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三古”文化 > 古韵人文 >
角社村古树四记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8-01-31 10:37
    东坑镇角社村作为宋朝时(上世纪80年代下围有村民挖地基时挖出一瓮铜钱,我看了看就有崇宁年号和绍兴年号的通宝)就有人居住的大村,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木,原来还是有很多的。我记得那时村前村后的风水林木,老榕树就有15棵,村中鱼塘塘壆上 的杧果树就记不清有多少了。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保留下来并被东莞市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的古榕树还有五棵,杧果树一棵(另有杧果两棵未记)。现在环境的城镇化变得太快了,为保护好乡愁,为后代留住根,特把几棵古树记一记。

    一、 东门榕树

    围门是冷兵器时代一条围寨供人出入和便于守护的建筑。东门是角社村东边的围门,红石青砖筑成,有二百多年历史了。从东门出去十几米外就是寒溪河,河边有红石砌成十多级的埗头和码头。两棵古老的大榕树就生长在离围门十几二十米远的两边,树桠伸到河中,落下的榕子经常引得“蓝刀”(一种身形长条的鱼)跃上水面抢食。

    十几年前,码头上的那棵常遇水浸泥松,树内有空洞,被风刮倒,虽在原位置补种了一棵,现因修筑沿河公路挖去了。剩下现在的一棵因位置较高,寒溪河发大水时浸泡不到,所以保留了下来。

    这棵古榕树在2004年登记测定时,是362年树龄。我在看时,里面的树杆老朽,外面被层层树根裹住,说得这么肯定,不知是用什么仪器测定的?现在村民都搬迁出去,少人在这里活动,榕树没受到干扰。根须都垂到地上了。想当年,码头热闹得很。特别是龙舟当景那天,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码头上停满了等待犒赏的龙船。附近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呐喊震地,鞭炮齐鸣,水花飞溅,人们兴高采烈。

    角社村因为寒溪河,水路交通便利,村民撑大艇搞运输的人多,码头常泊有频繁进出的船只。我写的两首诗。其中《寒溪河醉了》有一节就以这里为景:榕树下,架船的小伙拉起油门,/甩给埗头捣衣的姑娘一股新漆味。/杧林旁,渔家小艇泊岸了,/活鲜的肥鲩,跳跃在主妇们眼里。/在《八月的思念》里有两节:税站的“老模”又工作了一天,/这里和爆炸的战场一样艰险。/此刻,征尘仆仆地走下埗头,/摊开军装,撩动静静的河面。/红石上,细细地搓啊轻轻地捶,/兴奋地谈着今天憧憬明天。/战士啊,不但洗去军装的血汗,/更为祖国洗去疮痍、硝烟!/我的小学时代就在这里度过,印象很深。

    过去,在南洋、新加坡等地搵食的侨胞,有货物寄回,也用船装回这里上岸。村民看着侨眷喜气洋洋地从船上抬下装衣服等物品的藤篓,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夏天,大榕树下常常坐满乘凉的人。从寒溪河中游泳上来,江风阵阵,浑身舒服。大家都说如果有天堂,怕就是这样的地方了。我们学生下课后从祠堂出来,在榕树上爬上爬下。因为那时缺乏运动场地,这里就是学生的乐园。

    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的老榕树,根须飘飘,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这里,供人们默默地回忆着。

    二、 南门榕树

    南门榕树,顾名思义就是在角社的南门了,地点是下围村。在东莞市政府综合整理的古树名木资料中,测定的树龄是302年。因前面的地围较大,所以现在看来榕树生长苍劲,挺拔。古榕后面原有一座社坛庙,村人一般称为南门庙。社坛庙也叫土地庙,因为土地是一村的保护神,又因朱元璋是在土地庙出生的,所以土地庙在明朝时香火很盛。在土地庙抱娃娃是古时已婚妇女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南门庙被洪水浸塌以前。妇女结婚后为了早生贵子,常在庙中抱娃娃,抱回后放在家中土地菩萨前供养。这些娃娃是茶山制的小泥人,用模子印出来,涂上颜色,叫“茶园公仔”,很有名,放在香桌上供人抱取。以后生了孩子,去还愿时再花钱买十个或百个送回庙里,叫“得一还十”,“抱一回百”。因为茶园公仔多,就送给来看热闹的孩子。我们都有去抢泥公仔玩。还愿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候。那一天,这里热闹非常。

    古树、古庙、古村,回忆起来,有一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怡淡意境,引人一番遐想。

    榕树前面是用砖石建筑的上面盖瓦的硬山墙南围门。南门前面是一条大塘壆,把草塘和莲塘两口鱼塘隔开。塘壆直通角社渡口,是村民出入的交通要道。在内莲塘和外莲塘交界处还有一棵大叶榕,过节时家家炊红团粉果,时常用这树的大叶垫着炊。

    南门古榕,站在这里几百年,见过了多少迎亲嫁娶的队伍,见过了多少出南洋出省城搵食时依依不舍悲欢离合的场面啊。

    现在,鱼塘已经填平,环境也变了,剩下的这棵古榕,就成了下围的地标。离家几十年的游子回乡,看到的山已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满满的乡愁就只南门榕树下,母亲送游子出村时满含眼泪的记忆了!

