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流动儿童 >
探索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有效模式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3-10-31 11:38
    •背景介绍•

    4月15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通知,进一步深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通知提出了深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要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通过在全国扩大和确立一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示范市、县、区,推动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探索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整体思路和有效模式。
    
    为贯彻通知精神,4月18日,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推进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按照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关爱网络构建、总结探索关爱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下一步深化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在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的基层上,研究部署了下一步深化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现将会议提供的典型经验编辑刊出,供广大读者及各地妇联干部学习、借鉴。

    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部门协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州的流动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目前已达167万人,近年来,特别是被确立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以来,我市高标定位,围绕关爱流动儿童工作加强了体系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实践创新,真正让流动儿童得益受惠。
   
    着力建设保障体系
   
    全市先后成立了关爱流动儿童工作市区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以及由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目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按儿童人均0.5元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2年人均不低于45元的标准,包括流动儿童在内。政府对吸纳流动儿童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按照吸纳本地孩子同等标准补助生均公用经费。市财政每年拨付流动儿童工作专项资金1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着力打造信息体系
   
    我们对流动儿童信息实行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采集,市、区、街道、社区及各相关部门进行动态化监测。
   
    信息系统涵盖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受教育、计划免疫、是否有重大疾病四部分,实现了流动儿童的入园入学、亲子早教、计划免疫和健康服务以及困难儿童生活帮扶等全面服务。
   
    各地区、各部门还积极组织基层妇女干部、民警、教师、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广泛开展培训,有效提升了政府部门人员及儿童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着力构建服务体系
   
    部门联动公安、教育等部门把流动儿童信息登记采集纳入了日常工作,目前我市登记的流动儿童人数从8万递增到现在的18万人。
   
    实事推动据统计,我市适龄流动儿童100%接受了义务教育,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5%,90%的流动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动全市成立了10大社会机构蓝天志愿服务站;建立了百支蓝天志愿服务团队;发动万名爱心人士实施“蒲公英”行动;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家庭在参与中受益。(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云云)

    实施“蒲公英计划” 关爱流动儿童
   
    杭州市江干区自2011年12月被确立为全国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以来,以实施“蒲公英计划”为关爱服务载体,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关爱服务体系。
   
     “蒲公英计划”包括“蒲公英圆梦计划”“假日暖巢5+12高小联动计划”“蒲公英健康工程”“蒲公英阳光小屋”哥哥姐姐服务行动、“小候鸟亲情计划”等以及“蒲公英家园”建设,即蒲公英书屋(书架)、蒲公英园地、蒲公英学堂、蒲公英信箱、蒲公英互助小队、“蒲公英妈妈”结对行动,从“学习上帮助、生活上照顾、心理上疏导、权益上维护”等方面为辖区内的流动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目前已建有“蒲公英家园”126个。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突出“联合”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由政府牵头,妇联协调,设立专项经费,形成“党委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突出“联享”  将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全区教育体系:自1999年创办第一所国有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天成学校(现已转为公办学校),2003年成立天成教育集团,现已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四个校区的规模。目前,全区符合在杭借读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实现100%入学。
   
    突出“联办”  建立健全管护工作机制:以帮扶为基础,注重多部门协力全方位推进。
   
    突出“联动”  建立健全关爱服务长效机制:各试点工作成员单位及基层单位上下联动,关爱服务活动呈常态化。
   
    营造特色关爱空间
   
    我们组织开展了“让蒲公英之花幸福绽放”系列关爱活动,举办“爱心圆梦——幸福杭州快乐游”活动,邀请百户流动儿童家庭,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感受杭州新变化。
   
    由爱心人士组成“蒲公英妈妈”与“小蒲公英”们结对,设立“蒲公英学堂”,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特殊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编制了《蒲公英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内容和指导方法,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沈燕俊)

    强化职责 创新载体
   
    从2004年起,经过多年实践,我县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曾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一等奖。
   
    2012年,县政府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2059.9225万元,惠及学生34579人,其中留守儿童20856人,并对全县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实行了营养餐补助政策。
   
    2013年起,每年拿出5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为妇联组织进一步深化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提供了经费保障。
   
    我们还开展了“情牵留守孩,温暖千万家,共建和谐社会”主题大调研活动;开展了“我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寻策问计”金点子征集活动,目前汇集各类意见建议2320个,其中,有价值的“金点子”57个。
   
    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临时家庭”,动员当地留守儿童到校住宿。我们不仅在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临时家庭,还指定学校老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全县具备寄宿条件的32所中小学均组建了“留守儿童临时家庭”。
   
    在学校开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组织“五老”当好义务辅导员,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起了以“读一本红色书籍、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育人”系列活动。
   
    在社区建设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家园,配备电脑、电视、图书室、亲情电话,免费向在家托管的留守儿童开放,组织他们定期利用网络、电话和父母聊天,沟通亲情。并组织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1+X”结对活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各项服务,将“无形之家”变为“有形之家”。
   
    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妇女,建立起“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开展“六个一”活动:安装一部亲情电话、赠送一套好书、到城里或乡下度一次假、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开展一次健康安全知识讲座、开展一次感恩交流会等。目前,全县有506名“爱心妈妈”和2342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政府副县长 蔡兰芳)

    整合资源 多措并举
   
    源汇区2011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区”以来,我们积极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设立专项经费
   
    工作之初,我们成立了由20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任务,列入区委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并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设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专项经费。
   
