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木鱼歌 > 传承木鱼歌 >
独步时光之外的隐者——小记李仲球及国家级“非遗”木鱼歌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8-06-27 10:31
    在东坑镇,不大的木鱼歌传习所名气却非常大,因为这里让“木鱼歌”这古老的说唱形式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出于内心的景仰,一个夏日的清晨,我一步一步走近传习所,走近一个沉睡经年的梦。而传习所是却以一种宠辱不惊、神定气闲的姿态欢迎我的到来。

   

    李仲球是老东坑人,1947年10月出生于坑美村。1966年高中毕业后,等待高考的他没想到:文革开始了。他所在的常平中学,当时汇聚了东莞各镇最优秀的学生,十年寒窗无任问,大家都期待通过高考“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们。随着“文革”的开始,他们好像陷入了深渊之中,什么时候能靠岸,谁心里也没有底。多年后,李老师说起“老三届”三个字时,满眼泪光。1966年,中国历史的痉挛与伤痛之年,也同时影响了李仲球的人生走向。


李仲球老师

    大家都搞去串联,李仲球和三十几个同学上山砍柴,卖钱后做盘缠,肩扛长棍,挑上吃喝用品,迈开两条腿,串联起来。越到野物,棍子是武器,累了困了,是拐杖。到了目的地,饭毕就汇演、唱歌。李仲球颇有音乐天赋,两三岁时跟着奶奶,已学会哼唱木鱼歌,到四五岁时,能在大人面前表演。进了学校,由于忙着应付考试,便把音乐的才华隐藏了起来。可是每当在野外他就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唱,还学会二胡、高胡等乐器的演奏。日子像一条小溪涓涓的向前流去,激情飞扬。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某个瞬间,李仲球蓦然回首,从喧嚣的集体狂欢中清醒过来……他猛然意识到,高考遥遥无期,梦想的翅膀已折断,他必须痛定思痛,开始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生活。

   

    李仲球从小师从祖母学习木鱼歌,耳濡目染。在东坑中学做老师时,他业余一有空就对木鱼歌音律、韵律和构词作深入研究,如痴如醉。2005年,他开始涉足木鱼歌的传承工作。


李仲球(左一)演出后与天津师范大学李逸津(左二)教授等合影

    不觉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文广中心主任刘焕伦邀请他“出山”,这正中他下怀,一下子激活了他埋藏心头的木鱼歌之梦。传统的木鱼歌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表现形式单一,李仲球进行大胆创新,在保留木鱼歌原有韵律的基础上,丰富配乐、改善节奏;改变原有一人一琴的表演模式,尝试多人同台表演;在演唱之外饰以适当的剧情等,同时还不断赋予木鱼歌新时代的内涵。经过艰苦磨炼,由其参与创编的《木鱼说唱“卖身节”》分别获东莞市第三届小品小戏创演大赛金奖、优秀剧本奖,广东省第五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优秀剧本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获丰收奖;参与创编、演出的木鱼歌《亭岗唱晚》获东莞市木鱼歌大赛金奖;参与创作的木鱼歌小剧《三个萝卜一个坑》获东莞市第四届小品小戏创演大赛金奖、优秀剧本奖,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曲艺大奖。

    李仲球集创、编、演于一身,其演唱风格行腔简朴流畅,抑扬顿挫,逶婉动听,富有乡土气息。2007年木鱼歌被列入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名录;2009年木鱼歌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名录;2011年5月木鱼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由于传承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9月,李仲球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传承人”称号。

   

    莞人好唱,为《广东新语》所载。其卷十二《诗语•粤歌》曰:“东莞岁朝贸易,妪所唱歌头曲尾者,曰‘汤水歌’。寻常瞽男女所唱多用某记,其辞至数千言,有雅有俗,有贞有淫,随主人所命唱之,或以琵琶蓁子为节。儿童所唱以嬉,则曰‘山歌’,亦曰‘歌仔’。多似诗馀音调,词虽细碎,亦多妍丽之句。”

