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流动儿童 >
“小候鸟”寻家之旅:陌生的故乡不像家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3-12-18 11:43
    2月6日一大早,10岁的晨晨就醒了。这一天,她和她的父母一起启程回老家。虽然老家的概念对她来说,有些模糊,但是可以见识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这对晨晨来说,充满了诱惑。
   
    春运就像一次大迁徙,走近火车站,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格外引人注意,他们是铁路客运新主力军——“春运候鸟”,一群在外求学,或生活在农村裡的留守儿童。就像“小候鸟”一样,他们打小就开始饱尝迁徙之苦。他们瘦小的身影在春运人潮裡,犹如父母随身携带的行李一样,被拖来拖去。
  

    春节来临,像晨晨一样的“小候鸟”们也终于有机会随父母一起,踏上寻家之旅。
  

    迫于无奈成“小候鸟”
  

    晨晨的父亲吴晓出生于1980年,老家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一个农村。由于要供成绩更好的姐姐上学,初二下学期,年仅15岁的他辍学和老乡去了杭州,开始打工生涯。
  

    “那时候年龄还不到18岁,身份证都没有,去打工还借的身份证,如果遇到查询的,我就从后门溜出去。”说起最初的打工生涯,吴晓还是禁不住感叹。从最初的在服装厂打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吴晓学会了服装剪裁。通过这门手艺,吴晓挣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两年前,自己开办了一家蔬菜水果店。
  

    和不少打工一族一样,在厂里遇到心仪的女孩,然后结婚,生孩子。忙于工作,他们把孩子放在了老家,让父母看管。
  

    辍学去打工对于吴晓来说是一个永远的伤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他最好的愿望。“孩子4岁那年,我们把晨晨接到了身边,想让她在杭州上学,毕竟大城市学习环境要好一些。”托了各种关系,晨晨在杭州一家幼儿园入学,并进入一家中等的公办小学。
  

    到大城市上学相比在老家上学,各项开销高了不少,对挣钱不多的吴晓夫妇来说,压力也不小。
  

    “我们小时候太苦了,不希望孩子太遭罪。”正是由于吴晓的这个想法,他们起早贪黑,力图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孩子创造一条更好的求学道路。
  

    虽然生活有些拮据,但是吴晓对晨晨倾注了不少心血,周末也给她报了舞蹈培训班,虽然一周的培训费就要两百多,但是吴晓觉得,“这是为女儿的将来投资,很值得!”
  

    回家成一场旅行
  

    2月6日早9点半,杭州南站火车站等待安检、排队买票的人很多。尤其是客运站的候车室里,满眼都是等车的人,从远处看去,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中还有不少等车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被父母抱在怀裡,有的拿着玩具蹲在地上高兴地玩,还有的在帮着父母拿行李。在这群“小候鸟”中,个子不算高的晨晨并不是很显眼。
  

    已是两年没回家了,吴晓和他的爱人为父母准备了一大堆礼物,有衣服、有食品,还有不少补品,他们各拎着一个箱子、一个提包,装得满满当当。晨晨也背着一个小背包,那裡面装着她最爱的玩具——芭比娃娃。
  

    6个小时的火车旅途,对于晨晨来说,更像是一场旅行。自从4岁离开老家去杭州上学,晨晨中间隻回去过两次,上一次回去还是2011年。对于老家的记忆,晨晨有些模煳。
  

    晨晨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时候牙牙学语时会说的一些家乡的方言早已遗忘。在吴晓看来,女儿和不少城裡的孩子一样,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喜欢去游乐园,周末的生活也仅局限在家和少年宫,对农村生活则是十分陌生。
  

    下了火车,半个小时的汽车旅途,下午5点,一家叁口终于踏进了家门,厨房已经飘出了香味。
  

    老家不像家的N个理由
  

    刚回到老家,一切都是新鲜的:院子裡有鸡、鸭﹔田地裡有油菜、青菜﹔家门口的小山坡还有高大的松树……
  

    原以为回到老家是一场旅行的晨晨,回到老家第三天就有些厌倦了。
  

    其实她的不适应第一天晚上就出现了。在杭州虽然居住的条件也较为简陋,但是观看动画片却没问题,“老家的电视信号不好,动画片裡满是雪花点。”吴晓说。晨晨晚上睡不惯老家的硬板床,折腾了很久才睡着。
  

    “老家不像家。”这是晨晨回到老家三天后的感受。在晨晨看来,爷爷奶奶说的普通话夹杂着家乡口音,有时候都听不懂。由于与家乡的小伙伴语言不太通,没有玩伴,晨晨一个人很容易就玩腻了,吵着爸爸要去游乐园。
  

    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吴晓专门带女儿去了趟县城,去了公园裡的小游乐场、逛了大超市,“县城才好玩!”从县城回来后,晨晨觉得那裡才是她应该经常去的地方。
  

    “没人陪着玩、没有游乐场、电视频道少、没有电脑玩、洗澡不方便、语言不通、生活不方便……”晨晨说,这是老家不像家的N个理由。
  

    正月初四,吴晓一家人就启程回杭州了,“正月菜店生意应该会不错,指着节后这几天多挣点。”临走的前一天,晨晨甚至对爸爸妈妈说,希望早点回到杭州,“晨晨的一句‘杭州才是我的家’也让我们颇为无奈。”吴晓说。
  

    把晨晨送上车,吴晓的母亲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尽管希望能经常看到孙女,但是她除了让孙女多带点家乡的零食,别无他法。
  

    “小候鸟”未来飞向何方
  

    相对于女儿对故乡的陌生,吴晓更关心的是女儿的未来。
  

    2012年年底,电视上的一则新闻让吴晓燃起了不少希望:“从2013年起,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凡有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并具有在浙江高中学籍,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此政策待遇与浙江省户籍学生相同。”
  

    “菜店需要起早贪黑,虽然辛苦,但是一想到将来女儿可以在浙江高考,干活也起劲了。”吴晓说。
  

    和吴晓一样,不少“小候鸟”的家长最担忧的是孩子的求学之路。浙江省是外来务工大省,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在浙江就读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超过120万,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东。在浙江省基础教育阶段,外省籍随迁子女在校生约占15%,其中高中段占2%左右。
  

    随着不少省市随迁人员子女高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晨晨有了更多在异地上学的理由与机会。
  

    “未来虽然还不十分明朗,但是还是希望孩子未来能走得好一些。”吴晓说。
  

    哪裡才是“小候鸟”的家
  

    类似晨晨这样的“小候鸟”在中国不是少数。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14周岁以下流动儿童占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为12.44%。根据这一比例和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1.4735亿推算,全国14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的数量达到1833万。
  

    1800多万的“小候鸟”家在何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孩子的生活环境决定着孩子的认识,由于长期脱离故乡生活,所以导致对家乡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
  

    储朝晖认为,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愿意回到生长的地方,他们故土难离的心结,可以理解。但“小候鸟”们大多或者出生在城市,或者从小成长在城市。和自己父母相比,他们对城市的感情更深,在这裡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有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他们更愿意在城裡扎根,更愿意将大城市作为自己的家,“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故乡不再是孩子的出生地,而是孩子的未来处。”微博上,一些“小候鸟”的迁徙照片也在广泛流传着,打动人心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讨论“小候鸟”的生活现状与未来。
  

    “故乡概念对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能在他乡生活得很好,学习得很好!”储朝晖建议,作为流动人口的流入地,要做好“小候鸟”的服务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好一点的教育环境、成长环境。  (吴晓、晨晨均为化名)
来源:现教传媒网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