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流动儿童 >
流动儿童教育遇短板 性格内向"家教"缺失常见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13-09-17 16:54
    老家在广西的羊雷,一直跟随在南京打工的妈妈上学,暑假前已是五年级小学生。“可能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在南京又没有什么亲戚的缘故吧,孩子才十几岁就不怎么愿意出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不愿问别人,不上学的时候就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跟我说,平时跟我说说话就会吵起来。唉!”羊妈妈不断地叹苦经。

    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调研小分队遇到的真实故事。此次调研被列为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社区服务公益创投项目,20名大学生志愿者暑假期间对100户流动家庭儿童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很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暑假跟着妈妈来到南京生活的安徽小男孩陈晔,暑假后就该上二年级了,可是小家伙的学校却没有着落。陈晔全家住在南京后宰门西村,周边的海英小学和宇花小学招生名额均已告满,小家伙上学因此成了问题。记者20日下午追访发现,尽管还有不到10天就要开学了,可小陈晔的学校还是不知道在哪里。妈妈章雪年格外焦急:“小孩上学是件大事,假期学校又没人,不知道该找谁,真急死了!”

    与陈晔不同的是,小学三年级就来到南京上学的陈婷,属于超计划生育的二孩,因为没有准生证和独生子女证,家门口的一所初中拒绝接收。陈婷的爸爸陈春良为此找过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条件不符合,自己想办法,不行回老家上去”。记者昨天下午电话追踪陈婷的学校落实情况,陈春良在电话里说,自己超计划生育是不对,可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因此被学校拒收。“再说了,我们夫妻都在南京营生,再让孩子回去上学也不方便照顾啊!”

    陈春良告诉记者,像陈婷这样因为没有准生证和独生子女证而“小升初”遇阻的,班上还有好几个,家长都急得要命。

    此次调查,除了发现上述急需解决的问题外,还注意到流动儿童“家教”缺失等问题。“腰包鼓了,教育‘瘦’着。”领队之一的南师大教科院二年级学生赵呈告诉记者,不少流动人口家庭经过多年打拼,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仍处于低水平。近一半学业不良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太了解,平时与孩子交流也很少,孩子遇到烦恼时或憋在心里,或向朋友倾诉。

    在与学校互动中,约一半受访家长表示从不主动联系老师,为了孩子成绩而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只有8.75%。而在发展孩子兴趣爱好方面,家长也很少主动“出手”,主要依赖学校要求。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教育的责任基本上都推卸给了学校。超过七成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性格培养、道德教养等不够关注。在他们看来,比起学习成绩,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同为领队的南师大教科院大三学生顾洁介绍,调查中只有15%的家长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效果感到满意。当被问及是否阅读教育书籍、收看教育类电视节目或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讲座时等,近七成家长表示从未有过。问题的背后则是流动儿童家长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调查显示,近80%的流动儿童家长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不少家长坦言教育孩子“缺乏能力”。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长线”问题,南师大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殷飞副教授建议,应进一步关注流动儿童“家教”缺失问题,倡导或组织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为他们提供帮助。社区可以根据流动儿童需求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小组、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他们融入城市。流动儿童所在学校也可以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各种实践性强的家长培训班或经验座谈会,引导他们多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尽责尽力。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