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联话东坑历史名人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0-06-10 11:29

    谢良翰

    [联语]

    良图明抱负,仗政绩谢民,官声周礼,德业流芳馨史笔。

    翰藻蕴桢材,有规条立则,义塾培英,文书养正灿灵光。

    [说明]

    谢良翰(生卒时间不详),字周桢,号崧台,井美村人。明隆庆四年(1570年)中乡试52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五月,因授安徽庐江县儒学教谕兼科举分场改卷官,万历十六年(1588)聘浙江乡试内兼分考试官,万历十八年(1590)升直隶太平府繁昌县知县,整顿治安,肃清恶俗,使该县繁荣昌盛,深受县民爱戴,其事迹康熙年间入载《广东通志》,有功于世,政绩裴然。其回乡后,设义塾、立规条,培育后人,受乡民敬仰。选有《养正文书集》,终年88岁。

    联用鹤权顶格嵌入“良翰”名,用碎锦格嵌入“谢良翰”全名及字“周桢”。用古四声,“德、则、塾”二字今平古入,为仄声。

    上联写人物为官的抱负,“良图”意为远大的谋略,凭良好的政绩感谢治下的百姓,体现儒家“民为贵”的理念,其要任上“整顿治安,肃清恶俗”自是有良好官声,以为百姓楷模,致使乡风淳朴,礼数周全。

    下联历数其才学贡献。“翰藻”意文采,辞藻,“桢材”意即干才。联以对人物著作《养正文书集》的评价作结。

    谢文琬

    [联语]

    文章重一时,中举人、登进士,谢政赋归田,瞽目明心称逸叟。

    琬琰骄千里,主教席、德乡民,堪舆凭擅利,鎏金衘匾敬高贤。

    [说明]

    谢文琬(生卒时间不详),名亚琳,井美村人,清朝乾隆乙卯科举人,丁巳年又中乙榜明通进士,授阳春县教谕。致仕归,兴修风水,乡人德之。晚年双目失明。尝有学生晋谒,赐“登天府”牌匾一个,这匾名是其学生之官衔,悬挂于逸叟公祠,1968年重建学校时被毁。

    联用鹤顶格及碎锦格嵌入“谢文琬”名,古四声,“席”字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人物治学的经历,“文章重一时”是对其学术的推崇评价,“谢政”即致仕退休,“赋归田”用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故事。

    下联中“琬琰”是琬圭与琰圭,即美玉,常比喻晶莹美好的事物,以之喻其品德,或为的当。以学生官衔而得的衘赐金匾,不亦是对他治教有方的褒奖么?

    李良翰

    [联语]

    良逸自成桃李蹊,谦恭正直,博爱萦怀,臣人每仰高贤德。

    翰池尤养鲲鹏志,廉洁奉公,真诚处世,襄事能承乃父风。

    [说明]

    李良翰(生卒时间不详)字襄臣,塔子头村人,李文彦之子。清道光十九年(1839)恩科顺天乡试第223名举人。他为人谦虚真诚廉洁正直,以博爱为怀,举贤任能,有其父廉洁奉公、造福乡梓的遗风,深受乡民敬爱。

    联用鹤顶格及碎锦格嵌入人物名及字,古四声,“直、德、洁”三字为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其品德。“良逸”指贤才,语见《文选•潘岳<闲居赋>》:“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因其有贤德,乃至大家景仰,“桃李蹊”是从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翻出,以此三字,总揽上联后面的分句语意。“臣”字作动词,取听命于人之意,博爱即心为他人所想,事为他人所谋。

    下联述其志向。“翰池”指笔砚,语见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每蟋蟀凄吟,映素雪於书帐;莎鸡振羽,截碧蒲於翰池。”此处意指人物于学问文章中蓄养大志。“襄”为动词,指办事,是对“廉洁奉公,真诚处世”语意的承接收束。

    李文彦

    [联语]

    文郎丕肃乡风,止械斗,起书声,护桑梓,茅庐初出学宫,平康社里嘉才干。

    彦士倏关民瘼,济灾荒,除苛政,卫主权,防务力清海域,国子监中显职名。

    [说明]

