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文物古迹 >
风雨谦吉堂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2-05-24 11:17

    一个清冷的早晨,于二哥家见证着一直在身边长大的侄女儿出嫁,当送走熙熙攘攘的来接亲的人们,我也准备回去,无意中的一回头,却看到了紧邻二哥家的谦吉堂在微薄晨曦中朦胧的身影。久违了,谦吉堂!曾经在你身边留下无数记忆,也见证着你的风雨历程的我,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你了?许久许久了吧?久得我都差点把你给忘了。

    谦吉堂原是一富裕人家的家祠,所以有着东莞祠堂特有的建筑风格。高耸的屋檐细筒的瓦行,房顶上还有吉祥动物的雕塑,大门外两根朱红石柱站在一米高的包台上,支撑着跳出一米多宽的房檐,厚重的朱漆大门立在同样一米高的石门墩上,即使是青壮男子,也得使劲才能推得动,而它关上之后,和门槛之间保持着几十公分高的空隙,据说那是有学问的,一来让居住在里面的祖先可以随时出门溜达,二来让外面的紫气龙气可以进入家祠,保证家族长久的兴旺。这说法有没有根据我不得而知,只知道本来就近两米高的大门站在一米高的门墩上,这所建筑在外面看起来是如此的恢宏气派,看之让人心生敬畏之感。推开那两扇厚重的大门,就是一个大天井,天井后再上数级台阶,就是那个家族恭放祖先和家庭议事的大厅了。天井的两边是回廊,分别有两个厕门,那是方便从里面走向两边甬道用的;甬道既是家祠两旁厢房和厨房的过道,也是通向后花园的通道,后花园大概是连接家祠与当时这间家祠的长房子孙所住房子的,后花园不算大,却种植了一些树木花草,还摆有云石桌子和仿陶瓷的圆墩,可以想像,在这个家族的兴旺时期,这里应该是一个热闹的乘凉场所。后花园的两边,是分别有两个祥云形状的拱门可以方便主人直接走到外面的公众大路上的。和宗祠不同,它是只有一进天井的设计,大门和大厅之间也没有屏风,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家祠的主人不敢僭越宗祠的一种谨慎做法。

    据说,谦吉堂在土改的时候就已经被充公了,因此从我记事起,谦吉堂便不是什么家族的家祠,而是东坑与寮边头联合小学的校务处,而两厕的厢房及后面的房子也被改成了学生上课用的课室;大门外铺着光滑麻石的地堂成了没有地方晒农作收成物的邻近住户晾晒东西的晒场,围墙也被开了一个门,方便通向旁边的操场及其他课室。因为和谦吉堂只隔了一条小巷,我家是这个地堂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负责看管晾晒物,避免那些跳皮捣蛋的孩子踩踏,谦吉堂也成了我和玩伴们童年时的一个乐园,而那高高地门墩,因为有一个十多公分高的,用于关门的横木,自然就成了不能独立坐的我最佳的宝座。我常常的坐在那,看着同伴在两厕的包台上学演戏,学打擂台,说什么比武招亲;暑假的时候,同伴会从空隙处钻进天井,然后一人在里面接应,一人在外面把我往里送,然后他(她)们在回廊简易的乒乓球台上打球,让我来当裁判;不然,就背着我一起,在甬道与后花园之间疯跑,玩捉迷藏。那是一段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开心的美好时光。很怀念那段日子,也很感激那时候同伴们不嫌弃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累赘,不管玩什么都带着我,让我得以在那时候就可以看清楚了谦吉堂的整个全貌。让没被破坏前的谦吉堂至今仍然可以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随着我们的长大,两村也各自建起了新的小学,谦吉堂也完成了它的“教育任务”,由热闹重新回归宁静,而昔日的操场也被卖作个人的宅基地,围墙上的门也加上了锁。那时候的谦吉堂,就如一位洗尽铅华的女子,被冷落在那,没人看望,没人关心;好几次,我经过那,看到麻石地堂上都长出了高高的杂草,一片荒凉的景况。

    谦吉堂再次热闹起来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东坑村有第一间三来一补的毛织厂,有厂房却没有宿舍,就把谦吉堂改作了员工的饭堂和宿舍。谦吉堂又一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改变了新的功能。原来家祠所用的厨房从作学校时的课室恢复了原来的功能,同样做过课室的厢房及后花园后面的房子即住满了外来的打工者,成了他们暂时的家园,就连麻石地堂也被开膛切腹,挖了一口十二米深的小水井。沉寂多时的谦吉堂又再一次变得人声沸腾。只是,谁也没有想,这一次的热闹与繁荣带给谦吉堂的不是幸运,而是一次噩梦。

    那些住进谦吉堂的人都是一些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打工者,他们只是东坑的一个过客,多的住一年,少的三两个月甚至几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那些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来打工的多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孩子,他们不知道,不懂得也不会去珍惜这间有着独特岭南特色的建筑物,他们只是随自己的性子生活着。几年下来,谦吉堂在几番的破坏与修补之后,早就不见了当年的风貌,许多值得保留的东西也在维修中被破坏掉,除了基本的格局还在,谦吉堂就像一个被整过容的女子,变了模样,变得我都有点不认识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捧着饭碗在这个被用作饭堂的谦吉堂玩耍、讨菜吃的侄女儿今天都已经嫁作他人妇了,历经多少年岁月风雨的谦吉堂还在那伫立着,也许已染风霜,却仍屹立不倒。谦吉堂,谦吉堂!当年你的主人为你取这样的名字,肯定是希望后人谦谨吉祥,繁荣兴旺,虽然历尽风霜,谦吉堂还是傲然而立,只是你的主人安在?脑海中不禁浮起童年时在谦吉堂门口,看到一个叫年仔的男孩在和别人吵架时,曾经自豪地向对方怒吼一声:这房子是我家的,你给我出去!听说,那是谦吉堂的主人中唯一的一个男丁后人,如今,叫年仔的男孩已经过世,只留下了一个弱智的妻子和一个收养的孤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听说,年仔同父异母的姐姐从海外回来,申请要回谦吉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不了了之,就这样,谦吉堂成了一个没有主人的孤儿。幸好本世纪刚开始,政府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重视了起来,谦吉堂被列为了市保护文物,终于找到了新主人,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清冷的晨风吹散了晨雾,暧暧的冬日朝阳给谦吉堂的房顶铺上一片金光。谦吉堂房顶同等高度的昔日学校操场上看它,觉得眼前的谦吉堂就像是一个看尽人间风雨的睿智老人;此刻的它是那么的平静,对于社会给予它的荣辱,红尘中的变幻无常完全的无动于衷,对于那些曾经差点给予它毁灭性破坏的人也不记恨;赞誉也好,贬损也罢,阳光也好,风雨也无惧,一切的一切都默然地接受了下来。

    也许,沉默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吧!正是因为这股力量的保护,谦吉堂才可以历经风雨而仍在。祝福你,谦吉堂!希望你苦难的日子真的已经走到尽头,希望凭借着国力的强盛,政府及人们对文物的重视,你会得到更好地受到关心关注,永远地成为我们的财富!   (作者:卢巧玲)

来源:《东坑》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