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专题栏目 > 2017卖身节 > 漫游“三古” >
人文风情之旅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7-02-16 16:23
    【正坑十八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建于1956年,为纪念在1946年4月正坑突围战中牺牲的18烈士而建。


    1946年4月,游击队东江纵队活虎队的30多名游击队员住正坑村休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军队和寮步伪联防队共200多人包围。游击队员迅即开展突围,与敌伪联防展开了激战。战斗持续至翌日上午11时,由于敌众我寡,有18名游击队员在突围战中壮烈牺牲,血洒正坑的土地上。18烈士的遗体由正坑村民收殓,集葬于独岭岭顶。

    解放后,由东坑镇人民政府出资于1956年在原址建碑,2013年进行修复。纪念碑碑身正中白底红字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纪念碑后有18根圆柱半环绕着,象征着18烈士永远守护着我们这片热土。正坑十八烈士纪念园,是东莞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东坑中学校园后(纳入中学管理)

    特点: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纳入中学管理

    【小塘茶亭】

    小塘茶亭,始建于明景泰(1450~1456)年间。


    茶亭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麻石为门口,面阔6.1米,进深8.5米,为硬山顶,封火山墙,青砖砌墙,板瓦覆顶。茶亭左右两侧门楣皆有石刻。右侧刻“坐云则坐”,左侧刻“行止自如”。当时建茶亭目的是便于农耕及过路人劳累休憩之用。此亭处于从惠州至东莞、广州,从博罗、横沥至大朗、樟木头的必经之路。2008年维修了屋面、墙体及地面。

    地点:位于东坑镇初坑小塘新围208号旁

    特点:该茶亭见证了初坑小塘村的历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是研究当时道路交通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民间建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0年5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开放

    【井美宝兴街】

    繁华热闹当中看历史古迹


 

    井美村位于东坑镇的中心区,全村总面积仅1.77平方公里,下设10个分社,户籍人口2503人,外来人口近8000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坑本地小村。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热闹的人气之外,井美的历史悠久深远,文化积淀深厚。村内可供参观、游览的景点包括文阁、沙井头、种善庵等历史文物。在喧闹的商业环境当中,也能感受历史风情,领略别一番风味。

    ▲ 文阁


    井美文阁始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是井美举人谢荩臣倡议集资所建,是井美村的风水古塔。文阁高十四米,分三层。正门有联云:塔笔凌云高峙楼台横北极;文峰倚斗辉联奎壁耀南天。第二层有关帝联云:义胆忠肝扶汉室;仁心德范释曹丞。第三层有魁星像联云;文昌留古迹,魁斗复先声。

    阁内第一层坐文昌帝,第二层坐关帝,第三层坐魁星。近代文昌阁重修过几次。于2002年元月,井美村耗巨资又一次大重修。文阁属市不可移动文物。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多凤学校侧边。

    特点:其建筑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古塔是用六隅古老的青砖砌成,墙厚二尺有余。它是六面体形的建筑物,每层之上黄瓦绿檐、六角飞扬、六面滴水。塔顶这巅,一朵白莲托着一个紫红色的葫芦。葫芦之顶,状似笔尖,整个文阁,给人以伟岸、挺拔、秀丽的感觉。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2A路、4路均可达。

    ▲ 沙井

    沙井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是与井美文阁同一年间所建。当地传说文阁是笔、沙井是砚。


    井美沙井是用青石砌成,形似墨砚。沙井涌出的水因其甘美、清凉而出名,尤其是暑天饮之,顿觉两腋生风。从泉口流出的水,遇大雨而不浊,遇天旱而不竭。清澈的水从泉口流出,先流入一个用麻石砌成的圆洞里,再由圆洞溢出流入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大池,池内的水当蓄至20厘米深时,就从池的出口潺潺东去。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井美村前面

    特点:井美沙井因得及时保护,多次修整,现存良好。尽管人们现已用上东江水,但当地民众仍喜欢取沙井水现饮或取回家中沏茶待客、自叹。

    开放时间:暂无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2A路、4路均可达。

    ▲ 种善庵

    建于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


    原面积有450平方米,1959年遇特大洪水,大部份受灾坍塌。1984年重修,周边扩路,略为缩小,现存面积约400平方米。建有禅方、佛殿、住房、花园。由东坑井美村前清举人谢荩臣资助兴建,主持人和尚善,原是亭岗觉缘庵明通和尚徒弟。两庵可以说是姐妹庵。解放前香火甚盛,弟子甚众,解放后,多数还俗,从事手工业谋生。改革开放后,明确宗教政策,再塑神像进行重修。庵堂前有谢荩臣举人联:净业证幽闺,只此长斋共渡迷津登觉岸;初基开梵宇,不妨近市须知东土即西天。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井美村宝兴街。

    特点:井美“种善庵”历史悠久,几历沧桑,长存两个甲子之年,现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暂无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2A路、4路均可达。

    【二月初二卖身节】

    卖身节又称遇仙节,翻身节,是东坑镇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起源于明末清初,见证着农耕时代的辉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是卖身节,这个节日目前已经成为东莞市地方的一个特色文化节日了。

    “卖身节”发源地——卢氏宗祠


    穿过生长几百年的木棉树和芒果树,漫步走近雄伟的东坑牌坊,前面就是东坑卢氏宗祠了。它始建于元代末期,建在古老的塘唇围(村)前,前面有一口三十多亩的鱼塘,名曰:“大塘”。宗末,东坑卢姓始祖创基,从番禺神山(今花都市)徙迁至东莞峡口,以养鸭为生,沿河放牧,见东坑地方钟灵毓秀,土地肥美,就此搭寮居住,渐繁衍而成今之现状。

    卢氏宗祠位于东坑镇东坑塘唇村围前,宗祠坐巽朝乾兼展戍,为三进院落式布局。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卖身节”又叫“遇仙节”

    卖身节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传说神仙降临要视察百姓、考察民情并顺道救苦救难,大行善事,所以人们往往在农历二月初二聚集在广场上,展现自己,让神仙更真切地观察到世间真善美从而“问诊下药”,久而久之成了一个节日,被命名为“卖身节”,又被人们称为“遇仙节”,后又名为“翻身节”,再后来人们竞相在街上泼水射水作乐,又和“泼水节”合二为一,从此在广东东莞延续了几百年的“卖身节”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并成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民众的喜爱。


传统的农具、农产品集市


八十年代的东坑“卖身节”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清明节之前开耕种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形成习惯,没有田地的青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出卖劳力,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就在这天,到塘唇村前,挑选“卖身”的青壮年、放牛仔,一雇就是一年,这就叫“卖身”。

    接着,这块人才辈出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这天有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所以,“卖身节”也有人叫“遇仙节”。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走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一直至今。










卖身节吉祥物

    几度沧桑,东坑“二月初二”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改名为“欢乐节”,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过欢乐节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活动地点:东坑镇中心区世纪广场、东坑大道中、东兴中路、文阁路、桥头街、乐然街

    收费标准:免费开放,无需报名,均可自发组织参与。

    参与指南:每逢卖身节,本土的单位、企业都会放假,一起参与到热闹的卖身节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当中,包括有龙狮送福巡游、疯狂射水、文艺粤曲表演、土特产品展销会、本土美食品尝等,到了那一天,你只需要带上水枪,就能在东坑玩上一整天。虽为传统民俗活动,但一点也不缺少当代特色旅游的氛围和气息。
来源:东坑广电站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