    李文彦(  —1890)字虚谷,塔子头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副贡生。自幼聪敏,有胆略。清咸丰四年(1854)年当学宫弟子时,适逢太平军进攻,莞城石龙文和吴伟等人在神山建立平康社组织附近百多条村,兴办自卫队,保卫乡梓。上级嘉奖他有才能,升他为六品官,任命他主管平康社。李文彦竭力整顿乡政,肃清坏人,改革不正之风,制止械斗,同时兴办神山书院,培训人才,因此乡人尊敬他。清光绪九年(1883)法国侵占越南,为保卫国权,他奉令保卫海防得力,奖国子监学官职。李文彦生平真心实意办事,光绪十四年(1888)本地遭遇百年不遇的龙卷风,俗称“屈尾龙”,塔岗祠堂被摧毁,东江河水暴涨,冲破堤防,大片村庄受灾,成为泽国,李文彦联合官绅赈灾救济,修复堤围,活人无数。东莞县曾定出五年一次清查欠税户,差役以此为名,乘机进行勒索,百姓深受其苦,李文彦认为是苛政,极力请上司革除,终得废免。光绪十六年(1890)病死家中,享年78岁。

    联用鹤顶格嵌入人物名,古四声,“出、国、职”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人物年轻时行事,他大力整顿乡政,肃清坏人,改革不正之风,制止械斗,同时兴办神山书院,培训人才,尤其在平康社主事显出了才干。“文郎”意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下联写其于民生国计有所贡献的几件善举。“彦士”即贤士,才德出众的人;“民瘼”即民众的疾苦。

    谢荩臣

    [联语]

    荩谋德重乡关,文阁尊儒,庵堂种善,

    书院培才,更疏粮米济贫民,万顷沙田传故事。

    臣仕途悭宦海,科场中举,直隶选官,

    保阳候任,惟寄云松如谢客,一塘春草系高吟。

    [说明]

    谢荩臣(1830—1887),字渠经,号石移,井美村人。《东莞县志》、《岭南谢氏谱略》有载。年少聪敏过人,童子试屡列前茅。清同治甲子科33岁高中举人,后于光绪庚辰年选任北京县官,分发直隶,候补保阳知县,惜未有机会任职,57岁寓保定候补时病逝。他为人谦虚可亲,立志济世。同治年间,地方官员逼催粮税,乡中粮务拖欠,谢荩臣拿出自己的粮食资助乡民,设法方便贫民借谷购粮,使贫民度过荒年,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年间,沙田地区(万顷沙)与邻县(香山)多年纷争,地界纠葛不清,谢荩臣与何鲲、何仁山、李文彦等人四处奔波,解决了这场纷争,为沙田地区保存应有土地,万顷沙遂归东莞所属。谢荩臣对家乡文物鼎力支持,本村文阁、庙宇、神山书院、种善庵、龙王庙、罗浮山茶山观等修建都乐此不疲。谢荩臣性好游、喜作诗,一生著述颇丰,有《春生草塘吟草》流传后世,莞邑名人、同治辛未翰林、广雅书院院长邓蓉镜曾引他为楷模,并盛赞他:“凡当官者趋炎赴势,求当官发财,而臣独廉洁清高,精力用于作诗明志。”

    联用鹤顶格及碎锦格嵌入人物名“谢荩臣”。古四声,“德、阁”今平古入,仄声;“场”古平声。

    上联“荩谋”意竭忠尽善的谋略,故用“德重乡关”四字总起后,历数其对家乡民众造福积德的嘉行善举。

    下联“臣仕”意即为人臣而任官职,当然是述其仕途经历的,一句“途悭宦海”,道出几许无奈。或许正是这种无奈,才令其人性好游历?“惟寄云松如谢客”在状写其性格的同时,用了谢氏一典。联中“谢客”,乃用谢灵运典。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

    黄云灿

    [联语]

    佩紫怀黄,破盗寇而护家邦,九十三乡称总约。

    拨云见日,净氛尘以主兵部,七星宝剑灿毫光。

    [说明]

    黄云灿(生卒时间不详),字光龙,马坑黄屋村人,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明末年间,流寇盗贼四起,到处破围劫寨,无日安宁。黄云灿组织村中壮丁保卫家乡。当时,学宫弟子黄石印有智有谋,黄云灿推举他做主帅,黄石印受命后立即下令马坑丁、彭、黄三姓联合修筑围墙堡垒,抵抗贼兵。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廷下旨,任黄云灿为九十三乡总约,御赐黄云灿“七星宝剑”。清顺治五年(1648),因剿贼有功,被荐为兵部主事。

