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专题栏目 > 2017卖身节 > 漫游“三古” >
古迹寻根之旅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7-02-16 08:48
    【亭岗岭风景区】

    领略亭岗独特风情

    亭岗岭风景区,包括有亭岗庙、觉缘庵、以及永兴楼等几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算的上是岭南特色的庙宇文化领域,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岭南特有的庙宇建筑之外,也可以通过“七姐诞”等地方传统民俗活动,来领略东坑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亭岗庙

    亭岗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亭岗岭之巅。始建于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古庙庙貌巍峨,建筑宏伟,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庙共两层,上层正殿供奉七圣仙娘,左右偏殿供奉金花夫人、观音大士等。下层三间,中央祈神之用,两边为酣息之厅。


    亭岗古庙,海拔约300余米,登山路径由麻石铺就。游人、祈福者拾级而登,虽崎岖而步稳,摄衣而上,半山有酣息之亭。凭栏远眺,一望无际,数十里天然景色,尽入眼帘。周边松涛枫树,郁郁葱葱,清风掠过,群鸟争鸣,似松涛唱曲相和,令人心旷神怡。每年有两大节日:七月初七“七姐诞”、八月十五“大金钟戏会”。搭起大棚聘请粤剧名班,演唱九本,热闹非凡。远即港澳,近即广州,由水陆纷沓而至,游人如䲟。当时鼎盛,难言其状。

    由战乱至文革期间,亭岗古庙几遭人为折毁,数百年文物古迹,成为瓦砾。直至1990年原址重建古庙,虽非原貌,仍颇壮观。

    地点: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亭岗岭。

    特色:古称“东邑明珠”。清代宿儒尹棠先生,有七绝一首赞咏亭岗美景:名山亘古秀灵钟,庙貌巍峨挥碧峰,槛外长江翻细浪,亭边古木听孤松。

    民俗节庆: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民间节日“七姐诞”,每年的“七姐诞”都是东坑亭岗最热闹的日子。相传,亭岗七姐庙有一段七姐灵光再现、普照后人的美丽传说,因此,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亭岗庙许愿祈福的人们不计其数,大家都诚心前来祈求合家幸福,求有美满的婚姻。

    时至今日,亭岗古庙周边环境不断改善,也焕发出了时代的气息,绿道的环绕更是吸引了莞内外的香客赶在“七姐诞”佳节前来亭岗游玩、祈福,亭岗文化流传八方。

    开发时间:全天候免费开放。

    交通:镇内东坑2A路、毗邻镇公交寮步A1路均可直达。

    ▲枫树

    枫香树,至今有360多年的历史,为重点保护的二级古树,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亭岗岭漫山遍野都是枫香树。到了冬天,整座山便是金灿灿的一片,到了大炼钢材的时候,村民们纷纷到山上砍伐枫树拿去炼钢。唯独这棵枫香与亭岗岭结缘,据村民说,当时曾让3个村民同时伐木,但这棵枫香依旧屹立不倒,后来村民认为是这棵枫香树不愿离开亭岗岭,所以便不再对它砍伐,而且对它加以保护,因此就有了现在的这棵百年枫香。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亭岗岭风景区亭岗古庙牌坊外

    特色:至今360多年历史,陪伴且见证亭岗古庙历史变迁。搭配着亭岗古庙的历史探索,枫香也同样有历史的缩影,具有别一番的观赏风味。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廉政长城

    长城,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十万多里,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




    亭岗岭的“廉政长城”,长约328米,形如万里长城的缩影,城墙上刻有“修德、清廉”,凝集优良传统之基石,鞭策世人之修行。寄语世人,做到勤修德、行清廉,营造勤、朴、清、廉之风,共筑廉政之城。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亭岗廉政文化主题区

    特色:新建廉政文化主题区,沿东坑景观绿道而建,坐落在亭岗风景区内,属于休闲游玩的文化景点。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彭屋大围】

    彭屋村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中西部,分为三个自然村,分别是大围、亭岗、庄寮。在东坑,提起彭屋村几乎无人不晓,这里被誉为“出了最多才子的地方”。彭屋村面积仅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然而就这样一条“小村”却拥有市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达5处之多,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以及村民对文化传承之重视,可见一斑。

    ▲彭氏大宗祠


    东坑镇彭屋村彭氏大宗祠,占地900多平方米,为一座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四合院布局的大祠堂。祠堂坐东北,向西南,把整个大圳埔尽收眼底,非常宏伟。建筑别具特色,连央视和广东电视台都来拍摄过,并向全世界华人播放。

    建于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由该村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和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历时18载建成。

