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三古”文化 > 古韵人文 >
亭岗劫难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6-01-26 14:50
    第一回  穷愁潦倒空怀志 未及逢时白费心

    亭岗闻名莞邑。在这绿荫环绕,苍翠欲滴的丛林之中,有一座古墓,当地人称“难人墓”。说起这古墓,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小时候听父辈们说过。现不揣浅薄,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回顾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所记如有错漏,希大家批评指正。以下言归正传。

    话说明朝崇祯年间,有个落魄读书人叫卢高彼,传说他是东坑村人。他生的面相不甚斯文,鹰眼钩鼻,不怒而恶,村人都叫他卢钩鼻,真名倒被人忘记了。

    卢钩鼻家庭贫穷,但早年也读了几年书,读懒了身子,耕田种地一概不晓,却心比天高,常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将入相之事。偶然和村民叙谈,听见村民们谈的都是些“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早禾既熟非仓满,晚稻更忧少见金”的种田吃饭话题,就觉得格格不入,认为这些芸芸众生,只晓得番茨、芋仔、红谷米,和他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何止天渊之别,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往往不能谈在一起,于是,村民也不和他多搭理,这样,他益加把自己比作刘伶嵇康,不屑与他眼中的蛮民们共语了。

    一日冬至,天气奇寒。卢钩鼻衣衫单薄,蹲在村口塘边的围篱下晒太阳,捉虱子。村中响了几下鞭炮,到吃饭时候了,晒太阳的人渐渐走散。卢钩鼻家中早已断炊,饥肠漉漉,现在卢钩鼻见四下无人,就挪到村民聚谈之处,见到几根咬过的蔗皮,便捡来翻吃了,看到有只狗吃蕃茨皮,于是把狗赶开,捡起就吃。在一些剥下的蕃茨皮处,见有一团蕃茨只咬了几口,也捡过来就咬。谁知这蕃茨是烂蚁的,咬在嘴里满口苦涩,刚要吐,但肚里实在是饿,喉中像有只手一样往里抓,他也顾不得苦涩了,就吞下去。吃罢,回到深巷中他那七坑瓦的泥砖屋里,只见家徒四壁,冷冷清清,哪有一点节日气味?只有那块烂床板上躺着的他那奄奄一息的老母亲。见此情景,他不禁长叹一声,刚好看到有只崖鹰在高空展翅觅食,顺口吟起一首唐朝崔铉的《咏架上鹰》: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老母亲听见唉声叹气的声音,呻吟一声,微微睁开双眼,摸索着伸出一手,暗处不知拿着什么。只听母亲说:“儿啊,看你不文不武,枉读了几年书,竟搞到这般田地。这枚戒指,是我外家遗物,原想积攒起来,以作他用。不想年关难捱,你就把它先当点米来煮粥,留下活命,再图他算吧。”卢钩鼻接过戒指掂了掂,轻飘飘如同纸薄,能抵米几升?不过有这一丝活路,也只好如此了。当下拿去,换了一斗红米,几斤蕃茨。回到家中,见到邻人送来几个过节蒸的萝卜菜角,便和母亲分吃了,就这样用那些米和蕃茨。捱过了这一年春节。
不觉又到了二月初二这天,围面前聚了一班头戴斗笠赤着胳膊的穷苦人来找工作,这是村中的富人往年常在这天张贴启事,雇请长工,因此现在每到这天,邻近穷人都自觉来应聘。于是一些小商小贩也抓住商机,齐来聚集。一时间,油糍味,葱卷鹅红味,飘满了村外的堤路上,周围村子的村民也用轱辘车推着一些土货从四方涌来。

    卢钩鼻出到村前,只见欲雨未雨春阴垂,红棉朵朵染胭脂。祠堂旁的木棉树下早已摆有一挡测字摊。他想,今年开县考了,如能考上一点功名,也不枉读了这几年书。于是走到摊前,见一老者相貌清癯,有些道骨仙风,他就是摆档的测字先生。卢钩鼻便说明来意,随手写了个“扔”字让先生测。测字先生说:“你以‘扔’字问科举,我看不能如意,还是不去为好。”卢钩鼻问:“这都是为何?”测字先生说:“这‘扔’字,秀不成秀,只有秀的下部;才不成才,是一个提手旁。”卢钩鼻也略知一些科举场中的黑暗,他想起唐诗咏《黄河》的头几句: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实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何况自己囊中羞涩,怎样上路?于是不再妄想。但是前路茫茫,作何生计是好?想到这里,卢钩鼻不禁一脸惘然。