    联用碎锦格嵌入人物名“黄云灿”,古四声,“十、约”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其组织壮丁保卫家乡的义举,以“九十三乡总约”作结,恰好合于起句的“佩紫怀黄”。 “佩紫怀黄”,意为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

    下联写其因剿贼有功被荐为兵部主事,“拨云见日”一是概其剿贼之效,二是述其为官之途。

    卢满江

    [联语]

    卢弓总挽强,射虎擒狼,身经百战勋劳满。

    江表尝骁武,督师治水,伞系万民政德高。

    [说明]

    卢满江(1830—1896),字晏溪,东坑塘唇村人。幼年父母双亡,家贫,贵能自立,忍辱上进。清咸丰五年(1855),离乡从军。咸丰七年(1857),随守备官黄维宝在安徽布政司麾下转战江南一带“剿匪平乱”,屡立战功,赏六品顶戴。同治五年(1864)他带领江南水师前营战船,消灭江浙一带贼乱,升兵都司、游府等职,赏花翎;后调回广东,跟邓安邦办理海防,屡建功勋。诰授备洲游府、后营游府、都督府署水提、武功将军等职。他办事认真,平易近人,心系邑里,力治东江水患,深得邑人爱戴。曾得九十三乡父老赠磅万民伞、政德碑等。

    联用碎锦格嵌入人物名“卢满江”,古四声,“德”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写其早年征战,屡建功勋的经历。“卢弓”即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后引伸为征伐之弓。

    下联述其以武将之职力治东江水患,深得邑人爱戴。“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此指其最初从军发迹之所。“骁武”意勇猛威武。

    谢瑞升

    [联语]

    谢土阐公心,老有养,文得兴,一派和风昭吉瑞。

    升堂明事理,身无骄,性惟淡,丈夫遗训寄楹联。

    [说明]

    谢瑞升(1862—1919),草塘新门楼村人,号琼皆。历任草塘文社理事,积极倡导文风,继建该村蛤梅塘自然新村,拓展农业。同时参加(东山祖所属)筹办春长寿会所,为老人颐养晚年。又主持该村晓亭、恒宇、重山、五崇、四崇诸祖祠重修及开光典礼。与邻村友好,常抱以和为贵。自幼聪颖,好读书,学取得贡元。仪态谦谨,有儒者风度,秉性恬淡,虽置身商场,无庸俗习气。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地光明,受人爱戴。有楹联遗训后人:“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阴。”

    联以碎锦格嵌入人物名“谢瑞升”,古四声,“得、吉”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其平生所热心牵头之公益事业。“谢土”指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

    下联述其人品。

    丁仁长

    [联语]

    仕路憾丁忧,辞翰林而隐田园,仁心长作后人则。

    诗花香卷帙,弘学问以明襟抱,雅韵犹闻潜客吟。

    [说明]

    丁仁长(1861—1926),字伯厚,晚号潜客。琥珀坑丁屋村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886)年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十七年(1892)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十九年(1893)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年(1894)升任翰林院侍讲。二十二年(1896)年转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因父病请归,未及家而父卒,以此抱憾,竟不复出。有《丁潜客先生遗诗》一卷,由其门人李麟颐编,于民国17年(1929)刊刻出版。

    联用碎锦格嵌入人物名“丁仁长”,古四声,“则、学、潜”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其早年之经历,“丁忧”是祖制,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而其以此不再出仕,在朝廷亦为一憾,其孝心还是足为后人为榜样。

    下联述其在学问及文学上的贡献。“襟抱”意为襟怀、抱负。

    谢纪常

    [联语]

    谢拙仕途,且作良医,杏林经典常批注。

    纪功本草,翻成雅句,姓氏风华永播传。

    [说明]

    谢纪常(生卒时间不详),字铭新,黄麻岭人,祖籍岭贝坑。光绪年间举人。隐居不仕,研究医学经典,批注医书甚多。所作诗联已散失,今存《本草联句》一本。曾在神山平康社办理民事,有新门楼谢氏宗祠竖桅纪事为证。

    联用碎锦格嵌入“谢纪常”名,古四声,“拙、播”今平古入,仄声。

    上联述人物在医学上的作为贡献。古时读书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谢拙”意为自谦愚笨而辞职,正指人物中举后隐居不仕。“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此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下联述人物于医事之外的兴趣及影响,突出其著作《本草联句》。“纪功”意为记载功绩。(作者:刘枫)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