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渊源,民俗就是其中的一种。早在400多年前,东坑就有著名的民俗古节——“卖身节”,被誉为中国民间流传最早的“人力劳务集市”,经过多年的挖掘和传承, “卖身节”已注入新元素和时代特征,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如今,“卖身节”已成为东坑镇、乃至全市的一张民俗文化名片,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效应。
400多年前,东坑特定的水路运输优势,特定的农耕经商需求,形成了“二月初二日—劳力与农具成墟集市交易之日”的风俗史,之后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卖身节”。
民俗文化是“活”文化,产生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还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卖身节”无疑是东坑古代农耕文明“活”的遗存,它生动形象的传递了古代人们雇工过程的信息,对于劳务市场发展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政府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民俗文化活动,从民间自主自觉组织,到有所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宝贵遗产发扬光大。
传承中,还要针对民俗文化所在地域特点,坚持适度开发,不超越其承载能力和范围,防止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向发生偏移,变质变味,失去原有的风貌。
近年来,东坑镇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界参与”的方式,广泛推动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全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07年,“卖身节”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又被列入东莞市“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打造莞邑大地文化大节。
如今,“卖身节”已成为东坑镇、乃至全市的一张民俗文化名片,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效应,可以说在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卖身节”活动,更是为有效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建设共同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