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故乡的龙灯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2-02-16 10:49
    儿时,每年正月初八,宽阔的小城突然窄了。顺河街、大南街、中心街……人海长龙,从东看不到头,从西见不到尾,人们伸长了脖子,翘首张望,等待龙灯来临。

    我的家乡为川南一座名为“隆昌”的小城,这里的初八舞龙,藏着“求雨”的秘密。

    远古的隆昌大地十年九旱。同治九年(1870),旱情肆虐,知县觉罗国欢无奈求雨,毕恭毕敬数月不见半点雨星。火冒三丈的他寻得老龙洞一阵火枪乱轰,不曾想隆昌当即乌天黑地,霹雳交加,滂沱大雨足足下了两个时辰,旱情顿解。众人笑侃:“龙王文求不行,必须动武。”于是隆昌民间开始盛行“舞龙求雨”。老百姓敲锣打鼓,鞭炮阵阵,耍“草龙”“柏丫龙”,就是要闹出动静震慑龙王施雨来。

    每年初八,父母连背带扛,领着我们姐弟三人走上街头,汇进摩肩接踵的人海。人们带着凳子,或爬上一个相对高的地方,或站在当街处,脖子望酸了,脚站麻了,眼巴巴等着龙灯来。终于,踏着鼓点,迎着飞溅的“大地红”,龙灯披红挂彩,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它扬起骄傲的头颅,鼓着滚圆的龙眼,飘摇着冉冉龙须,威风凛凛地来了,来了!那宽大的龙嘴收悦八面来风,肥硕的大舌头吐露着五谷丰登,逶迤着,欢舞着,缠绕着,裹挟着我们的期盼,满载人们的祈愿,闯入隆昌人的图腾。

    鞭炮扯开了脆生生的嗓门,锣鼓咚咚吼开雄浑的胸音,红绸掀起一片片红云,鼓槌有节律地亲吻腰鼓,美艳“贝壳精”半遮半掩着妖娆,大头“沙和尚”憨态可鞠,“绣花船”绰约唱响世纪的船歌……歌舞喧腾,人声鼎沸,隆昌被龙灯队伍抬高了!

    双凤金龙、龙市青龙、界市母子龙……十多个乡镇色彩缤纷、各具特色的龙,舞出兴隆昌盛,舞出国泰民安,舞出幸福吉祥。俗话说:“钻龙去百病,摸须获吉祥。”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抛了矜持,一个个“冲锋陷阵”,跳跃穿梭,将龙团团围住。哪怕踩疼了脚,挤皱了衣裳,撞痛了头,也毫不在乎。你看,白发苍苍的老者,恨不得将佝偻的身子绷直了;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孩触到龙须咯咯的笑声,把龙灯逗笑了;牵着孩子的母亲,钻过龙身一脸庆幸;年轻小伙儿“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次次腾空跃起……

    欢乐的人群绊住了龙灯的脚步,与其说人们绊住了龙灯的前行,不如说他们想挽留吉祥幸福的日子。

    曾经靠天吃饭的隆昌百姓值得去欢腾,应该庆贺。记不得做了几百年引水抗旱的梦,直到1972年,隆昌人民终于迎来了“沱灌”工程的开工仪式。把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沱江水引渡进城,谈何容易?在机械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成千上万隆昌人与天斗、与地斗,花十余载,用血肉铸就200多公里的人工水渠,修成隆昌最大的人工水库——古宇湖。自此,沱江之水天上来!隆昌终于有水了!绵绵沱江水滋养了这片饥渴的大地!

    儿时不懂舞龙的来历,只图过年热闹。而后方知兴于明朝龙庆元年的“初八舞龙”行吟了400多个春秋,成为故乡隆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民间小敲小打,到满城龙行龘龘,到如今的舞龙竞技大赛,龙灯岁岁耍,龙灯年年舞,成为故土浓得化不开的年味。“正月初八”成为隆昌人心底的一个符号,千折百回,龙灯依然在故乡的年里欢舞。

    不信你看,龙灯走过千年古驿道,踩出细细碎碎的幸福;龙灯舞在牌坊下,千年古坊见证世事沧桑,阔步岁月静好;龙灯欢腾在莲峰,繁花似锦,大地又抖擞着新春的亮彩!(文 / 圆玉)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