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精品文化 > “三古”文化 > 古韵人文 >
无边风物 不尽衷情——《琥珀坑八景》赏析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6-04-01 10:37
    《琥珀坑八景》是明朝时东坑的景观。是丁屋村创围人丁松确第五子丁恒所作,以八首七言律诗分咏八景。细细品赏《琥珀坑八景》,有荡气回肠之感。八首七律,意境清新、意象美妙、韵味隽永、意味深沉。凡世间风光景物,一定会表现时代特征,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具像。《琥珀坑八景》虽是即景诗一类,但从八首律诗中,不难发现朝代的特征和地方内质。《琥珀坑八景》,我们可以欣赏、领略东莞市东坑镇的无边胜景,无限风光,也感觉到丁恒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景语皆情语”从丁恒笔下婉约缠绵的景语中,我们读出了,热切的衷情和作者对乡土文化的珍爱和执着。

    《石钟烟树》是八景之首,诗如下:
遥望平林曙色新,淡烟残霭正氤氲。
高低松竹深难见,浓淡藤萝冥莫分。
谷口行人冲湿度,林间啼鸟隔溪闻。
俄看初日散空翠,惟见青山生白云。

    此诗题为《石钟烟树》,顾名思义,就是烟和树交织在一起的景象。首联“遥望平林曙色新,淡烟残霭正氤氲。”道出题意。在曙色微明之际,“平林漠漠烟如织,”淡烟残霭正混和交织在一起(氤氲一词的意思是光和气混和在一起,而又动摇不定。(张九龄《望庐山瀑布泉》:灵山多秀气,空水共氤氲)。颔联“高低松竹深难见,浓淡藤萝冥莫分。”高低不一的松烟树似乎很深沉难见,浓淡缠绕的藤萝,看上去也朦胧不分,进一步深化烟树之景。颈联“谷口行人冲湿度,林间啼鸟隔溪闻。”隔溪闻鸟语,谷口看行人,这是点缀石钟烟树的动态景物,使烟树之景增添了无限生气。结联“俄看初日散空翠,惟见青山生白云。”“看”,读如刊,平声。日升而雾散,复见晴林苍翠,远山白云的清丽景象。全都是景语,依次而现,从曙色微明,烟树缠绕到松竹高低,藤萝浓淡,进而谷口行人,隔溪啼鸟,最后日高而雾散,青山白云。一幅美妙的春山烟树图呈现眼前。作者不仅是诗家,也是画师,笔触之轻重,着色之浓淡,一丝不拘。恰到好处。诗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词句,但从隔溪啼鸟等意象中,应是春景。不管诗中所描是哪一季节,作者旨在描绘美,捕捉美。我们读者能感受美,就已足够。

    《龙溪晚渡》是八景之二,诗如下:
老龙潜处渚云生,茅屋人家隔水滨。
芳草斜阳六七里,短篷孤棹两三人。
榕阳立客初维写,洞口归樵远页薪。
待到山南材木长,亦为舟楫济通津。

    龙溪是潜龙之溪,“老龙潜处诸生云,茅屋人家隔水滨”。渚,江中小洲也,《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日洲,小洲日渚。首句从意生象,二句以象显意,这龙溪潜伏着古老的龙,溪中小洲时有祥云缭绕,龙溪的对岸竹篱茅舍(也许是渚中)住着几户人家。“芳草斜阳六七里,短篷孤棹两三人。”点出晚渡题意。无限好的夕阳,六七里的芳草,斜晖晚照,赶渡人的心情怕也好不起来。在美好的芳草斜阳之下,小小渡船坐着二三个晚渡的行人。是不是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榕阴立客初维马,洞口归樵远员薪。”此二句写溪边之景。坐着二三人的小船刚划出去,等着过渡的行人又来了,站在榕阴下的过客刚刚把马系好,洞口前,打柴的樵夫正挑着柴担从远处归来。看来这小小的渡口日出日落还是络绎不绝来往着谋生计的行人。“待到山南材木长,亦为舟楫济通津。”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丁恒是否有相同的感慨?待我南山的木成材了,我要造成舟楫,把人渡向成功的彼岸!全诗以意驱象,以象表意,美从象出,象从意生。

    《吴庵夜月》是八景之三,诗如下:
有客吹箫驾紫鸾,空山凉月夜漫漫。
素娥舞影金波冷,瑶草含辉玉露寒。
色带紫烟生药灶,影随云鹤下云峦。
何时学得长生术,来炼仙人九转丹。