    好唱的莞人,在休息之时唱,劳动之时也在唱。民国邓尔雅《绿绮园诗集•东莞竹枝词》云:“南音体例若弹词,书熟刚同饭熟时。从古稗官能化俗,家家解诵摸鱼儿。”(原注:木鱼书,妇女多能读之,吾邑尤盛,或云即‘摸鱼’之讹)

    确实如邓尔雅所言,对于当年木鱼歌的盛况,东莞坊间谚语有云:“想傻,读《二荷》;想颠,读《花笺》;想哭,读《金叶菊》。”五六十年代时,东莞民间仍流传着这不知起于何年,而妇孺皆知的谚语。《二荷》《花笺》,全名《二荷花史》《花笺记》,是东莞木鱼书中的翘楚,故事、文辞俱佳。《金叶菊》,人们将它与《二荷花史》《花笺记》并提,可见也是很受欢迎的作品。时至今日,东莞人称“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为“牛角唔尖唔过岭”,这个说法出自《金叶菊》。由此观之,东莞木鱼书早已深入东莞人民之心。

    陈伯陶说“妇女闺中无事,亦喜读歌”。喜“读”,是因为东莞木鱼书往往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有丰富感人的情愫。《花笺记》《二荷花史》《金叶菊》,无不如此。同时,这些作品为东莞人著,文字多是粤语甚至东莞方言,又常现东莞的地貌、风俗等,所以东莞人自然喜闻乐见,产生强烈的共鸣了。

    李仲球精心研究和推广传统木鱼歌及其说唱艺术,早在2007年,他已经开始大力推动木鱼歌进课堂,使之逐渐成为全镇初中一、二年级的选修课程,使愿意学习木鱼歌的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的时间里基本掌握唱、弹和创作的基本功。2011年开始,李仲球在文广中心的支持下,又开设了“木鱼歌”传习所,经常在所里开展传习授艺、歌唱比赛等活动,还经常邀请“木鱼歌”民间艺人来相互学习和切磋技艺。

   

    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仲球还将自己的作品汇集起来,编成《李仲球木鱼歌作品集》,今年初已经由中国电影出版出版。值得称道的是,这是我国当代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新编木鱼歌作品集,意义深远。

    在《李仲球木鱼歌作品集》中,有对新农村建设成就、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赞誉,有对党的计划生育、非遗保护、社保养老等政策的宣传,有对本土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表扬,还有对地方美食、美景的介绍,题材广泛,新意盎然,称得上是今日东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幅全景风俗画。正如李逸津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他把需要向人民群众宣讲的政治性内容,用农民大众习惯和能够理解的话语,通过木鱼歌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演唱和解说出来,达到声声入耳、寓教于乐的效果。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位置;现代生活内容使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朝气,使之得到复兴和升华。”

    2018年是李仲球最光彩照人的一年,今年5月中旬,他受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木鱼歌参加第二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暨“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好评如潮。6月中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天津市举行,他又在被邀请之列。据悉,此次盛会有来自全国国家级127个曲艺类非遗项目参加,广东省4个非遗项目受邀参加,其中包括东坑镇木鱼歌。活动期间,李仲球老师代表广东省发言,并与其弟子木鱼歌市级传承人黄佩怡一起作了精彩表演,受到高度的赞誉和广泛关注。

    现在是网络时代,电脑、手机应接不暇,流行曲满天飞,爱唱木鱼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眼睁睁地看着这古老的艺术形式濒临失传,李仲球于心不甘。因此,多年来他致力传承、发展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积极传播、普及木鱼歌知识,培养了一批少儿木鱼歌爱好者,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的功能,木鱼歌亦然。当下,我们处于现代化的漩涡正中,李仲球老师就像独步时光之外的隐者。他的梦想是让木鱼歌的韵律依旧浸润我们的心灵,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用各种细节的通道,传递下去。  (文/曾海津)
来源:东坑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