    这时,刚好一个井美村人向他打了一个招呼,他漫应了一下,便以井美村人的姓氏在测字先生的摊上写了一个“谢”字,以求工作,让老人测。测字先生说:“你就收几个蒙童,以教书度日吧,因为‘谢’拆开来就是‘在寸言中立身’,凭嘴上功夫而已。只不过这‘谢’字去掉言旁就是射箭的‘射’字,这身字的开头也是兵字的开头,以后恐怕和兵有些关系。”卢钩鼻听了,向测字先生摊上放下两枚铜钱,当下谢过。他想起自己一番抱负,竟因时运不济不能实现,于是,也无心再去观赏街上的花红柳绿了。饿死事大,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趁着年后开馆,照测字先生说的先找个吃饭的地方,以后再作打算吧。想到此,卢钩鼻背着手,趿拉着木屐,让开众人,沿着那一高一低的红石路往家中走去。
不知后来怎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满腔热情赴喜去  半袭寒衣惹耻回

话    说卢钩鼻被测字先生一番话,说得心灰意冷。回到家中,看着半死不活的母亲,想着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能寻什么活路?况且各地劳力过剩,耕者无其田,找工作找到这里来。好在识字的人不多,照测字先生说的那样,就在附近村中,看有无人请塾师,去混口饭吃吧。

    但这时已是明朝后期了,水、旱、饥、疫各种灾害和各种“辽饷”、“剿饷”、“练饷”,天灾人祸,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人民终岁勤劳不得一饱,哪有钱读什么书。加上“本地姜不辣”,卢钩鼻跑了一个月都没有人请他做塾师。

    眼看三月又到了。“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这一年天又奇冷,真是“正月冷牛二月冷马,三月冷死莳田阿嬷”。这天卢钩鼻在大朗找工作,沿路不时看到饿死冻死在路边的尸首。路过竹山茶亭,他看到那个测字先生正在里边歇脚。他便打了声招呼,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想不到我们又在这里见面。”

    进茶亭坐下,卢钩鼻说:“我正有一事不解,你说我科举无望,我昨天做了个梦,梦见有只凤凰落到了我的手上。凤凰是吉祥之物,这下,我岂不是吉星高照,当官有望吗?”测字先生说:“凤凰吃竹籽为生。现在凤凰落到你的手上,就是说你手中拿着竹杖。而这里死人时孝子都有手持竹子的风俗,我认为你这个梦主凶,不久将有丧父母的凶事。”卢钩鼻听了,大吃一惊,不及告辞便匆匆离去。到家后,果然他母亲已死去多时了。

    卢钩鼻东腾西借,把丧事办毕后,一位从石龙来的远亲说:“前几天,南社村那边有人想请塾师。你是麻身(刚死父母的子女),本地是没人请你的了。你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就去南社村开馆吧。”当下说定,卢钩鼻跟着他的亲人,第二天经茶山,转去南社村应聘。

    原来南社村尚文风气甚浓,历来出过一些贵人,中过一些科举,所以对塾师的要求也高。此前曾有人来应聘塾师一职。在祠堂中,族人出了一上联考先生:“细细柳条拂马背”

    先生对道:“弯弯竹杖打狗牙”

    族中的长老皱皱眉头,又出一联:“圣天子坐早朝,列两边文文武武。”

    先生又说:“穷乞丐跪大街,叫一声奶奶爷爷。”

    族中的长老十分恼火,又说:“五凤楼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生对道: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族人大怒,拍着桌子说这先生志气太低,真是斯文乞食。说出的都是乞儿的腔调,教出的学童怎能有出息?说得先生面上又红又绿,灰溜溜地走了。牛角唔尖唔过岭,有些想混饭吃的都不敢来了。因此,请塾师一事就耽搁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还聘不到人。

    现在,卢钩鼻随着他的老亲到了南社,村人见到他相貌凶恶,不似斯文,又兼衣衫褴褛,就很有几分看不起。刚好村中的榨油场开张,村人就叫他为榨油场做副对联。卢钩鼻确实有点才学,只见他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众人看后,见口气响亮,齐声说好,当下就决定请他坐馆。从此,卢钩鼻就在南社村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

    光阴似箭,龙船鼓响过不久,转眼到了中秋八月。虽然大明江山已是兵荒马乱,但很多人都拣这个季节,谈婚论嫁,当下婚娶的事在这个月多了起来。这一日,村中一姓徐的人家做好事。这姓徐的听说是原鳌峙塘村徐尚书的族人,因徐尚书放的木鹅来到南社村,就派了一些人住到这里。当下,穿红着绿的吹鼓手拥着花轿,大吹大擂地来新郎家,炮竹鸣响,众人猜三道四,饮酒食肉。新娘子是个姓吕的姑娘。饮酒后,按当地风俗,当晚就有很多人来闹新房,摸床头桔,饮新抱茶,卢钩鼻异乡寂寞,也随众人来趁热闹。

    这些闹新房的青年,都爱打闹,一会叫新娘子斟茶,一会卷起烟来叫新娘子点火,捉弄新娘。闹新房的其中有几个是当地的纨绔子弟,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到青楼调笑的,这时有人说:“我听说新娘还读过书,想必会对对子,我这里有一联,请新娘对出下联来:“吕氏姑娘,下口大过上口。”

    说完,不怀好意地哈哈大笑。这上联中,表面是说“吕”字,其实内有深意,于是其他人听后也一齐起哄:“快对,快对!”