    龙凤柱


    “龙凤柱”(楠木)。彭氏大宗祠内堂有“龙凤柱”一双。“龙柱”,纹幼如尘,光润亮泽。坚硬无比,五金难入,历久常新。观之,似有祥云霭霭,隐隐龙形;“凤柱”,天生凤羽之纹。观之,若丹凤遨翔,盘旋天表。有考古者云:此物,除皇宫外,世间罕见。

    门枕石


    门枕石。彭氏大宗祠大门有奇石“门鼎”一对,乌克润滑、坚硬异常,乃石之精英。经名师造就,各式图案镌工精巧、麟吐玉书,栩栩如生,甚称珍品。

    地点: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大围18号旁

    特色:(1)少见的围栏,三进的彭氏大宗祠由36支石柱、木柱支撑着。(2)一座觐亭,祠堂的两廊是乐亭,中央是觐亭。(3)一对乌黑的门墩在祠堂大门两旁,有一对被彭屋村人视为珍品的门墩。(4)一对五金难入的“龙凤柱”,坚硬无比,因天然木纹如龙似凤而得名。

    传说:传说彭世潮为官时,曾擒海洋大盗夏元虚,后查此人劫富济贫,且已金盆洗手,多为善举,因而释之。及彭氏同族建祠,夏元虚特进此二件宝物,以表报恩。而据专家考证后,也证实这对楠木龙凤柱珍贵无比,一般只见于皇宫大院,民间建筑比较罕有。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2A路、12路可达,寮步公交A1路可达

    ▲觉缘庵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东坑亭岗岭边。建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觉缘庵依山临水,花园环套庵堂,环境幽雅。有正堂、客厅、厨房、寝室等,正中供有佛祖、观音诸神像。庵门联一对云:觉从静处须求静;缘了尘中不染尘。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各处红男绿女,络绎不绝,都来浴佛参禅。尹旭明师姑主持于2012年仙逝,现由其养女打理该庵。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亭岗岭边

    特色: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时间:全天候免费开放。

    交通:镇内东坑2A路公交、毗邻镇寮步A1路公交均可直达。

    ▲永兴楼


    建于民国初年,坐西向东,面阔6.4米,进深6.5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砌墙,为四层,高约15米。在三层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燕子窝,用于观察炮楼外状况。四周都有瞭望口。内部有一层地窖。每层有木质楼梯相连。据村中老人介绍,永兴楼为当时大地主彭安仔建,用于保护永兴瓦厂。

    地点: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亭岗,寒溪河畔一工厂内。

    特色:彭屋村永兴楼具有东莞民国时期农村军事设施的特色,代表了当时建筑的风格。2010年5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开放时间:暂无对外开放。

    交通:镇内东坑2A路公交、毗邻镇寮步A1路公交均可直达。

    【丁屋旧围】

    历史印迹回味东坑丁氏宗族变迁

    丁屋村是经省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村,位于东坑镇北部,紧邻东坑大道,东临横沥镇。现有村民379户,户籍人口1095人。

    丁屋旧围旅游区域,包括丁屋古围墙、丁氏祠堂以及将军柱等一些历史印迹,足让人回味东坑丁氏宗族的历史变迁。

    ▲丁屋古围墙


    建于明朝正德(1506~1521)年间。据说明正德年间,战乱连年,盗贼蜂起,丁屋村民为求自保,于是在村庄周围修筑起一道围墙。围墙长1200多米,高5米,宽4米,用青砖、红石砌成,围墙顶上铺着大青砖,十分平整,人骑着马上可以奔驰。围墙的东、西、北面筑起大围门,围门之间筑有十三个炮楼,楼内有方形洞口,供暸望和射击之用。围墙顶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方形墙台,各墙台可相互呼应,建筑十分坚固,雄伟壮观。

    明朝末年,李万荣、卢高彼两贼首,得知丁屋十分富有,名人甚多,欲率兵进村抢劫。村民得知后将围门关上。贼兵欲进不能,便驻扎天马岭围困丁屋近三个月,在粮食将断之际,村民想了一个办法,家家户户将石灰拌大糠冒充粮食晒在屋瓦上以迷惑贼兵,显示粮食充裕,后来,朝廷带兵赶到,将贼兵消灭。

    地点: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

    特色:丁屋围墙经历近500年的历史沧桑,现已残缺不全,现仅存与彭屋村接壤之处约200米墙身。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12路可达。

    ▲丁氏祠堂


    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56)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庭院幽雅。檐梁之处,龙飞凤舞,造型维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艺之精湛,建筑规模之宏伟,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南方建筑的传统风格。

