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今日看点 > 今日要闻 >
李仲球:东莞木鱼歌被逼着创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0-06-01 09:08

    姓名:李仲球

    年龄:63岁

    关注理由:他参与创新改编的木鱼歌《三个萝卜一个坑》,获得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奖,但他觉得形式落伍的木鱼歌没有观众,希望创新木鱼歌,能够找到继承人。

    5月25日上午,63岁的退休教师李仲球急不可待地翻开报纸,得知自己参与创新改编的木鱼歌《三个萝卜一个坑》,获得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奖。老人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木鱼歌。

    不过,短暂的欣喜之后,这位木鱼歌的主要传承人眉头紧锁,“拿再多的奖,再大的奖,不创新不转型也只有死路一条。

    李仲球与木鱼歌结缘,是从童年时代开始。

    “我兄弟姐妹五个,奶奶最喜欢我这个老大,我直到13岁还跟老人家睡一张床。”李仲球回忆起陈年旧事,仍有点得意,“从小就听奶奶哼木鱼歌,天长日久,我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毕业之前,李仲球也经常跟村里宣传队到广场唱木鱼歌。那时,都是演员一个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1966年李仲球高中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都不敢唱木鱼歌了。”李仲球说,木鱼歌因此中断十年之久,并险些失传。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李仲球自编自演的《雇工诉苦》登台。这首以本村人去南洋打工的经历改编成的木鱼歌一出来,台下便鸦雀无声,泪流满面。

    “当时场下黑压压五六百人,那叫一个壮观。”李仲球说,这个场面深深刺激着他。“那时我就立志,一定要把木鱼歌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东莞人,都能够传诵木鱼歌。”如今,木鱼歌先后成功获批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从村头广场跃上了大剧院,还拿了全国性的大奖。可李仲球,似乎并不开心。

    对话

    自豪

    木鱼歌

    曾受老外追捧

    记者:作为木鱼歌的传承人,您对它的历史了解有多少?

    李仲球:东莞的木鱼歌又叫做盲佬歌,因为最初的时候都是很多盲人在演唱。

    东莞的木鱼歌起源于明末清初,那时在国际上都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历史上有关木鱼歌的书籍,最好的版本都流传到国外,外国收藏的数量也远比国内及东莞多。

    记者:现在的情形如何呢?

    李仲球:(摇头苦笑) 现在?我都63岁的花甲老人,可在木鱼歌的传承人里,仍算是最年轻的,在我的后辈当中,能够演唱木鱼歌的几乎没有。

    记者:木鱼歌曾一度失传,再次进入世人眼帘是什么时候?

    李仲球:2006年东坑举行卖身节,我们精心打造包装的《木鱼说唱卖身节》在开幕式上隆重登场,演员们一个个盛装打扮,表演也活灵活现。经过媒体报道后,沉寂多时的木鱼歌一炮而红,并受邀参加中国农民文艺会演出。

    无奈

    木鱼歌落伍没观众

    被逼着创新

    记者:说说您这么多年对木鱼歌最真切的感受。

    李仲球:我记得在30年前演唱木鱼歌,会有很多观众,那时很有成就感。主要原因是当时可娱乐的东西不多。现在有很多新的流行元素产生,木鱼歌在形式上落伍了。

    记者:您觉得木鱼歌好听吗?

    李仲球:我们老年人觉得好听。可说实话,也真不好听。歌词太单调,形式也单一。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年轻人更喜欢流行元素。

    记者:所以观众越来越少。

    李仲球:是的,相比以前真是天壤之别。这就逼着我们创新、转型。改变一下说唱形式,增多一些角色,再融进去一些戏曲、小品元素,争取把观众拉回来。

    记者:效果怎样?

    李仲球:短期看来,还是有成效的,我们还受邀参加中国农民艺术节表演的。现在我们都把舞台从村头广场搬到玉兰大剧院、文化周末等大舞台,我也去那里表演过。

    心痛

    拿了全国大奖

    却丢了“莞味”

    记者:东莞木鱼歌先后成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又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示名单,您高兴吗?

    李仲球:高兴。毕竟木鱼歌受到了关注,有这些头衔,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东莞本土人重视。

    记者:为什么强调东莞本土?

    李仲球:因为东莞木鱼歌只有东莞本土人才听得懂,用的是地道的莞语,讲述的也是浓郁的地方风俗,这是东莞的特产。

    记者:您参与改编创新的《三个萝卜一个坑》斩获了全国性的大奖。

    李仲球:你要知道这个曲目的表演者,全部是新莞人,歌词用的也是粤语。说实话,这样改改掉了最根本的东西,我很心痛。

    记者:您觉得创新木鱼歌基调是什么?

    李仲球:我觉得木鱼歌要有市场,是需要定下一个模式,可以在舞台形式、灯光上进行包装,也可以在表演形式上创新,但最 好还是用东莞的方言,因为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

    希望

    找到喜欢和愿意

    唱木鱼歌的继承人

    记者:您的儿女和孙辈有喜欢木鱼歌的吗?

    李仲球:我倒是希望他们接我的班,可他们都不喜欢。我也不能勉强,不过我很遗憾。

    记者:您退休之后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仲球:在以前教书的学校,教孩子们木鱼歌,从而发现一些热爱木鱼歌的苗子。

    记者:木鱼歌怎样才会真正流行起来?

    李仲球:除非打造成流行歌曲一样,这样也能吸引年轻人学唱,木鱼歌的传承也就不是问题了。可惜这不可能。所以谈创新很矛盾,而不创新,拿再多的奖也是死路一条。

    记者:您已经63岁了,在木鱼歌创新发展的路上,还会坚持多久?

    李仲球:我不喜欢打麻将、不喜欢旅游,最大的爱好和心愿就是希望把木鱼歌传承下去。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木鱼歌要传承,没有接班人肯定不行。我也乐意教授学生,但说实话我也是个半侉子,不过我想在有生之年,会找到木鱼歌的传承人。(记者 赵宏杰 )

 

来源:东莞时间网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