    新娘子粉面酥红,一脸窘态。看着这一群手舞足蹈的读书人,含怒地回了一句:“徐家公子,斜(邪)人多于正人!”

    卢钩鼻看着这一群人捉弄新娘,正为她不知如何对付这班人着急,一听下联,见新娘把“徐”字拆开,对得贴切,又反击得好,不禁说了声好。这些青年人正被新娘子的话说得灰头灰脑,一看卢钩鼻说好,便把火气迁到卢钩鼻这边来了。其中有些人知道卢钩鼻只有这一件长衫,内里裤都无得穿,便商量使这一位先生出一下丑。于是,挤来拥去,故意把台上的蜡烛弄熄了,待重新点着蜡烛后,有人故意惊叫:“啊,我失了一块玉佩,是我的传家之宝,值十多两银子呢!”接着大家找来找去,当然是找不着的。有人就提议搜身,卢钩鼻坚决不肯,因为他确实只穿一袭长衫,那条裤因补丁多,重叠重的洗了还没有晒干,因此无穿在身上。那些人便一口咬定是他偷了玉佩,一定要搜。双拳难敌四手,卢钩鼻哪里挡得住?当下被捉住双手,掀开长衫,只羞得一些女的掩面奔逃,而那些浪荡子哈哈大笑,卢钩鼻当堂气晕。

    当晚,在新娘子家,受到这一次羞辱后,卢钩鼻无面在村中立脚了。他发誓,等他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杀死这些人,以泄心头之愤,以报这耻辱之仇!他匆匆跑回馆里,草草打了包袱,连夜离开南社村。

    这一去,有分教江湖中多一恶佬,南社村添成百冤魂。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大圳埔风云际会  细沙岭坐地分赃

    天南地北乱如麻,到处人民不顾家,贫汉们在饥荒年代,“朝求升,暮求合”的要求都达不到,于是一些饥民都纷纷“出东门,不顾归,”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寒溪河,历来是峡内进出省城的繁忙水道,虽说是兵荒马乱年代,仍然商旅如云。于是在角社村和粟边村的交界,聚了一伙贼人,以李万荣为首,专抢劫来往的船只。

    角社村,这一带水面宽阔,水草茂盛,有点像水泊梁山的蓼儿洼。这些盗贼,以大圳埔为基地,西到石龙,北到罗浮山,东到宝山,南到大岭山,四通八达,有广大地方回旋,官兵都莫奈他何,于是李万荣等人都在此坐大。

    话说卢钩鼻在南社村受此大辱后,连夜来到大圳埔,投奔到李万荣处。李万荣一伙,并无明确的政治目的,唯以桃园结义为楷模,以梁山聚义为榜样,人物鱼龙混杂,大多并无见识,只为生活计走这条路,所以入伙不难。当下卢钩鼻被带到埔中一高墩处,只见这里搭着几座草棚,众强盗用些赃银,买了许多好酒好食,正开怀大嚼。李万荣问卢钩鼻姓名等情况,卢钩鼻讲了自己的落魄情形,李万荣就让他入了伙,卢钩鼻说:“现在入伙这里,啸聚山林,劫富济贫,也是英雄本色。将来得有机缘,仍可建功立业,终不致埋没一生。”李万荣说:“这话不错,我们现在就是缺少一些识字的人。以后凡事不可有首无尾,现在我们就同伸大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众人齐声响应。

    这时,正是秋高气爽,星月皎洁,卢钩鼻有了落脚点,吃得酒足饭饱,见此情景,不觉乘兴吟了一句:星朗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吟了这句,急切中找不到恰当的下联,不禁沉思起来。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霎时阵风吹过,茅草飒飒,云遮月蔽,卢钩鼻见景生情,随即说道: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大家见他如此文采,又隐隐有不凡抱负,尽皆佩服。卢钩鼻于是在此坐了第二把交椅,当起师爷来。

    据说卢钩鼻出走的当晚,南社村的儒童谢玉,在朋友处饮酒归来,当时已是三更天,经过村边水塘的那间鱼寮(水塘主人在塘边建来放网具等物的茅屋)时,见里边灯火荧荧,以为有人宵夜,正要走过,忽被两人捉住说:“你来刚好,正叫我等找人帮忙呢。”拉至寮中,见中间坐一位当官的,玉带红袍,气象威赫。谢玉伏在台前,当官的说:“麻烦你登记一下,不要怕,是明年八月的事,与你无关。”当下有人递上笔墨,叫他坐在阶下,一会见外面堆了很多人头,几个人将人头搬向西边,每搬一次,向谢玉报数,看谢玉写后又搬,一会搬完,共有一百多颗。登记完毕,有人即向谢玉要过册子,当官的说:“你累了,去休息吧。”谢玉伏阶下,心里怦怦直跳。后听得静了,抬头一看,并未见到什么,怀疑自己喝醉了发梦。直到后来卢钩鼻带人来报羞辱之仇的事后,才醒悟起来向人提起这次奇遇,此是后话。

