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今日看点 > 今日要闻 >
打好群众“牌” 用好政策“招”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1-07-01 09:42

    做过细的群众工作,用活用好优惠政策,盘活资源是塔岗、凤大成功脱贫的关键

    ● 核心提示

    抓好扶贫工作是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上级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东坑镇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坚决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全力完成目标任务。

东坑镇提出了“6+1”镇内帮扶思路,以及“一帮一”结对帮扶,多管齐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目前,东坑镇有3个欠发达村和329户低保户,还有一部分边缘困难家庭。为此,东坑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提出了“6+1”镇内帮扶思路,以及“一帮一”结对帮扶,多管齐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6月23日,镇委书记、人大主席黄为国也对镇内扶贫工作提出了五个要求,即扶贫要先扶志、扶贫要巧用政策、扶贫要用好资源、扶贫要有群众基础、扶贫要融入镇发展规划。

    近日,本报特派记者深入到已成功脱贫的塔岗村和凤大村,了解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分享村民生活改善的喜悦,并介绍和剖析他们脱贫的成功经验和原由。

    >>  书记寄语

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 黄为国

    “扶贫要扶志,要脱贫关键在于要有信心。”镇委书记、人大主席黄为国在分析东坑镇扶贫工作时指出,东坑有五个欠发达村,其中塔岗和凤大两个村已成功脱贫,他们的脱贫经验值得未脱贫的黄麻岭、角社、彭屋三个村借鉴。 

    “镇内扶贫工作,重点要创新帮扶方式,提升欠发达村和低保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黄为国说,镇内扶贫要把“树立脱贫志气”作为扶贫工作的先导工程,要先坚定脱贫的信心,然后再用活用好市、镇的相关优惠政策。目前,东坑镇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扶欠发达村调整村组经济结构、开发新项目、落实群众就业等方面工作。

    同时,黄为国也要求未脱贫的三个村村两委干部要做过细的群众工作,让群众认识到本村所处的发展时期,更要积极向群众宣讲现在的政策,力争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推动本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此外,黄为国也希望三个欠发达村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求发展之路,开拓新项目,提升村的经济实力,而困难群众也要树立脱贫致富信心,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实现长久脱贫致富。

    >>  先进经验

塔岗村:巧用政策活用资源

    盘活资源抢抓机遇

    “我们村是2002年被东莞市列为扶贫村的,2008年我们就脱贫了。”塔岗村党支部书记李绍洪介绍该村的脱贫经验,以前该村只依靠建厂房收租金,这种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耗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经济增长也跟不上日益加重的社会管理成本。

塔岗利用地缘优势,主动接受农业园的辐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当时,村两委已经意识到,不能再靠这种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来经营,必须要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才会有发展。”李绍洪告诉记者,针对当时该村的实际情况,加上2007年市出台的给予扶贫村500万元贴息借款的新政,该村决定要巧用市、镇的倾斜政策,进一步盘活土地,并开发了塔岗工业区,引进益龙建材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2008年,该村又主动抓住东兴东路升级改造中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沿路商业,改造旧厂房,因地制宜进行“退二进三”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同时,针对正在开发中的农业园,该村积极配合,主动接受辐射。

    做过细的群众工作

    村集体发展的前进道路上,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除了不定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倾听群众心声外,还派出驻村干部深入到村民家里,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李绍洪表示,该村在狠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对于村里的低保户,塔岗村除了按照市、镇的相关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外,还主动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以前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手艺,所以一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自从东坑农业园开发后,村委会就介绍我去那里上班,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生活也好了很多。”今年快50岁的李姨告诉记者,她是村里的低保户,以前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家里的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在农业园工作,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里,一方面可以帮补家计,她十分感谢村委会的帮忙,也很支持村委会的工作。

凤大村:主动融入镇级发展规划

    统筹发展提升土地价值

    凤大村位于东坑镇中心区,但因为一直以来都以低层次、低水平、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为主,存在集体经济管理漏洞大、经济发展质量较差等问题。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应洪介绍,村两委干部很早便认识到要发展就必须转变的事实,近年来,该村结合镇委镇政府全面统筹规划现有土地的时机,主动接受辐射,先后完成了凤兴路、凤新路的升级改造,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土地统筹,力求借助政府的统筹规划,全面盘活本村的土地资源,以此来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为了让我们村可以尽快脱贫,村两委干部想方设法,主动融入全镇大发展的规划。”黄应洪告诉记者,该村之所以能够顺利脱贫,主要在于将村的发展规划融入到镇大发展的规划中,近几年,该村主动盘活本村的土地资源,并通过土地储备抓住机遇,与镇的发展连成一体,走资源盘活优化的效益型道路。

    感情帮扶建立群众基础

    “很感谢村委会、镇政府的帮助,我们家才能建起新房子,如果单靠我个人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做到。”今年54岁的良叔曾是凤大村的低保户之一,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该村村委会得知政府有住房帮扶政策后,便帮良叔申请得到近五万元的补贴资金,建成了如今70多平方米的新房。良叔告诉记者,现在其儿女都就业了,今年也实现脱贫,“村委会帮助了我很多”。此外,该村还为16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介绍工作,经常走访群众家里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干群间的隔阂,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凤大村作为东坑镇两个脱贫村之一,深刻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该村主动联系群众,向群众讲清村发展思路、规划,争取群众支持,并创新模式制定“结对联系卡”,对全村270多户村民进行结对联系,从村民日常生活、就业、读书等方面给予及时的了解和帮助,加强干群联系,加深干群感情,建立群众基础。

    >>  相关新闻

    市残联干部“一对一”帮扶彭屋27户困难家庭

    6月28日上午,市残联干部一行20多人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东坑镇彭屋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慰问活动,通过面对面座谈、落户走访等形式,为低保困难户送温暖。

市残联干部一行20多人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东坑镇彭屋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慰问活动。

    市残联干部一行兵分五路,分别深入到彭屋村残疾人家庭、单亲家庭等27户低保困难家庭,与困难户展开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生活、生产等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电风扇,鼓励他们要坚强生活。

    据了解,市残联自2005年结对帮扶该村以来,积极帮扶该村各项事业发展,着力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目前该村低保困难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2010年已脱贫6户,预计2011年脱贫3户。

    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好市残联机构的功能作用,从残疾人康复、补贴救济等方面着手,尽力帮扶彭屋村的低保困难户,助更多的低保户脱贫解困。

    不少受慰问的低保户都表示,在市镇的关怀和帮助下,他们一定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就业,拓宽收入来源,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  记者手记

脱贫致富关键要树立“志信”

    欠发达村之所以贫困,有其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想要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有没有脱贫的志气和信心。近年来,市、镇不断出台各种帮扶欠发达村、低保户的政策,从村发展、建设到个人的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多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保障欠发达村、低保户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其增加收入来源。

    可是正因为有了政府的政策帮扶,很容易让一些欠发达村、低保户萌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果仅靠“送式扶贫”根本无法让其摆脱贫困,反而会出现变本加厉的情况,所以东坑镇提出“扶贫要先扶志,脱贫关键要有信心”,让欠发达村、低保户积极主动想出路谋发展,力争摆脱贫困,建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俗语曰:“治贫先治愚,致富先扶志。”扶贫不能重物质而轻精神,而应该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要送志气。目前,东坑镇还有3个欠发达村,300多户低保户,政委镇政府结合镇大发展规划的契机,有意识的将部分发展项目投放在欠发达村内,促使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对于低保户也以免费培训、推荐就业等形式,让他们通过提升技艺、劳动脱贫致富,去年就有近50户低保户成功脱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扶贫济困的真正目的。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