    三、 分界榕

    分界榕这个名称是我说的,原因是这棵古榕生长在角社村上围和下围的交界处。树下的铭牌上说古榕有322年的历史了。这里原来是栏前塘的水埗头,一条塘壆通向上围,塘壆两边分别是栏前塘和凹子塘。

    榕树因为离民居有十来米远,无人为的破坏,榕根缠绕,生态良好。

    这里原来有荔枝园,比较僻静,加上榕树本身生长茂盛,枝叶重重叠叠,大白天也显得阴阴沉沉。一到晚上,树洞中的飞鼠(蝙蝠)就扑扑飞出来觅食,萤火虫一明一暗围着树头转,给人一种恐怖感。加上还常有东西沙沙掉下,人们说是鬼撒沙,更加使人心惊。家中有孩子被吓着的,常在树下烧些纸钱,平时都有见到烧残的香烛。所以村民晚上很少经过。五十多年前,我们小孩都爱听国英公讲鬼古(鬼故事)。国英公在民国时是开杂货铺的,他说有一天晚上,有个下围的村民来铺仔买东西,这村民气喘吁吁,手里执着一条竹棍。国英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拿着竹棍是用来防身的。刚才在榕树下经过时,树叶沙沙作响,好像有泥沙瓦砾打来,吓得他舞着竹棍,连滚带爬的跑过来,所以很紧张。那时我们孩子,都不敢在那里玩。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彭灿晃先生在农闲时常被请来下围晒谷的地塘上讲古。一次是农历八月的天气吧,秋高气爽,月光明亮,我随大家一齐坐在地塘上听说书。那次彭灿晃先生正讲《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说到“时遇八月中秋到来,”史进叫庄客王四去少华山约朱武等三个头领到十五夜来庄上赏月饮酒。朱武大喜,写了回书,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下山时又被小喽啰抱住拖去路边酒店,又吃了十数碗,半路醉倒地上,“直睡到二更方醒来,看见月光微微照在身上,吃了一惊,跳将起来。”我熬不得夜,听着听着,不知几时,竟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醒来,明月当空,冰盘如昼万里如银,像刚才说书说的“素魄映千山似水。”整个地塘只我一人,我吃了一惊,也无心欣赏景色,跳将起来,往家便走。经过古榕树下,虫声阵阵,盲骚鼠吱吱乱叫,不禁心跳加速。这时微风摇动,枝叶沙沙,一把东西掉下来打在身上,不似石子,抓在手上,月色下看清,见到的是榕子。但当时也来不及多想。长大后回忆起来,想明白了。正所谓我后来在《伦文叙》故事中看到的那副对联说的一样,我们那时是愚人蠢人,被讹传骗了。伦文叙上京赶考,在福建泊船休息时,潮水正涨,系船的竹篙愈浸愈短,有个书呆子说竹杆缩入水里了。有渔翁见他们都是上京应试的举子,说了句“水涨船高,蠢子无知称杆缩”让他们对。众人对不出,叫伦文叙来。伦文叙来到,刚好一阵大风吹得山中树木摇动,有乡下人说:“啊,山摇”。伦文叙就用一句“风吹草动,愚人不识话山摇”对上。簇簇掉落的榕子,打在层层榕叶上,大家不知原因,就这样被村民传为鬼撒沙。

    四、 三岔路杧果

    现存的这棵杧果树,在通往上围闸门、下围、沙头(现角祥路)的塘壆之间,所以我叫它三岔路杧果。在登记的古树木资料中,这杧果树在我村是最老的了:树龄402年。照此计算,明末清初闻名莞邑的角社诗人吴而达,也在这儿捡过杧果呢。

    角社村的地理环境,过去是被寒溪河包围住的,先辈就利用河滩,在村的周边围起有12口鱼塘:上围5口,下围7口。又在塘壆上种上了杧果树。塘壆泥土肥沃,所以角社杧果个大皮薄肉甜,很有名。我的童年,在结杧果的季节,大多数在塘壆上度过。

    角社杧果树受摧残最严重的,据我所知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1958年大炼钢铁,用木柴做燃料,杧果枝桠被锯一批。公共食堂吃大锅饭时,缺柴少薪,再锯杧果树。正所谓“灶窟大过柴间”,全村几个食堂,一日两餐,金山也烧完啦。两番浩劫,杧果树元气大伤。又因塘壆缺乏培土,塘壆单薄。塘水冲刷,树根裸露,每年都有杧果树被台风刮倒的。后来填塘建屋,现只剩下栏前塘这三棵了。(另两棵被民居包围,我没见到铭牌,可能普查时无登记)。

    现在,这三岔路杧果树,每年都还结果,可惜列为古树前,被靠近的民房锯去很多枝桠了。

    这棵杧果树,看来前景堪忧。树体有空洞,不知有无白蚁蛀食?枝桠寄生植物缠绕,有枯枝朽烂。这杧果从众多同类中大难不死,留存至今,岁月留痕,见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在我村,可算是相当于增城挂绿一样珍贵了,大家应该要有保护意识。杧果树不像榕树有再生力,所以有关部门不能挂牌登记就了事,要请一些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员,对古树进行一次体检,采取填补树洞、防治白蚁等技术措施,进行养护复壮,至少让子孙几代还能见到它,将功在千秋,老树也幸甚!

    古树,在乡村中是一部厚重的书,要好好保护,不要没等我们认真翻阅,就在城镇化大潮中消失不见。

    是为记。(作者:苏广明)
来源:《东坑》报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