    卢钩鼻入李万荣一伙后,也带人打了几次“明火”(抢劫),其中遇到雨季,大圳埔的高墩也被水淹没,就把山寨移到角社村一处地名叫细沙岭的山坳边,那里离村远,况且附近也有一间天后古庙可以藏人。有次酒后,卢钩鼻还在庙中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表示他不甘心一辈子作贼的心迹:

    人穷大碌藕,天地苦头牛,
    志高埋秃路,何日得名高?

    一日,探听得有伙客商在河中经过,众人都要去抢,卢钩鼻说:“安分客商在这些年代赚此蝇头微利,弟兄们不要去抢,若是贪官污吏的非分之财,取之才不伤义气。”众人说:“二哥有所不知,我们探明了船上载得都是些金银珠宝,不像真正商人,想来是假扮的客商。我们尽管去抢,抢来后,问明真是客商,再放他们不迟。”李万荣说:“这话也说得是。”当下大家带上刀枪,齐到偏僻处埋伏。

    一会,果然有艘大船,由十几个客商押着顺水面而来。大家喊一声一齐杀出,那十几个客商也有武器,拔出来抵挡了一会,有几个客商被生擒活捉去了。李万荣叫来问了底细,才知那班客商果然都是贼佬假扮的,在常平一带劫了一阵,预备从水路回巢。当下李万荣说:“原来都是一家人。”便叫手下将东西还给他们,免伤江湖上的义气,那些贼佬见李万荣义气深重,手下武艺高强,都情愿投降。李万荣大喜,也与他们兄弟相称,这样,细沙岭这里,竟聚集了几百个杀人放火,不怕死的江湖汉子。

    卢钩鼻自做了强盗,满心欢喜,想起过去缺衣少食,做人无点趣味,不如现在开怀。他见李万荣人多势众,便向李万荣提议制定些规矩,用来约束大家,以后好统领调动。李万荣大喜,说:“言之有理,若然毫无限制,何能长久?”因卢钩鼻颇识几个字,就叫他议定一些规则,布告众位兄弟。这样,李万荣一伙的事业果然一天发达一天,较以前有了气势。
李万荣一伙后来怎样发展?成什么气势?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回  咸鱼摆尾撩王瘾  重金厚礼觅高人

    转眼又到了金秋时节。李万荣一伙,水来时搬上细沙岭,水退后又回到大圳埔。这一晚,虽然是时逢乱世,但中秋节还是过的。李万荣放大家饮酒赏月,他和卢钩鼻也捉了只水鸭煲粥,又炒了一大钵田螺,几人围在一起饮酒。谈说间,卢钩鼻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在南社村受到的耻辱,不觉长叹一声。李万荣看此情景,问:“兄弟长吁短叹,莫非有什么心事?”卢钩鼻讲起在南社村的事,大家大怒,纷纷说要帮他报此之仇。

    说干就干。第二日天刚亮,李万荣带了大队人马,来到了南社村,把全村人集中起来,让卢钩鼻查找当日污辱耻笑他的人。村民见这群人手执刀枪,来势汹汹,非常害怕,有关人都互相指证,一些人也乘机把平时和自己有矛盾的胡编乱说一气,一时竟牵连了一百多人。于是,卢钩鼻指挥众贼人把查出的一百多男女老少,绑至村旁的水塘边。大肆屠杀,流的那些血液,使塘里的水都变成红色,多年不变。后来当地人把这口鱼塘叫做“红塘”。

    一日,大家在埔中闲坐,卢钩鼻说:“我们守在此处,抢劫勒索,终不是久远之计,目前,天下纷纷,正是大丈夫有为之时,不如趁现今朝廷顾我们不上,索性做大开去,干出一番事业来,不知哥哥意下如何?”李万荣说:“我也有此想法,一有机会我们便当出去,带领大家大干一番。”众人都说大哥有见识,跟着大哥将来一定有出息。

    卢钩鼻说:“起早不如赶巧,我们现在就禀告神明,看是如何?”说完,卢钩鼻拿来两条“哽死仔”咸鱼,说:“如果今后能够成事的,就咸鱼也能摆尾,豆腐可以起篱(砌墙)。”说着,把两条咸鱼往水坑中一放,只见两条咸鱼在水中一摇一摆偏来偏去地沉到水里。众人见此,一声欢呼,都说:“大哥上应天星,有神灵扶助,将来定可做皇帝。”原来这“哽死仔”咸鱼,骨多肉薄,像块扁扁的椭圆形树叶,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于是像块树叶在空中飘动一样往下沉,看来好像咸鱼摆动。卢钩鼻用这套权术愚弄众人,以证明天命所归,真有心计。当下,卢钩鼻又说:“你们看,连神灵都有启示,我们何不趁机现在大干一场?”