    从诗中,我们大约能知吴庵的位置在空山之中。首联谓仙人驾鸾吹箫而下。漫漫长夜,月色生寒。次联把吴庵夜月进一步深化。月光似见素娥的舞影,光波清冷;月光散落在瑶草的玉露上,似更觉寒意。三联从夜月转生幻象;吴庵中药灶似乎散发出紫色的烟;驾着云鹤的仙人从云峦而下,又与起句呼应。尾联以感慨结束,——我何时能学得仙人的长生之术,炼制长生不老的九转仙丹?这首《吴庵夜月》把“夜月”这一静止的为意象使用了“素娥舞影”  “草含辉”这些动势,又借助“仙人骑鹤,箫客驾鸾”这此动态幻象,使全诗意境更迷离又动人心弦。

    《姑岭松涛》是八景之四,诗如下:
万松如盖倚清冥,风激悬崖淑气清。
初讶半空秋雨至,又疑东海早潮生。
巢云白鹤栖常定,笑月玄猿惯不惊。
午夜草堂诗梦觉,恍如仙子步虚声。

    写松涛当然要从松着笔,万松如盖汇成苍翠之色,风激荡着悬崖,空气清新快意。因而万倾松涛就像半空中秋雨倾盆而下,又似东海的早潮奔腾而至,用“初讶”“又疑”二词音神韵突现。“巢云白鹤栖常定,笑月玄猿惯不惊”二句则是形象思维的转换。前面通过巧妙的比兴手法,道出松涛的气势,这两句是映衬手法,以白鹤玄猿的镇定自若衬托松涛雄壮且喜人。“巢云”“笑月”二词,更彰显松涛的高峻而壮阔。尾联“午夜草堂诗梦党,恍如仙子步虚声”点明这如潮的壮美松涛多么的,宜居宜赏。看来作者在松涛之旁结草为庐,午夜梦里敲诗,恍惚听到仙子凌虚而至。经颔联和结联的铺垫,姑岭松涛真是怡情惬意!

    《亭岗拥翠》是八景这五,诗如下:
积翠岧峣淑气新,孤高那与众山群。
峰如太华烟中出,势似罗浮天外分。
樵客归时松带雨,竹溪啼处石生云。
观鱼亭毁人何在,  千古清风一钓缗。

    亭岗这地方自古以来都是风光秀美,清朝秀才张铭思也写过亭岗八咏,但没有丁恒这首《亭岗拥翠》写得亭岗这样高峻雄伟。首联“积翠岧峣淑气新,孤高那与众山群。”淑气和上一景《姑岭松涛》之“风激悬崖淑气清”一样,是指清新宜人的气息。点明亭岗高峻而翠色厚积,一览众山小。从开首一联我们已颔略列亭岗的万千气象。翠色厚积,一山独峻。颔联“峰如太华烟中出,势似罗浮天外分。”把亭岗比之为太华山、罗浮山,进一步描述亭岗之雄伟气势。颈联:“樵客归时松带雨,竹溪啼处石生云。”雨滴松间,云生石上,用樵客,竹鸡点缀,我们又感觉到亭岗的无穷气韵。结联:“观鱼亭毁人何在?千古清风一钓婚。”婚,钓鱼之丝也,观鱼亭已不存在,千百年来只剩得一根杆和钓丝而已,感慨万千。这其中或许有一个典故,但笔者学浅,不能知晓,读此联也只能跟着感叹。

    《石凹归樵》是八景之六,诗如下:
径缘萝薜翠萦纡,互搭行歌息自如。
松下久无王质斧,担头应员买臣书。
林间樗栎采犹盛,涧底枯松束未疏。
勿向乔林思剪伐,良材应是重璠玙。

    第一联:“径缘萝薜萦纡,互搭行歌息自如。”是说樵挑担归来,路上全是薜罗萦纡攀缘,他们作息时还互搭行歌。萝薜是薜萝的倒置以就诗律,原出《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原指山鬼的衣服和衣带,这里指薜萝满萦绕滴翠 。”第二联:“松下久无王质斧,担头应员买臣书。”用二典,虽王质之斧久违,但买臣的书声不泛。第三联:“林间樗栎采犹盛,涧底枯松束未疏。”谓山紫薪采之不尽束之不完。第四联是题旨所在:“勿向乔林思剪伐,良材应是重璠玙。意谓紫薪虽然多得采之不尽,但千万不要一味砍伐,山中的林木是需要保护才能成材。我们更需要象美玉一样的良材!璠与是两种玉,作者用玉比喻良材。