    为发挥政府在整个关爱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在全区各乡(镇)办和各行政村(社区)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了以村居基层自治组织、学校教职员工、政法部门、群团组织及父母亲属为主体的留守儿童“五大管护网络”,实现了区、乡(镇)办、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搭建关爱平台
   
    目前,全区已创办42所“四老”(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长学校,使6000多名“四老”家长提高了监护能力。
   
    创办了32个留守儿童之家,通过开通视频电话、配备文体器材、购置儿童读物、开展实践活动,满足了留守儿童渴望亲情、休闲娱乐、求知友爱的多种需求,并实现了留守儿童之家与20多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共享,为留守儿童搭建了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全区还创办2个蒲公英留守儿童图书馆和5个留守儿童仰韶爱心书屋,购买、协调图书9000多册,定期开展“讲故事大赛”“儿童剧编演”“儿童阅读能力讲座”等孩子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
   
    新建成的8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已被打造成能够让农村留守儿童安心成长的快乐校园。
   
    创新活动载体
   
    我们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层层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开展起系列关爱帮扶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爱心父母”结对帮扶活动。组织近1000对爱心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手拉手心连心结对活动,目前全区已有“代理家长”2000多个。二是大力推动城乡学校结对互动。先后组织10多所城市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结成爱心帮扶对子。三是有效开通“幸运快车”系列活动。四是积极实施志愿者牵手留守儿童活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政府副区长   焦红艳)

    构建六大关爱网络
   
    2011年11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绩显著。
   
    家庭监护网络
   
    我们强调以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和代理家长为主体,重点加强了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安全的管护。全县建立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和家长学校28所,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开展了亲子教育活动,搭建了家庭与子女沟通的桥梁。
   
    教育管理网络
   
    在工作中,我们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主体,重点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学习生活进行教育管理。建立了村级服务站所、乡镇托管学校、县级集中托管中心等“三级”托管机构43所,投资6.2亿元打造一座可同时容纳2万余人就读的封闭式现代教育新城。
   
    权益管护网络
   
    以政法部门为主体,我们先后在各中小学校、各托管机构配备法制教育副校长,通过定期上好法制教育课,及时处置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教育留守儿童树立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我们还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站,免费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律援助。每年投入财政资金60万元,在全县统一调配车辆免费接送学生,学生往返并配有交警护送。
   
    帮扶保障网络
   
    以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班子为主体,对应包保一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定期看望走访,及时摸清并更新包保区域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花名册,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实行优先帮扶救助。
   
    温情爱心网络
   
    动员社会力量,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心理健康、生活抚育、安全保护、教育监护等问题,深入开展“亲情代理、牵手结对、心理抚慰、安全防范、扶贫助困、家庭教育宣讲及指导服务”六大爱心服务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招募“爱心爸爸妈妈”3500多名,“五老志愿者”1300多名,“知心哥哥姐姐”800多名。
   
    督查考核网络
   
    我们已经将关爱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建立健全了跟踪督察机制,对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  陈进)

    关爱流动儿童建设幸福东莞
   
    2011年12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后,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明净的蓝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确保关爱服务到位
   
    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1+N”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政策体系,有力保障了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权益。
   
    2008年以来,我们成立起东莞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打造外来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广大家庭和流动儿童就近享受到法律援助、家庭指导、文体活动、学习辅导及社区托管等公共服务。
   
    2009年起,我市开始推行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积分制,已有14.2万流动儿童成功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占公办学位的46.6%。
   
    促进儿童平等发展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近年来,我市确保将流动儿童纳入全市义务教育总体规划及各级财政预算。2012年起,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亿元补助公、民办幼儿园;2013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全体在校生给予财政补助。
   
    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我们对全市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2012年选取38所学校共6000名新莞人子女,启动流动儿童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保障水平与户籍儿童一致。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流动儿童文化素养。建立起功能齐备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
   
    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2004年起,我市建立打拐DNA数据库;2009年,建立“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失踪儿童快速反应联动工作机制”,对走失不超过24小时的儿童进行快速协查。
   
    为了全面确保校园安全,净化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我们还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采取“六严”重点措施,组织全市治安和巡警部门严查安全隐患。
   
    为推广普及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我们创建了各类家长学校近2000家,连续三年实施“千场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乡村)”项目,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喻丽君)

    确保所有儿童均等享有公共服务
   
    2011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试点县后,经过进一步深化拓展,形成了以“三大中心、四支队伍、五大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建设三大中心
   
    一是以学校为主体建设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投入8000多万元,在各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建立了26个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二是依托村、社区建设了17个儿童校外活动中心,由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提供业务指导,使留守儿童校外活动有归属、有平台、有人管。三是采取政策扶持、部门帮建、民间投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7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配套成立了61所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
   
    培育四支队伍
   
    辅导教师队伍。组建了一支能力强、有爱心的生活管理老师和辅导教师队伍。代理家长队伍。组织全县2400多名党政干部、教师及社会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任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招募了260多名志愿者,为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儿童专家队伍。联合高校、家庭教育等研究专家,深入开展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这四支队伍形成了留守儿童学校管护、家庭监护和社会呵护网络,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实施五大工程
   
    我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深入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连片综合开发、重点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教育扶贫、健康保障扶贫开发等五大扶贫工程,把留守儿童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停下外出的脚步,留在家乡创业致富。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2010年免除了职中和普通高中学费,今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保障所有儿童均等接受教育和公共服务。(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刘海峰)
来源:中华女性网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