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三古”文化 > 古韵人文 >
苏氏宗祠的革命火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7-11-01 10:47
    角社村的苏氏宗祠,座落在角社上围的东面。和宗祠配套的,是村中唯一遗留完好的围门——东门楼。这里最早时,是寒溪河边的一处河滩。在元朝泰定元年(1323),有个叫苏爱的青年人,从现在的番禺区钟村镇韦涌村来东莞打工搵食,后来到了角蛇村。他看到当时寒溪河边的角蛇村,荒浦滩头长满水草,藏着很多青蛙草蜢,那些河涌水凼,游着很多鱼仔虾公,水产资源丰富,很适宜养鸭。于是征得祁果岭姓祁的当地人同意,在河边滩头搭起一座茅寮,养起鸭来。

    后来鸭群有了发展,生活得到安定,就在此地成家立室,并把父母从番禺接过来定居。就这样,角社苏氏,经过明朝三百年后的繁衍,成了角蛇的一大族,正应了“横丫夺正苗”的老话。于是在天启四年(1624),在角社苏氏始祖养鸭场的旧址上建成宗祠。又到了十四代,大约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3),人口最为兴盛时,又对宗祠进行了一次重修扩建,筑码头,砌水埗,成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周边村都兴办新学,如彭屋村在1929年创办“衍庆学校”,黄屋村1932年创办“群英学校”。一些关心教育的乡绅,也利用宗祠做校址,于1933年创办角社村“爱群学校”。

    当时,东莞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开头都是派一些知识分子党员到农村去教书,把知识分子党员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桥梁,到农村去接近农民,引导农民,然后发展其中的先进分子成为党员的。共产党员黄达民、罗振辉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组织派到爱群学校任教。

    1938年春,东莞中心支部的王作尧来东坑和当时地下党的负责人卢仲夫接头,接收了东坑党组织的关系。黄达民被安排为东马乡地下党的书记,开展活动。这样,苏氏宗祠就成为了地下党的活动场所。

    在1993年,东坑镇镇政府组织各村领导到中山市参观学习,拜见了当时的中山市人大副主任卢淦明(卢淦明原籍是东坑人,后随东江纵队北上参加了淮海战役,195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据卢淦明回忆,曾和卢克华等人多次到爱群学校向黄达民汇报和研究工作。谈到当年的情形,卢淦明很激动,说:“我们有时买一瓶五加皮酒和一纸袋花生,在油灯下谈省城的抗日救忙运动,讲组织武装的重要性。边吃边谈,兴致勃勃。”

    1938年10月11日,日寇在虎门登陆。在这一天,“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莞城新生小学正式成立,组成三个小队进行训练。第二天晚派一小队开赴峡口,因为日军已占领了石龙,并派出部分党员到各乡通知各个支部党员和武装小组,到大岭山飞鹅村集中,准备开展游击战。

    接到集结命令的卢仲夫、黄达民、陈怡等,带队从东坑出发。半路遇到大朗的叶镜源,也带着一个小组往大岭山赶来。这样三个支部两个武装小组合起来共28人12条枪,在10月15日早晨来到飞鹅村,加入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即后来被群众称为“老模”的队伍,正式走上了武装抗日的革命道路。

    在黄达民等人离开后,爱群学校也因日寇侵入华南而解散停办了。但是,正由于黄达民、罗振辉等共产党员在这里燃起的革命星火深入了人心,使角社村后来成为东纵抗日游击区,成为有名的“老模村”。角社人民也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推翻蒋家王朝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文/苏广明)
来源:《东坑》报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