    《竹桥春涨》是八景之七,诗如下:
山南昨夜两声多,万壑 奔流出薜萝。
架石桥从溪口汲,乘舟人向树头过。
未应绝涧为行潦,终向长江作巨波。
试问桃花潭底鲤,禹门头角近如何。

    春涨,春水泛滥之谓:“山南昨夜雨声多,万壑奔流出薜萝。”此二句写春涨之源头,以及势头。春雨泛滥万壑奔流,“竹桥春涨”来势迅猛。“架石桥从溪口汲,乘舟人向树头过,”承上联进一步说春涨情势严峻原来的溪口要架上石桥才能挑水;岭上大树之下可以行舟。“未应绝涧为行潦,终向长江作巨波。”这联是作诗的“转”的法则。此联转谓:(汹涌的春潮)不应该作路旁的积水(潦就是道上积水之意)而应该奔向长江作洪波巨浪。 :“试问桃花潭底鲤,禹门头角近如何。”结联意谓桃花潭底的鲤鱼们,有没有顺着春潮跃过龙门?有没有生出龙的头和角?用隐喻谓“春涨”不应为害于人,而应带着鲤鱼成龙,耐人寻味。

    《南坑秋霁》是八景之未诗如下:
路转平畴带雨烟,西风临眺思悠然。
桑麻野老生涯业,禾黍人家负郭田。
古井寒泉凉雨后,斜阳归牧旧山前。
太平共荷为农乐,击壤声中大有年。

    秋霁,秋雨初晴。平畴,这里指种桑麻的田。孙希旦集解:“谷田日田,麻田日畴。全诗译文如下:平畴的远处 岚烟缭绕,临风远眺,美景当前,我的思绪也悠然自得。种桑麻的农人都在为生计忙碌,种的田的农夫也在田间劳作。雨后初晴古井中的泉水,更加清凉甜美,在古老的大山前面,夕阳明艳,放牧的人正赶牛羊回家。太平盛世,农家种桑种黍,都非常快乐,大家都在拍打着地面欢歌,庆祝丰收大有之年。秋者收也,从这首《南坑秋霁》中,在这秋天的收获季节,充分感受到南坑农家欢乐祥和的景象。
   
    丁恒的诗作,惯用比兴、隐喻、手法,构筑成美妙的意象。比兴手法如:“初讶半空秋雨至,又疑东海早潮生”——《姑岭松涛》。“峰如太华烟中出,势似罗浮天外分”——《岗亭拥翠》。隐喻手法如:“色带紫烟生药灶,影随云鹤下云峦”—《吴庵夜月》“松下久无王质斧,担头应负买臣书。”——《石凹归樵》。不胜枚举,这些都是相当高明的艺术手法。也许是巧合,丁恒先贤的本家后人,语言大师丁芒先生2006年写过一篇题为《以意驱象动势行诗》的文章。他说:“可知动势行诗是以意驱象的全诗化,章法化。表现动势感想是显示诗意发展脉络的最佳手法,因为它乎合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形态……诗句一有动势威,形象立即就生动活泼起来,因而意贯神流;一首诗有了动势感的承接发展,便前后呼应, 贯通,全诗为之脉络灵动起来。以意驱象动势行诗确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手法。”丁恒的诗在几百年前已运用了这一高明的艺术手法。如:“有客吹萧驾紫鸾,空山凉月夜漫漫”。空山凉月这一静止的象,被“吹萧驾紫鸾”的动态引出,效果就更加活络灵动了!“樵客归时松带雨,竹鸡啼处石生云”。这联也一样。“松带雨”“石生云”的静象与“樵客归”、“竹鸡啼”联系起来。岂不更添生气?”“巢云白鹤棲常定,笑月玄猿惯不惊”。这联则以静意修饰动势。白鹤本翔 在云中以“巢”和“棲”修饰之,实际是动势 。玄猿笑月的动势以不惊的静意饰之。《琥珀坑八景》这类例子比比皆是。《琥珀坑八景》,我们不仅欣赏到东坑的无限风光,也感觉到作者的心中尽的情,更能领悟到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文/韦其东)
来源:东坑镇“三古”办 编辑:钟少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