    李万荣本是个莽汉,见众人欢呼,又见到咸鱼真的摆尾,以为自己真是真命天子,于是撩起了他要当皇帝的美梦,决定大干一番。想到这里,他就叫卢钩鼻进寮中商量大计。

    卢钩鼻说:“近来很多人都到亭岗的七姐庙进香,峡内外远至佛山的香客都有船来到,说庙中来了一位高人,卜卦算命,十分灵验,六壬之术,无不精通,我们何不请他下山当我们军师,助我们成就大事?”

    李万荣听了大喜,说:“真天助我也,快准备派人去请。”于是备下礼物,派人坐船过彭塘桥,向亭岗岭的埠头撑去。

    这亭岗岭,峰奇岭秀,树木森郁。特别是山顶有块奇石,石上有一脚印和一个手印,传说是仙人黄野人从罗浮山走来,一步跨在石头上印下的,看去宛如天然生成,人称是神仙脚印。山北种满枫树,一到秋天,红叶似火,又是另一番景致。当地人见这里风水甚好,在山巅建了一座壮观的“七圣仙娘庙”,里边供奉着七圣仙娘,常年香火鼎盛。特别是每年的七月初七“七姐诞”,远近的善男信女慕名而来。岭上岭下,人们通宵达旦拜神,举行庙会,热闹非常。从山下一路麻石砌的石级,呈“之”字形通向山顶的庙宇。半山有一亭,供游人歇脚,也有人在此摆卖“老耳糖水”。有人写诗道:

    高阁登临快晚晴,好风吹送葛衣轻。
    云中古庙疏钟动,树里斜阳远岫明。
    被岸软沙眠乳犊,蘸波扬柳啭流莺。
    归途岸踏阶前月,何处渔舟短笛横。

    山下的码头,常年泊有来进香的船只,渔舟画舫,俊男靓女,引起一些文人墨客的诗兴:

    轻舟斜日看亭岗,天落蓬瀛与世殊,
    云气有时连上下,江声不断自朝晡。

    李万荣派来的几位汉子,抬着礼物上了岸,按李万荣的吩咐,一路来到庙前,只见庙貌巍峨,凭栏远眺,一望无际,几十里天然美景尽入眼帘。这美景能看多远?请看:

    寒溪烟霞生袖底,罗浮云海落樽前。

    几人进去,只见香烟袅袅,灯烛明亮,七仙女栩栩如生地并排坐在神台上。台下一位道士打扮的五旬老者,坐在八仙台边,为来拜神的人解释签文。

    不知李万荣他们能否把那位高人请下山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回  道士修书拒邀请  匪贼招兵驻马坑

    话说几个喽罗兵抬着礼物进入庙中,放下歇息。只见雕梁画栋,做工精致。庙分两层,上层是正殿,供奉着七圣仙娘。左右偏殿,供奉着金花夫人,观音大士等神仙。两边为游人憩息的大厅,墙上都是题着密密麻麻的诗词。有些是墨写的,有些是用木炭写的。有些写得粗俗无聊,如:

    昨夜亭岗睡,秋风扑面吹。门外哗哗响,
    以为鬼仔来。静静望门外,原来是风吹。

    有些是抄来的,表达了下层文人对畸形社会的怨愤,比如这首曲子: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座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有些抄的是反诗,像这一首: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其他的题字和诗词,在墙壁上或高或远,或陈或旧,看不甚分明。

    几个人打听得李万荣要请的原来就是坐在八仙台前的这位道士,当下便说明来意。这道士名叫黄石印,是马坑黄屋村人。他熟读兵书,精通谋略,爱好钻研一些奇门遁术,素有大志。因见朝廷腐败,臣子倾轧自残,连本邑出身的兵部尚书、抗清名将袁崇焕也遭崇祯皇帝猜忌而被冤杀,于是无心出仕,只在乡间蛰伏,以诗酒自娱。今见天下大乱,四方豪杰纷纷起事,又看亭岗岭景色优美,是一隐伏的好去处,就住在庙中。现在黄石印见有人来请出山,便卜了一卦,卦曰:

    目下如冬树,枯落未开花。
    看看春色动,渐渐发萌芽。

    从卦上看,似乎有些来头,当下犹豫不决。于是到厨中提起两条大鱼,一条是鲩鱼,一条是鲤鱼,是山下渔民刚送来的,叫几个喽罗兵带回去回话,说:“此事暂且搁下,现趁鱼儿新鲜生猛,捉回去请大王拣一条煮食,剩一条拿回来给我。”