    地点:在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

    特色:“丁氏祠堂”横匾四字样,据考证为明代新会籍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白沙先生”陈献章束茅成笔所书,史称“茅龙翰墨”其墨迹颇具刚劲之气,更有飞白之美。大门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对长联。上联:“镇钟山而雄地势,临镜沼而湛渊泉,形胜萃乾坤之清气”;下联:“骑天马而跨云峦、濯河龙而溯星汉、规模壮岭海之伟观”。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12路可达。

    ▲将军柱(丁濂墓华表)


    在丁屋村神山脚下。据查证,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丁屋村有一武举人,姓丁名濂,字景清,号少庄。乃丁守彞(著名诗歌“琥珀坑八景”作者)之次子。

    丁少庄从小喜欢习文练武,弱冠之年便练就一身好武艺。他25岁上京赴考,经一番比拼,虎榜题名,高中武进士。恰逢朝中文考场突发大火,从多考生被困火场。危急中,丁少庄奋不顾身跃上墙头,手脚并用,奋力救人。火势越烧越猛,被困者争先恐后,蜂拥而来将他的脚紧紧抱住祈望少庄救其逃出生天。终因精疲力竭,丁少庄被烈火活活烧死。大火熄灭后,有广东同乡将其骨灰中的一颗金牙带回家乡葬于石钟山(今神山)之凹。后人赞颂这位武进士舍已救人的精神,在他的墓穴前约50米处竖立起两根华表(将军柱),谕其精神永存,万古流芳。

    地点: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神山山麓

    特色:现存华表(将军柱)只得一根,可惜另一根于早年工业区开发时被毁,令人握腕叹息。华表柱身为完整红石雕凿而成,高约3.5米,呈六角形,直径约0.9米。柱头稍大,约高1米,云龙状纹雕刻清晰可见,凿工精细,形态威威。据市文物专家介绍,华表整柱造型风格,在东莞域内甚为罕见。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2路、12路可达。

    【凤大古迹】

    寻根之旅抒发思念之情

    凤大村位于东坑镇中心区,土地面积0.7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整,居住区南高北低,下辖凤鸣岗、大田塍两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42人,外来暂住人口817人,辖区内有工厂企业15家。

    凤大古迹景点,包括有凤大古井、黄氏宗祠、凤大碉楼、协昌黄公祠等,以宗祠、古迹为综合的旅游景点,无论是初次来东坑,还是寻根东坑的海外侨胞,凤大的古迹游,定会让人有难以忘怀的感触。

    ▲凤大古井


    凤大古井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为青砖砌筑井壁,麻石垒筑八棱形井栏。井深约4米,井栏高32厘米,最宽1.7米,井栏内边长45厘米,外边长68厘米。

    该井是凤鸣岗村建村时所建,其形制具有当时古井的特点,见证了凤鸣岗村发展,对于清代古井及凤鸣岗村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凤大凤鸣岗村162号旁,右侧为大队部旧址。

    特色:2010年5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凤大碉楼


    凤大村碉楼建于1920年代,是该村归国华侨所建,姓名不详,当时主要功能是用于防御。该楼又名“向南楼”,坐东向西,面阔4.4米,进深4.9米,为硬山顶,青砖砌筑,板瓦覆顶,高四层,高约15米,每层有木质楼梯相连,现保存较好。在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燕子窝,燕子窝各开有五个瞭望口用于观察周边及楼下情况。解放后分配给私人,后归还给原主人。现堆放杂草。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凤大大田塍村45号

    特色:该碉楼是当时归国华侨所建,用于安全防御,具有当时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对于研究东莞东坑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开放时间:暂无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协昌黄公祠


    凤大村协昌黄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祠堂坐西向东,为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结构,面阔9.1米,进深19.9米,为硬山顶,龙舟脊,封火山墙,抬梁式与穿斗式木作梁架,青砖砌墙,红石柱础,板瓦覆顶。1940年代曾为马坑小学,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为生产队仓库。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凤大凤鸣岗村353号

    特点:该祠堂具有清代东莞祠堂的特点,对于研究清代广府民间建筑和凤鸣岗村历史及黄氏渊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012年8月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塔岗塔子头】

    寻古之旅仿佛身临其境


    说起塔岗村,不少背包客都将其誉为东坑“寻古之旅”的最佳选择之一。

    塔岗村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多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该村以和谐为宗旨,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改善民生,关爱老人,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塔岗村包括塔子头、东门、西门3个自然村。塔子头由塔岗村李昂英之长子子达立村,故民谚有“塔岗塔子头唔离远,中间隔个荔枝园”之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塔岗在前,塔子头在后,各枕一个山岗。

