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文物古迹 >
李氏宗祠:犹有书香绕梁不绝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09-11-30 11:48

    黄昏,细雨如丝。池塘边杨柳青青,漫步在塔岗古村,冰凉的雨无声地滴落在石板小路上,悄悄地绵延开去,像是画家笔下的写意画。走过一条幽深的古朴的寻常巷陌,内心掠过几许清新与荒凉。古村就像小镇美丽的容颜上,被岁月的风霜雕琢成的几缕幽深的褶皱,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沧桑感。

    据记载,塔岗李氏,南宋末自番禺鹭江来,南宋末年立村。据考证,该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小山岗上,因村前曾有一花塔,塔岗村的村名便因此而来。 

    在塔岗村西门,寻着一口大池塘,穿过垂柳掩映的路,便可看到有近800年历史的李氏宗祠。

雄伟的李氏宗祠

    西门的李氏宗祠是一幢三进三间的高大建筑,斑驳的墙壁、雕梁画栋的屋檐、神态逼真的吉祥物……更接近于我想象的样子——朦胧、祥和而美丽,岁月已经在此留下太多的痕迹,欣赏之余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的感觉。祠堂前面挂着一副木制对联,上联“礼传柱史”,下联为“学绍崔丞”,大意为表示要继承先祖的礼仪和学识。步入大门,室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屏风两侧是一幅长联,“鹭序联翩一转身便居要地,天颜咫尺再进步也到中堂”,对联中肯地点出了李氏先祖探花公的应试历程和高中后的地位,正堂供奉的正是先祖探花公李昴英的塑像。史载,李昴英,南宋名臣,字俊明,号文溪,谥忠简,生于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考取进士,其后被钦点探花,授福建建宁提奉,后为江西提刑兼赣州待制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昴英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趋炎赴势,不畏强暴。淳诂六年(1246),为君进言,谏君不从,便弃官归隐于羊城文溪。后人为纪念他,在广州建探花公塑像,光绪年间由东莞久远堂将其塑像迁回塔岗久远堂。塑像栩栩如生,只见探花公正襟危坐,庄严肃穆,文静凝眸,不乏威严,好象仍在思忖当时的治国方案,令人肃然起敬。塑像前面的木柱上挂着一副长联:“问礼识猶龙典型柱下统会禹汤文武,试言称倚马陇西声价特超韩柳欧苏”,大意为盛赞先祖昴英公的道德文章和才学。正堂上面横挂一幅“久远堂”的牌匾,两侧又有一对长联:“祖德巍巍缅怀翰苑龙图名著宋廷光裕后,螽斯蛰蛰同享仍云昌炽竟华棠棣庆腾芳”,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堪为对联的典范之作。

    塔岗的宗祠文化特别发达,且年代久远。除了西门的宋代建筑李氏宗祠外,塔子头李氏宗祠则为明代建筑,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宗祠斗拱、脊吻、檐椽、梁坊、木雕、镌刻等无不考究形制,庭前檐威武的石狮、屋宇四周翘起的飞檐及墙上有关教化的彩绘等处还依稀能勾勒昔日的辉煌。据介绍,李氏家族自宋至清数百年,人才济济,其中光清朝塔子头村就有举人2名。据《东坑镇志》记载,李文彦,字虚谷,为同治庚午年副贡生,曾兴办神山书院,培训人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以人为本非常关心民生疾苦,受人敬仰。据说,东莞当时曾定出过五年一次清查欠税户的政策,差役以此为名乘机进行勒索,百姓深受其苦,李文彦认为是苛政,极力请上司革除,终得废免。李文彦之子李良翰,也于光绪癸未年中举,李良翰秉承了父亲的磊落光明,爱民如子,古道热肠,也深得乡亲的拥戴。古代,父子举人,乃至父子进士,在江浙文化之乡来说不足为奇,但相对于东莞乃至广东“南蛮之地”来说,这种情况却是不多见的,由此足可见当年李氏家族的文风之盛。

    塔子头李氏宗祠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始建于明初。这也是一间三进的古建筑,面积比塔岗李氏宗祠规模略小,大门口悬挂一副木制大字对联:“宗承柱下,派衍文溪”,村老人解释道,“柱下”为柱下史,对联的意思是宗支承接老子(柱下史),派系繁衍于文溪。另一副为:“猶龙世胃,射虎家声”,老人耐心地解释:“猶龙”为用典,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李聃,说老子之学识像龙一样,高深莫测,见首不见尾,子孙世代相传;射虎,李广英勇善战,如射虎之声威,隐喻李氏家族为名门之后,横批“百世其昌”寓意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该祠正堂横挂着“萼徽堂”的牌匾。尾进还有一副长联:“世泽创登龙,接士得隆情,声价光前垂万代;文章称倚马,扬眉欣吐气,萼徽堂上炳千秋。”老人解说道,大意是讲汉代李膺学识渊博,清高傲慢,但得其接见者却盛情接待,像登龙门,声价百倍,流芳万世;唐代李白上韩荆州书,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兴奋之时扬眉吐气,其才华光宗耀祖千余年。漫步于祠堂中,感觉书香绕梁,不绝如缕。

    不知不觉,雨住了,一抹熹微的阳光照进祠堂,青砖,琉璃瓦,窗棂上透射一种别样的光彩。“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曾有书声萦绕不绝,在宗法社会,这里曾既是宗祠又是蒙馆,这里曾被数百年的书香淫浸得充满了灵性和韵味。呆坐在祠堂里,思忖着当年,李文彦、李良翰曾在这里手持圣贤书一卷,寒窗苦读,他们的心里该有过一些希望、激动与落寞的复杂情絮吧?

来源:《东坑》周报 编辑:东坑广电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