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案例分析 >
社工通过沙盘疗法助小男孩不再怕“鬼”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5-12-10 09:36
    小杜今年10岁,平时比较内向胆小,反复说自己怕“鬼”,不敢自己独自睡觉,平时需要父母陪伴才能熟入睡,甚至不敢一个人独处。此外,学校老师反映,小杜的自信心不足,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焦急的李姨带着儿子前往社工办公室求助,希望社工可以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真诚促进建立关系 沙盘疗法打开“心窗”

    经过面谈,社工了解原来小杜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曾经看鬼屋受到惊吓,回家后不敢自己睡觉,后来情况稍有好转,某次在电视看到恐怖镜头后情况再次加重,经常跟父母说自己怕“鬼”。社工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孩子如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则是重点。

    最初建立关系的过程并不顺利,小杜个性较为固执,不太愿意配合,社工发现小杜喜欢沙盘游戏,便运用沙盘游戏逐渐与其建立关系。社工认为案主心理上障碍得不到解决和他本身的性格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等。而小杜今年10岁,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鬼”,能够和社工进行较深层次沟通,社工需要协助小杜调整对自身信念,将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进行合理化,避免钻牛角尖。

    “非理性”情绪调整 脱敏疗法摆脱“阴影”

    社工在沙盘中进行理性情绪疗法和焦点疗法介入,不断对小杜进行引导,慢慢对“鬼”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案主认为“鬼”是无影无踪而且会伤害自己的,最后他知道其实“鬼”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它并不伤害人。社工鼓励小杜,当感到害怕时,鼓起勇气去看,其实它根本就不存在,并通过不断通过沙盘中的意向让案主有新的认识,慢慢消除案主心中恐惧。

    在不断深入了解社工发现,小杜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不愿成长与独立,母亲顺应了案主的依恋,李姨也有着强大照顾孩子的依恋。在与李姨澄清后,社工希望案主母亲自己处理好自己过度关注。同时安排母亲晚上睡觉时对儿子使用“脱敏疗法”,母亲按照社工的方法,首先坐在床旁边让儿子慢慢睡着,若小杜睡着后再次醒来并感到害怕时,引导小杜做深呼吸,并继续守在儿子旁边。下一阶段,母亲坐在门口看着儿子睡觉,逐渐远离,直到小杜习惯独自睡觉。经历前后九次的沙盘辅导和相应的家庭作业训练,小杜不再怕“鬼”,而且自信心有了较大提升,很多事情敢于独立完成,成效显著。

    督导:社工并非康复治疗的唯一执行者

    本个案的成功之处在于,社工在安全的情况下尝试各种手法,譬如运用沙盘疗法可以为案主提供良好的自愈过程,引导母亲参与对儿子的脱敏治疗过程中,较大程度促进了个案康复。联合家庭成员进行治疗,甚至案主的朋友,进行团体沙盘疗法为案主增进心理能量。相比于社工,家属对于服务对象的影响力显然更大。而社工为案主提供服务主要在机构场地内,康复服务需要较长时间以进行转变与适应,家属的参加既能够将康复适应或治疗“延续”至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有利于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涨姿势:沙盘疗法,又称箱庭游戏,是国际上一种较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由沙子和人或物的缩微模型两大基本要素构成,来访者会在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模型、玩具摆弄心灵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越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等有促进作用,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心理治疗,以及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介入。
来源:《广州社工》2015年第08期07版,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