    ▲塔子头李氏宗祠


    始建于明初,由当时李自昌等人筹资兴建。祠坐东向西,三进三开间。门面宽开三间(另左侧有厨房一个),进深共三进,通面阔10.5米,通深进26米。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尾梁、梁架驼峰、斗拱等雕有各式将相人物及纹饰,镌工精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祠内现存顺德探花李文田于清同治七年(1868)到该祠祭祖所刻“百世其昌”横匾一块。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塔岗塔子头村

    特色:据记载该祠分别在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十九年(1893)和1988年重修,现存良好。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塔子头村北帝庙


    北帝庙始建于清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该庙坐东向西,为一间二进一天井结构,头门及二进屋脊处人物灰雕栩栩如生,壁画及封檐板雕花精美。

    头门屋脊两边有“光绪廿八年”、“石湾均玉造”。该庙面阔4.8米,进深13.5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砌墙,红石柱础,板瓦覆顶。解放后土改分配给私人。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塔岗塔子头258号旁。

    特色:该庙具有清代东莞古庙的特点,对于研究清代寺庙建筑和塔岗村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奎楼

    奎楼是该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塔子头古村仅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始建于明代初年,砖木结构,有两层,主体结构完好,底层开门洞,还有楼梯,可沿梯拾级而上登高远眺。

    据村里老人介绍,奎楼有两种传说,一说为立村时所建,为塔子头围门;一说为清同治举人李文彦的父亲所建,父亲为了鼓励儿子勤奋向上,承诺如儿子高中时,就在东边建造一座高大的碑坊,儿子李文彦果然不负父望,于同治庚午年高中举人,且副榜录取入国子监,为副贡生,父亲也恪守诺言,把魁星楼建于此。随后,李良翰又于光绪癸未年得中举人,可谓科甲连发。
   
    奎楼门口上方横批“山川贡瑞”,意为门口对着罗浮山、青鹤湾水,这是山川贡来瑞气。门口对联:“群山排对岸,夹水会明堂”,意为岸边有诸山排列,川水会集堂前。

    二楼窗口横批“奎楼”,楹联“远迎岩岫翠,高接斗牛光”,意思是迎来远处群山之岩岫光翠,楼台接纳高处北方斗牛星之光华。奎楼外墙不久前,重新装修过,显得富丽堂皇,而灰白的内墙则被风霜侵蚀变得圆滑,摸上去恰如肌肤般滑腻,隐隐中透着冰凉的寒意。奎楼就这样站立着,望尽这古村的沧桑。兴也好,颓也罢,它就这么立着,不曾动过,就如星辰,用它那深邃的眼眸注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塔岗塔子头村村口

    特色:亦称“魁星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村悠久文化的象征性建筑。奎楼应宿,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奎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利发科甲。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1路可达

    【坑美村】

    ▲坑美古榕树

    细叶榕,至今有610多年历史,是东坑镇最老的一棵古树,它的根延伸到了与之相隔50米的鱼塘里,为重点保护的一级古树。

    坑美村民世世代代在古榕树下乘凉、玩耍。古榕树木有四条大枝干,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曾砍掉最长的一枝用于修铁路轨道。之后又有一枝因为虫害枯萎掉落了,现古榕树仅存2条大枝干。曾有3个小朋友在古榕树下玩火酿成火灾,大火蔓延,村民用了一天一夜才救熄大火,尽管如此,古榕树依旧屹立不倒,始终坚强地挺立在坑美村这块宝地上。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坑美村办公大楼旁

    特色:东坑最老的一棵古树,也被称之为“东坑树王”,其枝干茂密,主题壮观,非常值得前去观赏,需数人手拉手方可环抱古树。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路可达

    ▲坑美李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1989年重修。祠堂坐东向西,为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结构,头门石刻“李氏宗祠”,楹联“世传柱史  派衍文溪”,二进挂“绍徽堂”木匾,三进摆放李氏祖先牌位。该祠堂面阔10.5米,进深30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与穿斗式木作梁架,青砖砌墙,红石墙脚,麻石为柱,板瓦覆顶,封火山墙。檐下木雕精美,屋脊处人物灰雕栩栩如生。正堂屏风一木刻长联为塔岗贺送。

    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坑镇坑美村围面前105号

    特色:该祠堂具有明清东莞祠堂的特点,对于研究明清广府民间建筑和坑美村历史及李氏宗亲脉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002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开放时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东坑镇内公交1路可达
来源:东坑广电站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