    众人不知什么名堂,遵照吩咐把鱼拿了回来给李万荣,照黄石印的话说了。李万荣不知什么意思,见两条鱼都生猛可爱,只是鲤鱼多刺,而这鲩鱼大些,刚好煮来饮酒,于是便留下鲩鱼,叫人把鲤鱼送了回去。

    黄石印看了,掐指一算,算出留连时,玄武主事,凡事难成,求谋昧明,官事只可缓,心里道:“李万荣到底不能成大事,仍是强盗终身啊。”便把鲤鱼接过,叫厨下煮食,自己写了封回信,叫来人说:“大王意思已经知道,现有回信一封,请你带去给大王,便知分晓。”来人当下辞过,赶回去了。原来黄石印见李万荣选择了鲩鱼,因鲩鱼又名叫草鱼,所以说他免不了仍然是草寇,鲤鱼跳过龙门可以化龙,而李万荣没有选择鲤鱼,可见这是天意,因此推测他成不了气候,便没有答应下山。李万荣他们哪里晓得此中意思?

    李万荣他们接了回信,卢钩鼻拆开一看,信中说:“承蒙大王厚爱,不胜感激,惟山野村夫,才疏学浅,况年已半百,精力已衰,军机大事,实难胜任,务必恕罪。”卢钩鼻说:“你看,他不肯来,怎么办?”李万荣说:“这黄石印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有才学还不清楚,他不来就算了吧。”当下便不再坚持。

    却说李万荣、卢钩鼻为了成大事,到处招兵买马,一时间,周围一些二流懒汉,江湖烂仔都来入伙。当时四处起义,官兵抵敌还来不及,自然顾不上李万荣他们一伙了,因此使李万荣一伙乘机发展,这也是天助他猖獗一时也。一时间,在这荒埔之中,竟聚集了一二千杀人放火,不知死活的盗匪。李万荣看看势头日盛,得意非凡。但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粮草日缺,卢钩鼻便提议马上向周边发展筹集粮草,他分析周边情况:角社地少,周围是水,无田,村民都是靠撑艇打鱼放虾,或在露出水面的土墩上做瓦为生,无粮可夺;马坑这边,几条村都有田有地,富家较多。于是李万荣便将队伍转过寒溪河,到掘头冲彭塘桥一带驻下,操练喽罗,整顿武备,筹集粮草。顿时,掘头冲这一片地方,战云密布,刀光耀目,杀气腾腾。正是:

    贼气雄兮射白云,世事乱兮百姓惊。
    龙蛇杂兮泾渭浊,天下混兮何日平!
   
    要想知道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回  天台大摆乌龙阵  妙计智退众贼兵

    在七圣娘庙中,黄石印自从推辞了李万荣、卢钩鼻的邀请,不去当军师帮李万荣造反后,就想到这一带乡村的人民将要遭殃了。当晚在山上夜观天象,见白蛇贯月,叹道:“月贯芒刺,国昏乱,大兵将起矣。”于是下山动员村中人民疏散,又回到黄屋村中,组织丁、彭、黄三姓联合,做好防御贼兵的工作。

    当时,因盗贼蜂起,丁屋村和黄屋村的村民为保护家园,在正德年间就在村庄周围修筑起城墙,称为马坑城,墙顶青砖铺地,在上面可骑马走车,十分坚固壮观(丁屋村还剩一段遗址,黄屋村的已拆毁)。

    开始时,村民们见到李万荣一伙来势汹汹,个个心惊胆战,都准备各自逃命了,黄石印来到,同黄屋村乡绅黄云灿一起,召集众人说:“大家知道,千斤之象,不怕虎而怕鼠,三寸之蝎,不蛀棘而蛀松,是以制必取其所畏。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团结起来,就能够自保。不然逃到哪里都一样。”于是,大家在黄石印的帮助下,组织乡丁,依靠马坑城,修补围寨栅栏,安装土炮,准备火药,一时信心大增,誓死保护自己家园。

    各村组织壮丁,编好队伍,在黄石印指导下进行训练。黄石印在讲解阵法时说:“圆阵属金,方阵属土,曲阵属水,尖阵属火,直阵属木。敌如用直阵来攻,我以圆阵对立。敌以圆阵来攻,我以尖阵克之。其余以此五行相克之法类推。这样贼人必败。”

    李万荣一伙人因是盗贼出身,平时打劫虽然英勇,但要进行攻城对阵,就没有什么纪律了。他们像往常一样,以为村民们见了他们,像散沙一样各自逃跑,根本不堪一击的。因此都不把村民们看在眼里,十分骄横。当下,李万荣带着贼兵,乱哄哄来到村前,在卢钩鼻的一声呼喊下,众贼人人都一窝蜂向前,全没有一点阵法,生怕走得慢了,不能杀人劫物,捞不到便宜。但想不到,一来村民们为保护家园,人人同心敌忾;二来在黄石印的指导训练下,很有纪律。一见贼人蜂拥而来,都不惊慌失措,人人各就各位,做好反击准备。当见到指挥台上红旗翻动时,马上发炮还击。黄旗一指,乡丁们手挥锄头扁担,呼啸着向前冲杀。李万荣他们估不到村民们有此一着,抵挡不住,死伤多人,一时纷纷退后,人践马踏,又死一批,其余皆四散去了。

