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本土人文 >
东坑年俗掠影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0-01-22 12:0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节来临之际,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有忙着洗窗刷地、有忙着祭灶、有忙着…无论在忙着什么但都奔向一个主题,忙着辞旧迎新。

    跟着时间的步履,走进古镇深处,体验家乡年俗的点点滴滴。

    贴春联与门神

    与其他地方一样,东坑每年都有春节前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习俗源远流长,据说大约在后蜀时期就有了,算算直到现在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贴春联是一个习俗,但甚少人知道贴春联更是源于一个神话。相传在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那里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从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为了避邪防害,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在桃符上写春联除能镇邪避害之外,还能寄予美好的愿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贴门神也是传统习俗之一。张飞、关羽、秦琼、尉迟恭是我们最熟悉的门神。每逢过年大门上总少不了这些门神,据说,贴上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门神的样子不用多阐述都知道,肯定是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像似准备与鬼魅搏斗。门神相貌虽出奇但心地非常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责任。

    春暖“福”到

    “福”是幸福的意思。新春贴“福”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现代人们贴“福”字都是倒着贴。爷爷说,这倒着贴是表示“福已经到了”,为什么会有这个寓意,“倒‘福’除了是图吉利之外更是为了纪念马皇后”。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下旨意后,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了“福”字。但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起来贴,直到现在。“别看把字倒着贴好像没事的样子,换在以前可不就是那么回事了。”爷爷说道。

    别小看这些习俗,不说还真不知道,原来倒“福”的背后藏着一个这样的传说。

    守夜“熬年”

    现在的除夕夜,可以说是大朋友、小朋友的疯狂夜。吃了年夜饭之后,有去放烟花爆竹的、有去看倒数的、有去拜神的……各有各的精彩。除夕通宵,据说,很久以前都有这习俗,但殊不知这也是有一段故事的。

    据说,远古时期,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居在深山密林里,它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从磕头虫一直吃到活人,让人谈“年”色变。为了能安全度过年关,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把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也由于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办得很丰盛。在吃饭前还要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晚饭后,大家都不敢睡觉,便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除夕熬年的习惯。沿袭至今,尽管现在没有如年的怪兽出没但也免不了在除夕晚狂欢一番。

    鱼龙制作

    “鱼龙”,也就是年糕,其实没有鱼也没有龙。“鱼龙”只是东坑及邻近几个镇街的独有叫法。

    鱼龙制作很讲究,先浸糯米,再磨粉、干粉,再配料。年二十四为小年晚有开龙、炸油角。俗语说:“鱼龙是本,碌堆是利。”家家户户少不了鱼龙,东莞风俗年糕叫“鱼龙”,取步步高升、鱼跃龙门之意。因多是出嫁女送娘家礼品或姑嫂姐妹、亲家互送礼品,亦写作“贻笼”。

    旧俗不论贫富,家家都有鱼龙、碌堆。富有的大些、用料好些。奶奶说,鱼龙制作讲究,用料精良。先要浸糯米、磨粉、干粉,制粉最好在冬至节前做,叫冬前粉。在粉里加配料,咸的加虾米、腊肉、金华火腿、油鸭等,熟前加枣在面上,以求早(枣)日高(糕)升。甜的加黄糖即可,而今有的加瑶柱等。同样,熟后加红枣。为求体面,鱼龙越大越厚越好,往往要炊一日一夜,而且非熟不可。半生不熟,被认为来年不顺,因此异常小心,十分繁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许多年货都在变,只有“鱼龙”这个有着崇高地位的年货暂时还没有改变。

    “糖环”与“碌堆

    “糖环”“碌堆”是东莞传统的过年食品。在东坑的习俗里,临近新年,年前就要制作“糖环”“碌堆”,赠送亲朋好友,传送祝福。虽然现在食品市场越来越丰富,但在东坑仍有不少市民选择自己动手制作。

    “糖环”“碌堆”在东坑是一种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糖环”因形状是圆形的,喻意团圆、一家人环环相扣、和谐共处。“碌堆”则象征团圆美满、利润丰饶。因此“糖环”“碌堆”备受欢迎。

    比起到超市购买,自己制作虽然麻烦且费时耗力,但自己制作出来的“糖环”“碌堆”年味重、心意浓,更具祝福意义。而制作“糖环”“碌堆”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是面粉、砂糖、食用油、芝麻等。

    制作“糖环”时,先将面粉加入糖和水,和成粉团,再将适量粉团按进糖环专用的木模具中,然后用薄刀顺着模具面切去多余粉团,再轻敲模背后脱出半成品,待半干后放 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捞出。而“碌堆”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将和好的粉团搓成圆条状,再用刀切成均匀小块,取小块沾上干面粉,然后用木棒搧薄搧圆,再洒入芝麻,压一压,放入油锅炸至金黄。

    “糖环”“碌堆”,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中国的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历来是人们阖家团圆除旧迎新的时期。在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东坑的年味依然浓厚,使人感觉欣慰。事实上,年味可以变淡,但是团圆、守岁、成长、憧憬的精神内涵却不可以变淡。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年味回归,让人们更好地享受新年就成了社会迫切、现实的需要。(文 / 谢兴华)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