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宜居生态 | 精品文化 | 投资创业 | 影像东坑 | 阳光热线 | 东坑发布
微博 | 今日看点 | 视频新闻 | 东坑周报 | 专题报道 | 文明东坑 | 生活资讯
您的位置:阳光东坑 > 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 家教锦囊 >
这个夏天,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阳光东坑  http://dk.sun0769.com/   2020-07-17 16:46
    什么是生命教育?

    中国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在于协助儿童成为一个有“知性”与“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识,“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关心社会。而其核心,就是要帮助儿童珍惜、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活出生命的光辉与价值。而死亡教育,则是通过直面死亡问题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让儿童尊重和爱护生命。

    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对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华东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80%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跟孩子谈那个“恐怖”的话题呢?

    调查显示,家长的回答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种是带有童话色彩,不实事求是。如“死就是不在了,死了以后会成为天使去了天堂”。

    第二种是回避的态度,不会作过多解释。认为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理解,只是说“死了就是要永远离开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不再回来”。

    第三种是拒绝回答,说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四种是比较科学的,如告诉孩子“死亡分很多种的,当人老了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这样的死是正常的,人死了就会在这个世界消失。”

    前三种答案的家长居多,只有不到10%的家长能够正面地与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问题。在学校,死亡教育严重缺失,很少有系统的死亡教育课。这一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生命教育特别是死亡教育这一话题。

    生命教育的场景

    生活中,当大人遇到危险时,如不小心被刀划伤了手,家长可以把这些危险的结果展示给孩子看;当看到溺水报道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分析溺水的痛苦和危险性,让孩子今后有意识地去注意;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读一些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陨落的书籍、画册,如《爷爷没有穿西装》可以让孩子理解死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一粒种子的旅行》和《一片叶子落下来》展现一粒种子和一片叶子从出生到凋零的全过程。

    从小事中帮助孩子感悟生命

    “死亡教育”有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当孩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后,其勇敢、坚韧、好奇心等品质将得到极大发展。其次是“爱”的教育。“死亡教育”最好延伸为对生命的珍视。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其生命周期,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虽然我们要告诉孩子,死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但更应该告诉孩子生命的意义,这样才能不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和心理阴影。

    第一,让孩子自幼就接受“死亡教育”。先要尽可能消除其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同时开始“爱”的教育。让孩子明白生命从何处来,去往何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有许多东西值得留恋。
   
    第二,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自己。每个人都有亲人、好友,我们的生命对于爱我们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美好和宝贵。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这样,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家的温暖,有困难时会第一时间向家人寻求帮助。

    第三,让孩子接触各种“死亡”。要让孩子明白死亡是自然的,也不可怕,这样他们能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非人类“死亡”。成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恐怖的语句和神情。要用温和的语调、简单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一种对“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态度。成人谈论重点应放在生命美好的一面,而非充满着死亡和疾病。这样,孩子会慢慢了解死亡的意义,并能够减少恐惧心理的产生。

    具体方式如下:

    1.从大自然中感知生死。如种植花草,观察其一生。

    2.在家里养蚕,观察蚕被孵出、变成蚕、吐丝结茧、变成虫在产卵,体验生命的轮回。

    3.翻出老照片,跟孩子说说自己的父母或记忆中的爷爷奶奶。

    4.观察腐烂植物“尸体”变化,如腐烂蔬菜或水果。

    5.打死蚊子类害虫。

    6.让孩子直面宠物死亡。宠物的寿命短,极易让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动物的诞生和死亡,但这个场面最好在孩子5 岁以上。

    人人都拥有生命,生命的一次性和独立性告诉我们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首先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单志艳)
来源:中国教科院 编辑:李晓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东坑融媒体中心”、“阳光东坑网”、“东坑发布”、“东坑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阳光东坑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如需转载或建立镜像的,须经本网授权或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同心战“疫” 东坑在行动
常用电话 部门电话
公交线路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 东莞美食
电话:0769-83865507