    村民们见贼人被打得丢盔弃甲,都欢呼跳跃:“走了,李万荣被我们打退了!”黄石印收齐人马,见没有损伤,便组织人员严密监视防范,恐防李万荣再带人来报仇。一边轮班休息,以逸待劳。

    李万荣第一次出兵,以为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进村抢到粮草,谁知粗心大意,搞到损兵折将,正应了“骄兵必败”一句老话,当下气得大叫,说:“小小村子,也让我折损人马。等攻破围寨,定要杀个鸡犬不留!”当下,又召集人马,整齐大队,再来袭击。但马坑城上,设施齐备,城台坚固,待贼兵攻来,村民们在城上放炮扔石,贼不能接近,跑得慢的,就又死伤,只好又退回去。经过几天的攻打,李万荣他们都占不到便宜,而黄石印组织队伍,频频袭击贼兵。李万荣再不敢小看这些村民了,就采用围困的办法,进行拖延。

    话说李万荣的人马,驻扎在掘头冲岭,这些荒岭,是村民营坟造墓之地,在兵法上称为死地,在死地上安营是一大忌,人马夜多惊恐,久居兵士必然生病。果然,李万荣他们围困了一个月后,那些士卒因餐风露宿,瘴雾又重,不时有生病和死亡的,顿时士气大减。

    这边,黄石印对黄云灿和各村的乡绅们说:“与敌人相持,胜败未分的时候,谁有充足的粮草,谁就最终胜利。现在李万荣他们死牛一边颈,固执地拖在这里这么久,我估计他们没有什么粮食了。兵法上说,军队没有粮草,必败无疑。我看不久贼人就要不战而退。”

    为对敌人攻心,动摇李万荣卢钩鼻的围困,黄石印采用《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计中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就事寡奇变,运行于无有之地,转掉于不形之初”。“空城计”本来是说没有设防的要故意显示其空隙,使敌人更加难以惴摩,而黄石印巧用兵法,示强于敌,利用黑夜掩护,组织村民们在晚上用竹围围着杂物,上面盖一层老糠,还将一些石灰和火灰相拌和晒在天阶(天台)上,以充火药。白天,贼兵们在天马岭上看到村中粮食充足,火药也多,都大吃一惊,马上报告给李万荣。

    李万荣、卢钩鼻他们赶来,遥望村中,果然家家有粮食,户户晒火药,老弱妇孺在巷中休闲娱乐,青壮男丁穿梭巡逻,吓得面都黑了。卢钩鼻说:“看这村中,乡丁组织有序,定有高人在指挥帮助,我们在此耗费时间无益处,还是走吧!”李万荣想,长此下去,只有自己困死自己,当下同意撤围。

    在亭岗七圣仙娘庙隐居的黄屋村奇人黄石印,带领村中壮丁,和李万荣的贼兵经过两个多月的较量,打得贼兵损兵折将而村民安然无恙。为保护马坑三村人民立了大功,深受村民爱戴,纷纷要为他表功讨赏。(后来在肇庆的南明朝廷闻黄石印和黄云灿他们剿贼有功,特赐七星宝剑一把。而黄石印已去亭岗隐居,此剑授于黄屋村乡绅黄云灿,并升黄云灿为兵部主事。七星宝剑现保存在黄屋村委会,此是后话。)

    看到此处,后人有诗赞道:

