歌。没有教材、没有考试,在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上,十二三岁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本土特色的木鱼歌。

    第一年,李仲球在课堂上演示木鱼歌的唱法以及唱本创作模式;第二年,他拿来三弦琴教学生们弹唱技巧,并从中挑选一些有兴趣的学生,给他们开“小灶”。

    五年下来,跟随李仲球学木鱼歌的学生已过千人。“但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是新莞人子女,他们甚至连听都听不懂,更别说学唱了。”李仲球叹息地说,学的人看似不少,但两年后仍对木鱼歌保留兴趣的人,也许寥若晨星。

    而两年光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学会木鱼歌的“皮毛”,只是闲来哼唱几句,真正领会木鱼歌精髓的学生几乎没有。

    李仲球意识到,木鱼歌“断层“多年,只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回天。

    木鱼闯关 云开终见明月

    2007年,李仲球数年奔波终于有所回报,保护草根瑰宝木鱼歌的呼声,有如黄钟大吕回荡在阡陌巷道。在东坑决策者支持下,东坑文化工作者几经努力,终于在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上,为东坑木鱼歌争得一席之地。

木鱼歌登上“卖身节”大舞台。

    2009年——2011年,东坑木鱼歌接连闯关成功,从市级非遗一直飙升至省级、国家级。“东坑木鱼歌”也因此更名为“东莞木鱼歌”,一字之差,拥护者几何倍增。

    水涨船高,木鱼歌的守望者,也从籍籍无名的草根艺人,成为了市级乃至省级的非遗传承人。记者从东坑文化站获悉,目前该镇正在为李仲球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头上光环越来越亮,李仲球却没有感到满足。“本来只是想着退休了教学生唱木鱼歌,成了传承人后责任更重了,必须思考木鱼歌的未来。”李仲球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概。

    在他看来,要让东莞木鱼歌流传于世,除了要对传统的木鱼歌进行创新,适当加入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兴趣,重新集拢人气之外,更迫切的是,加快搜罗散落于民间的传统木鱼歌唱本,趁老一辈艺人仍散发余热,组织民间艺人抢救濒临消亡的原汁原味的“莞式”木鱼歌。

    留住音容 秘笈再续前缘

    六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东坑中学两周一次的木鱼歌课堂,也因为学生放暑假而暂时中断,但李仲球却没有闲下来。这段时间,他每天都留在东坑鹰岭公园的木鱼歌传习所里,忙着为《花笺记》、《二荷花史》等东莞最负盛名的传统木鱼歌,翻唱录音。

    这些木鱼歌唱本,是他和东坑文化站非遗专干刘城,“踏破铁鞋”才从各镇农贸市场一些不起眼的摊档收罗回来的。其中一些“木鱼书”,还是李仲球专门到香港淘回来的。

    打开传习所的一口箱子,李仲球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叠旧书,这些书籍有些封面已经发黄,有些已经脱落残破,但每一本都用塑料袋独立封装保存。

    “这是我在香港一个亲戚手上‘抢’回来的,无论开价多高,他死活不肯卖,威逼利诱都没用,只能硬抢了。”老人笑笑说,后来亲戚还追到东坑想要讨回去,最终知道他是为了保存木鱼歌的血脉,才谅解了。

    前段时间为了翻录《花笺记》,老人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而近些年,他录唱木鱼歌就用坏了3台录音机。每次都是因为录音按钮被按压得太多而坏掉。

    不过,传统的盒式磁带不利于长时间保存,老人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人资助他建一个录音棚,把磁带改为激光唱盘,这样音质更佳,而且更利于长期保存。

    老人认为,可以用音像、电子资料保存木鱼歌,这样只要“秘笈”仍在,东莞木鱼歌就不至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传人而从此失传,或者被后人改动太多而变“味”失真。

    》相关链接

    李仲球与木鱼歌

    李仲球,东坑坑美村人,3岁起跟随奶奶学唱木鱼歌。2007年退休后,专心传承和发展东坑木鱼歌艺术,集“唱、教、创作”于一体,系东坑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东莞群众艺术馆(东坑)少儿木鱼歌培训基地特聘老师,多次参加演出并屡获殊荣,培养本土木鱼歌青年爱好者逾千人,其创作的作品《亭岗唱晚》、《木鱼说唱黄祥发》以本土人物故事为素材,作品深入人心。 2011年,李仲球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木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最早在明末时期已有记载。木鱼歌有着极高的文学、历史、民俗和音乐价值,内容有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等,在广东粤语地区,尤其是东莞东坑、道滘等镇区广泛流行。解放前,东坑妇女大多数目不识丁,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艺人唱的木鱼歌中得来的,东坑木鱼歌去年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