    闻说马坑多智奇,善能谈笑解重围。
    天马岭上愁蔽日,亭岗顶上瑞呈辉。
    一片丹心安地角,六韬兵甲破贼威。
    千古英雄谁不羡?事迹载入简编看。
   
    不知后来又怎样?请再看下一回分解。

    第七回:设道场安魂抚鬼  吟诗句凭吊难民

    李万荣,卢钩鼻一伙贼兵,见围攻不下马坑城,便转过来对亭岗附近的村庄进行洗劫。几百人一队,呐喊一声,直奔入亭岗、庄辽、钊坑这些村庄,手挥白刃,到处斩杀。一时只见: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一些老弱村民,走不脱的,都死于非命。一些走出村子的,因附近都是小山,当地人称掘头冲(掘头,东莞语有各种解释,其中一种为不通的意思,如掘头巷即死胡同。),人们无路可走,见被贼兵追赶,一些血气方刚的后生,便奋起反抗,一时竹杆棍棒挥舞,打得贼兵抱头鼠窜。有些打成一堆的,老人用石头砸,妇女用牙齿咬,在山岗和水坑边,一时响遍惨叫声,但终因贼兵人多,村民寡不敌众,被贼兵一番冲杀,只杀得村民尸横满地,血流成渠。贼兵们在村中翻箱倒柜,搜刮财物,或者选择富有村家,大肆劫掠金银布帛。各种东西不计其数,捆载回巢中。钊坑这条村庄,就是在这次劫难中被毁了(没有开发平谦工业园小塘村、彭屋村都常常在这些旱地上挖到村庄遗址上的砖瓦)。当马坑那边,黄石印得知惨变后,带人来支援时,李万荣、卢钩鼻一伙,已转到井美村围仔,火烧井美北门,杀了一百多人,最后到大朗、宝山那边去了。

    一场浩劫过后,掘头冲一带的田地水坑边,躺满被杀死的村民,那些血水通过彭塘桥下流入寒溪河中,从亭岗岭下至角社村的大窑(在河中的一个高土墩,村民在上面做瓦,建有烧瓦窑。)一带的河水都被血染成红色,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黄石印组织和带领马坑城中的村民,在亭岗岭下挖了一个两人多深,几丈长宽的大坑,把散布在各处的死者都抬拢来埋入坑中,免遭野狗啃食。大人小孩一共四五百人,一时填满。众人在此将这个坑堆成一个大墓,称作难人墓。

    从此,这里常阴风飒飒,荒草萋萋,在月黑之夜,细雨蒙蒙中,隐隐有叫苦声。正是:寒食不见纸钱飞,只有啼鹃替人哭。

    以后,这里屡见怪异,有人夜过这里,见林中无数人影,月明之下,络绎不绝。身后常听到脚步声,回过头去看,又不见一人。一次,黄菊园尹嫦一早到庙里上香,到亭岗山下,见两个妇女并排在前面行路。追上去时,两个妇女背向她站在路边避让。尹嫦打招呼说:“你们也这么早来添香?”

    两个妇女回过身来,只见面上满是血污,颈上刀疤犹新。尹嫦一时吓倒在地。

    一晚,黄石印正在庙中看书,朦胧中,听到外面有人吟道:

    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
    鸦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

    黄石印想:这诗鬼气森森,兵荒马乱年月,是谁半夜来此?黄石印出门,望见树阴下一团黑影。黄石印问:“你是谁?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吧,不要在此吓着别人。”

    黑影向黄石印说:“我是村中蒙难的一个儒生,很感激处士帮我们掩埋尸骨,使我们不至于暴露荒郊。但现在我们男女混杂,很不方便。先生能再给我们打斋超渡一下吗?”

    黄石印说:“好吧,我们择日打斋,愿你们早登极乐。”黑影多谢一声,便不见了。黄石印一惊,睁开双眼,见台前蜡烛已残,原来是南柯一梦,而刚才情景仍历历在目。

    黄石印不负嘱托,选了吉日,召集一些人,捐了些钱粮,在难人墓前设立道场,打斋超渡众位冤魂。大家焚钱撒米,祷告众鬼,男归男行,女归女行,各安本分。只见墓前“嘶嘶”声响,旋风起舞,卷起钱灰,经久不散。自此后,再无怪异之事发生。后来,再树碑刻石,并在墓前建一小亭,名“白骨亭”,供人拜祭。(这亭在文革前还存在,现已拆毁。)

    又过了三百年,有个才子张铭恩,是东坑新门楼人,清朝秀才,从小聪慧,经史子集靡不博览。早年曾在北京、山西等地供职,后因母病南归。在一九四0年重游亭岗时,来到了难人古墓前凭吊。他拨开茅草,沿着依稀路径,来到亭前,在夕阳残照下,只见古墓已因年久失修,墓脚的砖灰剥落,周围爬满藤蔓,连白骨亭上的瓦缝中也杂草丛生,一片破败景象。几只被惊动的乌鸦飞起,引来鸦声阵阵,令人悚然。

    见此情境,他联想当时国难当头,不禁满怀感慨,当即口占一首《吊难人古墓》:

    阴风飒飒卷骷髅,荒草斜阳土一丘。
    乱世做人身命贱,名山为鬼地方幽。
    年年野祭逢时节,夜夜磷飞作火球。
    国难未平增感喟,郊原白骨有谁收?

    这难人墓的来历既明,本文就以秀才张铭恩这首诗结尾了。现在亭岗被开辟为旅游区,建议修缮一下,作为一处历史陈迹。最后,愿在李万荣,卢钩鼻那次作乱中蒙难的村民们安息吧。(作者:苏广明)

    附:参考资料

    1、《东莞民间故事与传说》叶畅生先生《“红塘”的由来》。

    2、《东坑风情录》彭灿晃先生《亭岗古庙》。

    3、《东坑风情录》丁文华先生《丁屋古围墙》。
来源:东坑镇“三古”办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